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权,从来都是如此的重要!

作为半内陆的中国,实际是有漫长海岸线的,仅大陆海岸线就超过一万八千公里,再加上有六千多个岛屿环列于大陆周围,岛屿岸线长一万四千多公里。

它们绵延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的辽阔水域,并与世界第一大洋――太平洋紧紧相连。

这样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为我们的祖先在海上活动,发展海上交通、贸易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毕业论文网   勇于冒险的开拓探险精神,造就了古代中国较为发达的航运,这一因素亦加强了其与很多或远或近的国家之间的往来,而见诸史料以及考古发现中的一些港口与航线的开拓,足以证明当时的中国海上的活动能力是十分强悍的。

一些航线的开辟与港口的建立   秦始皇时期,航海能力与航线的开发都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从秦始皇的五次巡游即可得到证明。

这五次巡游,除了第一次是发生在陆地,第二次至第五次都是发生在海上

若是没有准确、安全的航线,是不可能做到的。

汉武帝时期相较秦始皇时期,皇帝巡海的次数又多了几次,而且,汉武帝的七次巡海之间相隔很短,有时甚至达到一年一次。

他在69岁高龄之时,即驾崩的前两年,依然毫不犹豫地亲自去巡海。

这得益于景帝时期的休养生息,再加之武帝时期的巩固发展,社会的经济发展与国势都达到了比较强盛的地步;才可以有足够的底气?_辟海上航线,并致力于海上各国往来。

借着天时地利人和,汉武帝先后开辟了三条重要的海上航线,一,南北沿海航线:北起辽宁丹东,南至广西白仑河口;   其二,朝鲜、日本航线:从山东沿岸经黄海;   其三,徐闻、合浦航线

汉武帝凭借强大的水师完成对东瓯、闽越、南越等地方封建割据政权的统一,为巩固海疆及东南与南方沿海航路的畅通打下了基础,而从南海通往印度洋的航线亦在同一时期打通,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条远洋航线,是当时的海上丝绸之路。

我们不妨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那些海船经南海、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洋的情景。

航线的起始点是广东徐闻和广西合浦,载满货物的海船往南海方向航行通向印度和斯里兰卡,再以斯里兰卡为中转点继续向前,并就展开海上贸易,一片热闹与繁荣中,商队从当地购得珍珠、璧琉璃等,而产自中国的高质量丝绸也由此地转运到更西边的罗马。

到了隋朝,较为活跃的海上活动基本是在中国和朝鲜之间,当时从海上到朝鲜半岛有两条路线:一是黄海路线,二是渤海黄海沿岸路线。

至唐朝时,与各国的海上贸易可谓是走进了全面繁荣时期。

由于国力空前雄厚,与阿拉伯国家、日本、高丽等国的贸易往来十分频繁。

海上贸易的重心开始转向南方,东南港口也由此而得到开发,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宋时,海运进一步走向成熟,朝廷分别在广州、杭州、明州三地设市舶司,负责掌管所辖港口对外航海、贸易、收税等事务。

根据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的记载,主要开通了三佛齐国、?^婆国、大食国等国的航线

往来于西方航路上的几乎全是中国船。

至阿拉伯与东非的航线标志着我国航海事业已达繁荣时期,海上路程所消耗的时间大大减少,如广州至三佛齐只需38天。

纵横大洋的大明王朝   1405―1433年,让我们铭记这段历史――由大明王朝出发的强悍帝国舰队穿越了世界大洋:一个叫作郑和航海家,对世界海洋的探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张神奇的地图将我们拉回到1418年。

这张地图让人惊叹的地方在于:它表明,早在15世纪的时候,中国人就已经探索了整个世界,并为此绘制出了地图。

时间上比英国早了四百多年。

郑和对海洋的探索与欧洲人15世纪进行的探索有所不同,在英国史学家加文?孟席斯看来,主要特点有以下五方面:   一改写了地球的探索史;   二航海出行的规模大,分工精细,各司其职。

