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肝肾双排法对染铅大鼠排铅作用

论文联盟编辑。

毕业论文。

摘要: 目的 探讨肝肾双排法对染大鼠排铅作用。方法 运用醋酸铅灌胃制作铅中毒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8组,利胆补肾颗粒高、中、低剂量组、依地酸钙钠组、依地酸钙钠+利胆醇组利胆醇组、模型组、空白对照组。药物治疗5周后,观察治疗前后各组大鼠血、尿、粪中铅的含量变化。结果 在降低血铅含量和增加尿铅排出量中,疗效依次为依地酸钙钠+利胆醇组依地酸钙钠组和利胆醇组;在增加粪铅排出量方面,疗效依次为依地酸钙钠+利胆醇组利胆醇组依地酸钙钠组。利胆补肾颗粒高、中剂量组排铅作用优于西药组;其疗效与中药含量呈正相关。结论 肝肾双排法具有促进铅毒由肾-尿道及肝-肠道两条途径排泄,从而降低血铅含量,增加尿、粪铅的排出量。 关键词: 铅中毒; 血液/分析; 尿分析; 粪便/分析; 动物,实验 铅是一种造成人体多系统、多器官损伤的重金属元素,尤其是神经毒性最为明显。由于儿童自身生长发育特点,铅代谢与成人明显不同。在同一环境相同接触水平中,儿童对铅接触途径多,易感性强,吸收率比成人高6倍[1],排泄率相对较低,而且骨骼中的铅向血液和软组织流动性大,更易造成铅在体内的蓄积,由此可见铅对儿童的危害更为明显[2]。因此,预防和治疗儿童铅中毒,减少铅损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以铅的排泄途径为切入点,在由肾脏经尿道排铅的基础上,提出促使肝细胞分泌胆汁,增加肠道排铅的新途径,结合中医基础理论,创立肝肾双排新治法,并据此研究出利胆补肾颗粒。本文以动物实验为基础,通过观察肝肾双排法对染大鼠驱铅效果,初步探讨肝肾双排法的驱铅作用及驱铅途径,为临床广泛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论文代写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实验动物 SPF级健康SD大鼠96只,雌雄各半,体质量(455)g,购自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动物许可证号:SCXK(军)2002001)。分笼饲养,自由饮食,控制室温在25 ℃左右,湿度55%左右。适应性喂养7 d后开始实验。 1.1.2 实验药品 醋酸铅(分析纯,天津市瑞金特化学品有限公司,批号:20070208):用去离子水配成铅含量为4 g/L的溶液;利胆补肾颗粒(主要成分:茵陈、柴胡、大黄、茯苓、泽泻、郁金、枸杞子、何首乌、甘草,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部):按照高、中、低给药剂量用去离子水配成,生药含量分别为2.025,1.350,0.675 g/mL的溶液;依地酸钙钠(天津鑫耀氨基酸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890,批号:0511241);利胆醇[广州星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3173,批号:20060403]。 1.1.3 实验器材及检测设备 聚四氟乙烯消化罐(成都科林分析技术有限公司),MILESTONE ETHOS 1型微波消解器(意大利Milestone公司),IRIS Advantage等离子发射光谱仪(美国热电公司)。 论文网 1.1.4 主要试剂 水合氯醛(分析纯,天津福晨化学制剂厂);浓硝酸(优纯级,天津市化学试剂五厂);双氧水(分析纯,天津市赢达稀贵化学试剂厂);1 g/L铅标准溶液(GBW08619)、1 g/L钙标准溶液[GBW(E)080118]、1 g/L锌标准溶液(GBW08620)、1 g/L铁标准溶液(GBW08616)、1 g/L镁标准溶液[GBW(E)080126]、1 g/L铜标准溶液(GBW08165)均购自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 1.2 实验方法 1.2.1 模型制作 将96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出12只作为空白对照组,用去离子水按10 mL/kg灌胃,每日1次,持续5周。其余大鼠用醋酸铅溶液按10 mL/kg灌胃染铅,每日1次,持续5周。染铅结束后用毛细玻璃管取大鼠目内眦静脉血。将血放入经过去离子水处理过的盛有肝素钠的炮弹管中,微波消化,测定血铅含量。若血铅含量>100 g/L,证明铅中毒造模成功。 1.2.2 动物分组 将84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7组,利胆补肾颗粒高、中、低剂量组、依地酸钙钠组、利胆醇组依地酸钙钠+利胆醇组、模型组,每组12只。 1.2.3 给药方法 利胆补肾颗粒高、中、低剂量组:将利胆补肾颗粒水溶液按照20.25,13.50,6.75 g/kg灌胃,每日1次,持续5周。依地酸钙钠组:将依地酸钙钠按照0.05 g/kg腹腔注射,每周连续4 d,停3 d,持续5周。利胆醇组:将利胆醇按照0.02 mL/kg灌胃,每日1次,持续5周。依地酸钙钠+利胆醇组:按照依地酸钙钠组和利胆醇组给药方法分别给药。模型组:去离子水按照10 mL/kg灌胃,每日1次,持续5周。

