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适形放疗同步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直肠癌的问题和方式

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应用放射治疗联合化疗药物治疗直肠癌,可以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其中,放射治疗多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DCRT),3DCRT是目前放射治疗的主流技术,是一种利用精确的立体定位,采用适形铅模或多叶准直器和共面或非共面多野立体照射的治疗手段,被广泛地应用于全身各类肿瘤治疗中[1]。

临床实践中发现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的优越性已得到广泛证实,具有准确度高、并发症少及可重复性等优点,将3DCRT应用到肿瘤治疗中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

卡培他滨是最新的在模拟5—FU持续静脉滴注的同时避免静脉注射给药并发症的5—FU前体药物[2],作为最新一代的口服靶向性抗肿瘤药物,具有治疗效果理想、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是目前临床治疗直肠癌的首选化疗药物。

本研究旨在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直肠癌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治疗的晚期直肠癌患者60例,临床症状主要为腰骶部疼痛、会阴部憋胀不适及便血,均经CT、超声及病理检查确诊,肿瘤可清晰测量且无转移。

预期生存时间3个月;Kamofsky评分60分;所有患者均签署放化疗知情同意书。

其中,男39例,女21例,年龄最小38岁,最大76岁。

将入选的60例患者中应用三维适形放疗同步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治疗的32例设立为观察组,将28例单纯进行放疗治疗的设立为对照组两组入选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根据适应证仅进行3DCRT治疗,3DCRT采用美国civico公司的生产的立体定期放射治疗体架和三维治疗计划系统。

患者取仰卧位,双手置于额前。

用螺旋CT增强扫描, 扫描层厚3 mm,CT成像后传输到TPS工作站,然后在TPS上勾画靶区靶区主要包括肿瘤区域(GTV)、临床靶区(CTV)和计划靶区(PTV)。

其中大体肿瘤区(GTV)包括原发病灶;临床靶区(CTV)在GTV的基础上外扩2.0~3.0 cm;计划靶区(PTV)在CTV的基础上向三维方向外扩1.0 cm。

采用1个等中心,4~6个射野照射。

95%等剂量线包绕PTV。

分割剂量为每次2 Gy,每周5次,总剂量50~60 Gy,分25~30次。

观察组患者同步联合化疗进行治疗放疗第1天予卡培他滨625 mg/m2,每天2次口服,放疗期间每周一至周五与放疗同步服用。

放疗结束后两组均继续行XELOX方案化疗4个周期。

1.3 疗效判断标准[3]   采用WHO疗效评定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无变化(NC)、病变进展(PD)。

完全缓解(CR):肿瘤完全消失,至少维持4周以上,无新病灶;部分缓解(PR):肿瘤消退超过50%,至少维持4周且无新病灶出现;无变化(NC):肿瘤消退不足50%,或增大不足25%;病变进展(PD):肿瘤增大超过25%或出现新的病灶。

临床总有效率(RR)=(CR+PR)/总例数100%,疾病控制率(DCR)=(CR+PR+NC)/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比较   治疗4个周期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53.1%,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28.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为90.6%,对照组的疾病控制率为6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2 两组患者随访情况比较   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至2014年8月31日。

观察组复发2例,对照组复发5例,观察组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2.3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毒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发生骨髓抑制共17例,主要表现为粒细胞减少,而粒细胞减少是患者并发感染、发热的最主要因素。

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11例,神经毒性反应1例,放射性直肠炎9例,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便血、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肛门坠胀、刺痛等。

对照组发生骨髓抑制5例,胃肠道反应6例(恶心呕吐4例,腹泻2例),神经毒性反应2例,放射性直肠炎7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3 讨论  直肠癌为消化道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为常用治疗方法。

尽管直肠癌的最佳治疗方法首选手术治疗,但患者5年生存率仍徘徊在50%左右,且复发率高,只能进行姑息性放化疗[4]。

放疗化疗可杀灭处于不同周期的肿瘤细胞,且化疗后可使肿瘤缩小,肿瘤乏氧情况改善,对放疗有增敏作用。

据报道术前放化疗可以有效治疗肿瘤,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局部复发率。

且在放疗期间联合同步化疗可以增加直肠癌细胞对放疗的敏感性,进而提高放疗疗效[5]。

传统放疗由于剂量小,临床疗效欠佳。

但假如予大剂量易发生膀胱炎、尿路损伤等并发症。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3DCRT是综合立体定位、CT模拟定位、3D影像重建与三维立体计算机治疗计划等技术与方法,并结合适形铅模、多野立体照射技术,从而实现等剂量曲线的分布以及靶区的形状相同或相似[6]:3DCRT能有效降低周边组织的放射剂量,提高局部有效率。

有研究证实,三维适形放疗可以升高肿瘤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减少癌组织内微血管及癌组织血供,也可有效减少术中癌组织的扩散。

另外三维适形放疗还能减少放射性肠炎的发生,增强了对骶前血管保护作用[7,8]。

本研究对照组28例患者仅行3DCRT治疗,结果显示,其临床有效率达28.6%(8/28)、疾病控制率达67.9%(19/28)。

卡培他滨是一种新型氟尿嘧啶氨甲酸酯类抗肿瘤药,口服后通过肝脏和肿瘤组织内羧酸酯酶和胞苷脱氨酶作用及胸苷磷酸化酶催化,在肿瘤细胞内转变为5—Fu而发挥选择性的靶向抗肿瘤作用[9,10]。

研究表明在直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二者联用具有协助增敏的效果。

2009年NCCN也推荐卡培他滨为放疗增敏剂,用于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

其主要毒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和手足综合征,但毒副反应较轻,患者均能耐受[11—13]。

本研究观察组同时联合卡培他滨进行化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53.1%,疾病控。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