食管癌与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39例营养支持

【摘要】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营养支持方法。 方法 总结分析39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资料。 结果 39例中治愈36例,治愈率92.31%,死亡3例,死亡率7.69%。 结论 空肠造瘘营养多用于瘘口大,持续时间长者;术中估计术后吻合口瘘可能性大时,可预防性空肠造瘘备用;TPN多系瘘口不太大的病人早期短期应用;吻合口瘘较小时,鼓励病人积极经口自主进食。强调营养支持治疗过程中给予密切监测。

关键词 吻合口瘘 营养支持

近几年来,食管癌贲门癌已成为消化系统中的常见病,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之一。而食管癌漏及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是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尤其是胸内吻合口瘘,它可以危及患者的生命,肠内或肠外的营养支持能够增加患者自身的抵抗力,使瘘口逐渐愈合,现将我院39例食管癌贲门癌吻合口瘘营养支持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1999年以来,笔者共实施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切除436例,术后并发吻合口瘘39例,发生率8.94%,男31例,女8例,年龄44~71岁,平均59.7岁。39例吻合口瘘死亡3例,死亡率7.69%,治愈36例,治愈率92.31%。

1.2 营养支持方法选择 行TPN共14例,主要用于瘘口不太大,1个月左右能愈合者,TPN多不超过2周,之后过渡到经口进食辅以静脉营养,直至完全经口进食,若吻合口瘘经久不愈,即改为空肠造瘘营养空肠造瘘营养18例用于瘘口大,1个月以上甚至数月方能愈合者,待瘘口缩小,能经口进食后,逐渐减少空肠造瘘入量。吻合口瘘较小的,指导病人经口进食经口进食营养不足时,辅以静脉营养

1.3 营养支持实施 TPN均用3L营养袋,由颈内静脉穿刺插管实施。TPN的非蛋白热能为2000~2500cal/d,选用高渗葡萄糖溶液及脂肪乳剂,后者提供25%~30%的非蛋白热能;氮为20~25g/d,多选用7%的复方氨基酸溶液提供;同时补充足量电解质(钠、钾、钙)、微量元素(镁、锌、铁等)及各种维生素(VitC、VitB、VitK等),常规按1u胰岛素比10g葡萄糖比例加入胰岛素。肠内营养空肠造瘘实施,营养内容为要素饮食、米汤、肉汤、菜汤、果汁等。静脉营养辅助经口进食时,多选用5%~10%葡萄糖液,脂肪乳剂,同时补充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等,多不超过1周。

1.4 营养支持检测 在临床观察中,密切注意病人伤口、体重、体力、精神状态、大便、体温的变化。TPN或空肠造瘘营养早期每日检测患者血常规、血浆白蛋白、血电解质、血红蛋白、血糖、尿糖、肝肾功能的变化,记24h尿量,后期经常(多每周1次)检测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必要时测定微量元素、氮平衡、转铁蛋白,长期营养支持治疗时检测肱三头肌皱褶、前臂中点周径的变化。

2 结果。

2.1 预后 本组吻合口瘘39例,治愈36例,治愈率92.31%,死亡3例,死亡率7.69%,非手术治愈时间7~107d,平均40.7d,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34例,其中4例致脓胸,28例在有效的营养支持下,经扩创引流、及时换药,脓胸者同时行脓腔冲洗而愈合。3例经引流、换药、营养支持治疗后,二次行颈阔肌皮瓣颈部吻合口修补术 [1] 而愈合,痊愈后均未遗留吻合口狭窄;死亡3例,占8.82%,其中2例死于脓胸,1例死于肿瘤转移。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5例,均致脓胸,4例经胸腔冲洗、营养支持愈合,非手术治愈时间39~76d,平均51.2d,1例并发严重的局限性脓胸及膈下感染,膈下脓肿形成,9d后二次手术,开放引流,给予充足营养,205d愈合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