毕业论文 1.2.4 检测方法 本实验中血、尿、粪样本的前处理采用微波消解法。血、尿、粪样本中的铅含量测定采用等离子原子发射光谱法。观测大鼠血、尿、粪中的铅含量。 1.3 统计学分析 实验数据用s表示,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处理。实验数据组间比较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治疗前后比较均用配对t检验(PairedSample T Test)。 2 结果 2.1 造模后血、尿、粪中铅的含量 见表1。表1 大鼠造模后血、尿、粪中铅的质量浓度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P<0.01;与模型组比较,bP<0.05。 表1结果表明,造模后各组血铅、尿铅、粪铅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造模成功。 2.2 治疗后血、尿、粪中铅的质量浓度 见表2。表2 造模大鼠治疗后血、尿、粪中铅的质量浓度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P<0.01;与模型组比较,bP<0.05;与依地酸钙钠组比较,cP<0.05;与利胆醇组比较,dP<0.05;与依地酸钙钠+利胆醇组比较,eP<0.05;与利胆补肾颗粒剂量组比较,fP<0.05;与利胆补肾颗粒剂量组比较,gP<0.05。 表2结果表明,各治疗治疗后血铅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铅含量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各治疗治疗后血铅含量均100 g/L,西依地酸钙钠+利胆醇组利胆补肾颗粒剂量组血铅含量最小,中药各剂量组与血铅含量呈负相关,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西药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依地酸钙钠+利胆醇组铅含量最低,依地酸钙钠组次之,利胆醇组最高。 论文网 各治疗组经过肾—尿道排出的铅,各治疗治疗后尿铅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中药高剂量组最多,其次是中药中剂量组、依地酸钙钠+利胆醇组依地酸钙钠组,中药各剂量组与尿铅排出量呈正相关。 各治疗组经过肝—肠道排出的铅,除中药低剂量组外,各治疗治疗后粪铅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高剂量组、中剂量排出量,优于依地酸钙钠组和利胆醇组,中药各剂量组与粪铅排出量呈正相关。西药粪铅排出量依次为依地酸钙钠+利胆醇组利胆醇组依地酸钙钠组。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铅是一种造成人体多系统损害的重金属毒物,对儿童神经毒性尤为明显。其排泄途径为近2/3经肾脏由尿道排出,近1/3通过胆汁分泌由肠道排出[3]。肝细胞对铅具有主动通透作用,可从血浆中摄取铅而排入胆汁,胆汁中的铅含量是血中的40~100倍。 目前西医传统驱铅方法是使用螯合剂(如依地酸钠钙等)与血铅结合成可溶性络合物从肾脏由尿排出,对软组织、脑、肾中的铅有较强消除能力,但缺点是药物特异性差,排铅同时非特异性地排泄内源性必需微量元素(钙、锌等)及维生素,干扰机体正常生理和生化功能,剂量大时对肾脏亦有损害。而利胆醇为慢性胆囊炎的辅助治疗药,可促使肝细胞分泌胆汁,促进消化。 论文代写 笔者根据铅中毒儿童烦躁不安、任性冲动、注意力不集中等临床表现,认为其病机关键在肝失疏泄、肝胆郁滞,肾气不足、气化失常。铅邪内侵于肝,肝失疏泄,肝阳上亢,故见多动、冲动、急躁易怒;肝失疏泄,胆汁分泌排泄不利,铅邪不得外泄郁积体内,加重损害;肝失疏泄,还可致肾之气化、膀胱之开阖功能失常,从而影响铅邪由尿道排出。铅邪内侵于肾,更易致肾气不足,肾精化生乏源,髓海空虚、脑失所养,故见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记忆力下降、智力减低等症;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气不足,气化失常,膀胱开阖失司,故影响铅邪的正常排泄。 因此本文采用疏肝利胆补肾利水的肝肾双排法,一方面可直接促进胆汁的分泌与排泄,增加肠道排铅量;另一方面益肾填精,使肾气化充足,膀胱开阖有调,有利于铅邪由尿道排出,保障各脏腑器官正常的功能活动。据此研制了利胆补肾颗粒,方中柴胡调畅肝胆气机;茵陈除湿利胆退黄;大黄荡涤肠胃,通利水谷。郁金善调肝郁,行气利胆;泽泻、土茯苓利湿泻浊,助邪从小便出。何首乌养血益肝,固精益肾;枸杞子益肾填精,此二味固肝肾之本,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使肝疏泄有常,肾气化充足,气机畅和,二道得利,邪自得去。现代药理研究,柴胡、茵陈、大黄、郁金、甘草具有明显促进胆汁分泌和排胆作用,其中生大黄还能促进尿素氮和肌酐随尿排出体外,进而达到治疗铅性肾病的目的[4];土茯苓、泽泻、茵陈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因此为该药促进铅邪肝肾双排提供了依据。土茯苓亦有促智作用,柴胡、茵陈、大黄、枸杞子、泽泻等富含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钙、锌、铁等,可与铅竞争肠道吸收过程中所需的转运蛋白,降低铅在肠道的吸收,阻断其肠肝循环;并有效地和铅竞争与组织细胞相结合,促进铅从组织细胞的排出;还能弥补西药在排铅的同时导致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丢失的不足。

代写论文 通过上述西药排铅实验可以看出肝肾双排法,明显优于其他疗法,如在降低血铅含量和增加尿铅排出量中,疗效为依地酸钙钠+利胆醇组优于依地酸钙钠组和利胆醇组;在增加粪铅排出量方面,疗效依次为依地酸钙钠+利胆醇组利胆醇组依地酸钙钠组。 笔者根据铅中毒患儿的临床表现和铅在人体的代谢特点,首次提出肝肾双排治法,并依法研制的利胆补肾颗粒经实验研究表明,排铅作用优于西药组;其疗效与中药含量呈正相关,利胆补肾颗粒药物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代写论文。

【参考文献】 [1] 章丽娟.中国儿童铅中毒现状及其原因[J].中国学校卫生,2004,25(6):771773. [2] Carrington CD,Sheehan DM,Bolger PM.Hazard assessment of lead[J].Food Addit Contam,1993,10(3):325335. [3]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448. [4] Chaurasia SS,Kar A.Protective effects of vitamin E against leadinduced deterioration of membrane associated typeI iodothyronine 5‘monodEiodinase (5‘DI) activity in male mice[J].Toxicology,1997,124(3):203209.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