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地区姬菇、秀珍菇周年栽培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和认识水平的日益提高,传统的平菇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

姬菇秀珍菇口感脆嫩、味道鲜美、烹饪简单,深受消费者喜欢;同时由于其易栽培、效益高、耐贮藏、运输方便,也深受生产者欢迎。

武汉市洪山区青菱乡和江夏区郑店街、纸坊街食用菌生产基地通过近几年的探索,逐步形成年栽培规模1 000万袋、产量1万t,创经济收入 毕业论文网   7 000万元、适合武汉地区气候特点的姬菇秀珍菇周年生产高效栽培模式。

姬菇秀珍菇有机地结合进行周年栽培不仅能迎合消费市场,而且能给菇农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对促进农业增效,菇农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栽培季节    武汉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汉水交汇处,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夏季酷热、冬季寒冷等特点。

根据武汉的气候特点,姬菇栽培一般从9~11月制袋进行生产,10月中下旬至翌年3月采收,一个栽培周期能出菇7潮左右,成品菇转化率达80%。

秀珍菇栽培一般从2~7月制袋生产,3月至10月下旬采收,一个栽培周期能出菇6潮左右,成品菇转化率达70%。

2 菌株选择    根据出菇温度的不同范围可分为中高温型品种和中低温型品种,其中姬菇是中低温型栽培品种的代表,秀珍菇是中高温型栽培品种的代表。

实际生产中在温型的基础上选择产量高、菇形好、抗逆性强、商品价值高的品种。

3 原料制备   3.1 原料配方    在武汉当地,培养料棉籽壳为主,以玉米粉、麸皮、莲子壳、稻草为辅料,碳氮比以(20~25)∶1最佳,在气温较低时添加10%左右莲子壳,高温时添加15%左右莲子壳。

常用以下配方:①棉籽壳60%,稻草15%,莲子壳13%,麸皮10%,石膏1%,石灰1%。

棉籽壳75%,麸皮10%,莲子壳10%,玉米粉3%,石膏1%,石灰1%。

3.2 原料的处理    稻草要求新鲜无霉变,切段2~4 cm长,稻草、莲子壳在使用前需要用1%~2%的石灰水进行浸泡软化处理。

为了提高培养料的利用率及有效杀灭病原菌和害虫,可以先将棉籽壳堆置3~7天进行发酵处理,高温季节栽培时可在拌料时添加一定比例的防虫药物。

4 装袋灭菌    常压灭菌采用高密度低压聚乙烯栽培袋,高压灭菌使用聚丙烯栽培袋。

规格为:(20~23)cm×(42~45)cm×(0.025~0.03)cm。

装入袋中的培养料要松紧适度,均匀一致,装好料后,袋口套塑料颈环,用橡皮筋固定,最后用塑料薄膜封好。

装锅时,菌袋堆码时要在袋间、锅灶膛周边及灶锅顶预留间隙,当天装料,当天灭菌

常压灭菌:当灶(锅)内温度达到100℃时,保持恒温12~16 h,停火,利用余热闷6~8 h后开灶出锅,可增强灭菌效果。

采用高压灭菌压力达到147.1 kPa,温度达到121℃以上后保持2 h,自然冷却。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灭菌,一定要将锅内冷空气排净,使菌袋内外温度一致,达到要求的温度后方可开始进行计时。

5 接种    在生产实际中一般都是大棚内进行接种

接种前把降温后的菌袋竖直码好,在菌袋周围用药物熏蒸或药水进行喷洒净化周边空气。

接种前将手、种瓶(袋)外壁用75%的酒精或0.25%的新洁尔灭消毒剂擦洗消毒,接种过程中以两人配合进行接种,一人主要负责开袋,用打孔棒进行打孔,一人主要负责进行接种

栽培过程中使用的菌种一般以枝条种为主,在接种过程中要保持稳、准、快。

6 发菌培养    接种后的菌袋应及时搬入已消毒的栽培大棚中,发菌培养时的温度最好控制在20~28℃,保持培养环境空气新鲜,相对空气湿度控制在60%~70%,遮光培养。

7 秀珍菇出菇管理    秀珍菇出菇季节一般是安排在春夏两季。

菌袋中的菌丝长满后,可以先养菌两天,不用通风,大棚仍然喷水保湿。

3~5天后料面上原基开始分化并形成大量菇蕾时,增强通风和光照时间,或全天通风,但湿度一定要保持在85%~90%,此时菇蕾分化很快,等菇柄生长达3 cm左右,菌盖直径达到2 cm左右时可用喷雾器勤加喷雾,雾点可直接喷在菇体上,要细喷和勤喷,尤其在晴天干燥的天气条件下。

当子实体长至七八成熟即可采菇,采菇后除去料面的老根和一些没有分化的原基,可直刮至新鲜的培养料,刮完后不可直接向料面进行喷水。

一潮菇全部采完后,刮去表面老根与枯死的幼菇及菇蕾,这些地方最容易受到双翅目害虫的为害而烂袋,此时菇房的湿度只要维持在70%~80%,可以防止霉病的发生和部分虫卵的孵化,如果菌袋表面太干燥可适当喷一点高效杀菌剂和杀虫剂,在此条件下养菌7~10天。

以后出菇管理方式与第一潮菇基本相同。

8 姬菇出菇管理    姬菇出菇季节一般安排在秋冬季。

播种后发菌30天左右菌丝即可长满菌袋,在武汉地区9~10月仍然有高温天气,如果出菇前期气温较高,以遮荫通风降温为主,在晚秋和初冬天气温度较为适宜,主要以保温降温相结合,出菇最适宜的湿度为85%~95%。

冬季时期气候较为干燥,菇棚内主要增湿措施有:一是畦沟内灌水,每7天1次;二是用喷雾器向棚内四周和空气中喷雾状水,喷时不得向菌袋菇蕾上喷。

晚秋和冬季,菇棚温度下降到15℃以下时,每天早晨和中午各通风1~2 h即可,姬菇属变温出菇,在管理中需要人为拉大温差。

姬菇生长发育需充足的散射光,避免直射光,用遮荫物将棚内光线调节到白天各处均能看清报纸为宜。

出1~2潮菇后,菌袋中的水分和养分消耗较大,可结合补水添加适当的营养物质。

补水后菌袋质量不得超过其出菇前质量的90%,每出一潮菇注水一次,一般注水4~5次。

采收一潮菇后,清除残余菇脚,停水养菌3~4天,待菌丝发白,喷重水保湿、降温、增光、促蕾,再按前述方法进行出菇管理。

9 采收标准    当一茬菇中最大的菌盖直径达到4 cm左右,菌盖边缘内卷时为该丛菇采摘的最佳时期。

采收时,一手按住菌柄基部培养料,一手轻轻采下。

采菇后剪去带培养料的菇脚和多余的菇柄,最后按级分别放置。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