每次出动的船只数量高达几百艘,形成庞大、震撼的舰队,并由统一的将领指挥;   三绘制出了所到之处的地图,相对精确地进行标注;   四发现、开辟了新航线,并寻找出了适合居住地,开展贸易的同时,能让他们向明朝皇帝纳贡,增加了明朝的财富;   五具备一流的航海技术与设备。

航海罗盘、计程仪、测深仪等航海仪器的运用;罗盘的使用误差不超过2.5度;能根据海图、针路簿记载来保证船舶的航行路线。

15世纪初的中国人是优秀的船舶建造者,他们掌握了诸多先进的造船技术。

如船舶防水技术;如何在一条“巨无霸”上装配100张绸制风帆。

加文?孟席斯认为郑和的大舰队都是从天津出发的,它们闯过印度洋,一直到达了非洲东海岸。

一个叫杨庆的将军带领的舰队到达那里后,还能沿着海岸线顺利地返回到中国,这得益于准确绘制的海图,以及高超的航海技术与设备的运用。

当其中一支返回后,剩下的三支舰队继续前行,它们英姿飒爽地航行大洋上,绕过好望角,朝西而行,然后顺着大西洋和太平洋环流,继续探索海洋世界。

周满带领的舰队在穿越麦哲伦海峡后,他们沿着智利和秘鲁的海岸线前进。

在这里,他们与南美印加的文明发生了碰撞,他们继续航行(也有一种说法,说他们神秘消失了),到达了加利福尼亚海岸。

期间他们还曾到过澳洲大陆和新西兰,而在绘制完相关海图后,他们便驶向了太平洋,回归中国

由洪保带领的舰队穿越了大西洋,并沿着南美洲的海岸一直航行到了麦哲伦海峡,随后他们进入太平洋海域。

可惜,他们在这里没有做长时间的停留,而是当即调转船头,向南航行到达了南极海域的南设得兰群岛,然后,一路到达了冰冷的南极海岸。

洪保决定不再前行了,中途在澳洲大陆做短暂休养,最后,回到中国

周闻带领的舰队由佛得角穿越大西洋,沿着美洲东北海岸到达了格陵兰岛的南端,接着向北而行,最后竟然到达了冰岛。

可以说,当时如果没有最为先进的航海技术与大无畏的探索精神,周闻的舰队是不可能在没有按照原来标注的好望角航线进行航行的情况下,利用冰封大洋的海风,穿过东北航线到达西伯利亚,继而通过白令海峡回到太平洋的。

一个沉重的假设   探索海洋,东西方的文明碰撞,已经对世界格局的改变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欧洲人花了几个世纪才找到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航线,而中国人却先行一步找到了。

有一个沉重的假设:假如明朝以后没有禁海,不实行闭关锁国,东方文明又会怎样?对海洋的探索、资源的开发,或者说海权的发展,将怎样改写世界格局呢?   至少,在大航海时代开始之前,中国的海洋实力仍十分强大。

郑和的远洋航行,就让东南亚诸国成了中国的朝贡国。

至于那些在郑和船队还没有到达之前就一时称霸海上的国家,在这样庞大的舰队面前简直“不堪一击”。

满者伯夷,他们曾一度统治了马来半岛南部、婆罗洲、苏门答腊和巴厘岛,当郑和船队到来后,其区域霸主的地位立刻就被中国取代了,随后成为中国的朝贡国,而明成祖朱棣也遣使赐镀金银印于满者伯夷。

明英宗时期,定为三年一贡,之后朝贡无常。

郑和舰队历经磨难回到了中国,带回了巨大的财富。

郑和舰队从非洲运回的狮子首次出现在南京时,人们的那种惊奇与狂热,甚至以为这就是传说中的神兽麒麟。

但,那疲惫中的喜悦却在转瞬间就消逝了。

谁能想到强大如明帝国竟会“落魄”到山河破碎的地步,农民起义四处频发。

曾经强大的明帝国,再也没有能力耗费巨资进行远征了。

自大、孤傲的明帝国的掌权者们认为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根本就不需要从外界获得什么。

很多官员对这样的远洋航行进行了不间断的批评。

更让人痛心的是,那些反对者们将集聚了无数心血的海图,以及所有关于远洋航行的资料全部付之了一炬。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