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纳粹党徒,我是一名艺术家!”

勒妮·里芬斯塔尔曾是纳粹头目希特勒最赏识的女导演,曾在其授意下拍摄了反映1934年纽伦堡纳粹集会的纪录片《意志的胜利》和颂扬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奥林匹亚》,因为美化纳粹德国的色彩浓重而广遭非议。二战结束后她曾被盟军短期拘捕,后获自由。五十年代起她又重操旧业,但因为以前的经历而很难得到支持。后来她转行当了摄影师,作品包括为非洲部族拍摄的影集。她在72岁时迷上了潜水和水下摄影,90多岁还下水拍摄

2000年2月,97岁高龄的勒妮·里芬斯塔尔在苏丹乘坐直升飞机遇空难,但她大难不死,仅折断了几根肋骨,肺部稍有损伤,仅在医院呆了三天。8月,她前往马尔代夫奇迹般的下潜深海,两周后她回到慕尼黑附近的斯塔恩贝格湖畔的家乡,开始策划自己的网上电影生涯。她来去如风,问答自如,谁都难以想象她是年逾古稀、德国希特勒时代最具才华的电影艺术家

2002年8月,为庆祝她的百岁生日,发行了她作为导演在被禁拍电影几乎五十年后执导的第一部水下纪录影片《水下的印象》(UnderwaterImpressions)。

希特勒绑在纳粹战车上。

在21岁至24岁时她就成为欧洲著名的舞蹈明星,在1926年至1932年期间,她成为德国最著名的摄影师,1932年她就自编自导自演完成了《蓝光》童话片,该片使她一炮走红德国影坛。她的成功很快引起纳粹党的高度注意。

当时,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许许多多的欧洲人无法找到出路,他们在一片暗淡萧条的社会氛围中看不到未来的光明,纷纷成为希特勒的追随者。希特勒观看《蓝光》后被深深地迷住了,他十分佩服勒妮过人的才华和内在的天资。更让这位战争狂人欣喜的是他发现勒妮可成为他上台后树碑立传的最佳工具。他当即邀请勒妮加入纳粹党。但一心扑在艺术上的勒妮对政治不感兴趣,拒绝了这一邀请。更多的原因则是她厌恶希特勒的种族歧视政策。

在1933年至1934年间,勒妮曾著书立说,反对希特勒迫害犹太人的政策。勒妮发现,在当时的德国,谁也没有意识到希特勒是最危险的人物。而更多的人在纳粹分子狂热的鼓动下纷纷跳上了希特勒的战车。当时,一名叫鲁道夫·费兹纳的犹太人公开反对希特勒而遭到追捕,勒妮却把他隐藏在自己家中免遭一劫。

勒妮对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发生的事记忆犹新。勒妮一再声称,她不是纳粹党徒,她是一名艺术家。当时,勒妮收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电影界的邀请,勒妮本人也雄心勃勃,但却与当时德国其他人一样受到希特勒庸愚人心的诱惑,被纳粹党徒利用。德国著名演员玛琳·黛德丽曾想把勒妮带到美国好莱坞。许多人认为,她当时若同意就一定会成为世界现代史上最优秀的电影艺术家,她也肯定就不会被希特勒绑在纳粹战车上了。然而,由于性格和当时历史的局限使得她和其他人一样,也以为希特勒德国绝无仅有的天才。

当时迫害犹太人的风声日趋紧张,希特勒已下令任何人不准到犹太人的商店购物。不久,集体逮捕杀害犹太人的事件一个接一个的发生了。勒妮当时在德国拥有很高荣誉,她大胆地写信警告希特勒,不要当战争机器,不要成为历史罪人,不要迫害犹太民族。但希特勒的回应却是向她发出一封邀请函,原因是希特勒看中和想利用勒妮的才华为他的政权服务。虽然勒妮曾多次拒绝希特勒的要求,但她挡不住电影的诱惑。最终还是不可避免的被拉上了纳粹的战车,成为战争狂人的宣传工具。从此,人们开始把她看作纳粹分子的一员,用最高礼遇对待她,她走在哪儿,那里的人都向她敬纳粹礼。

《意志的胜利》使她被视为“希特勒的帮凶”。

德国纳粹当权之前,勒妮戈培尔当作一个漂亮的姑娘而非艺术家追求。戈培尔原打算抛弃妻子强娶勒妮,但勒妮坚决拒绝了他。为此,戈培尔对她一直耿耿于怀,恨之入骨。由于嫉妒和憎恨,戈培尔曾多次向希特勒诬告勒妮,但希特勒却如获至宝的护着勒妮,将勒妮戈培尔直接控制下的纳粹宣传部调走。

不久勒妮发现,希特勒的目的是要她拍摄《意志的胜利》,她当即加以拒绝,但希特勒却穷追不舍软硬兼施,“仅一部,仅这一部影片!”随后希特勒又对她说,“你必须拍摄我的影片!”而勒妮则告诉他,他的种族迫害一定会导致一场灾难,但希特勒笑了笑走过去伸开双臂要拥抱勒妮,马上又松开双手说,“在我完成伟业前怎能拥爱女人?”。

在那个年代,能让勒妮倾心就只是电影艺术和在那种环境和条件下可以拍片的机会了。长达127分钟的《意志的胜利》影片推出后,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成为当时德国最流行的影片。《意志的胜利》于1937年获得巴黎世界博览会电影艺术金牌,但该片却成了她一生中抹不去的污点。这部片子将她的声誉打入十八层地狱。尽管电影史专家和影评家们直到今天才确认《意志的胜利》不是宣传品而是一部艺术片,难怪当年希特勒也把这部片子当作艺术品而拥为己有。

1938年,勒妮编导和拍摄了《奥林匹亚》。为了加快实现自己的勃勃野心,希特勒戈培尔的陪同下观看了奥运会的每一场比赛并资助了《奥林匹亚影片拍摄工作。影片推出后,虽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勒妮也再次成为德国乃至全世界影界关注的焦点,但因该片没有遵守希特勒“雅利安人至高无上”的原则,镜头中不时出现黑人、日本马拉松运动员和印度冰球运动员的冠军形象,使得希特勒大为不满。为此,希特勒大发雷霆,认为《奥林匹亚》很不如意,他实在不愿看到美国的黑人短跑健将杰斯·欧文斯和其他黑人运动员进入德国导演的镜头。对希特勒的指责,勒妮不屑一顾。在就此事接受记者采访时她说,“体育不分国界,客观的塑造运动员形象是导演的职责,这是上帝的旨意!”那一年在柏林奥运会会场上拍摄的《奥林匹亚》成为勒妮最具代表性的杰作。

战后,勒妮的麻烦来了。二战前,90%的德国人都拥护希特勒,但战后在德国几乎再也找不到一个敢于站出来的纳粹党徒,几乎所有人都隐瞒自己的身份,而勒妮却过分直率的说,“我不是被希特勒所迷惑的纳粹工具,因为我是艺术家,为艺术我奉献了自己,为艺术我可以奉献毕生的精力。”这就是为什么她拒绝了大多数记者向她采访纳粹时代生活的原因。

战后,不断有媒体报道,称勒妮希特勒的帮凶。指责她把丑陋的战争狂徒描绘成英雄。勒妮出有一部名为《五种生命》的图片文集,有人说这是她过去生活的全部写照。而勒妮却认为,正是《五种生命》使她声名狼藉,因为她曾是希特勒的“朋友”、魔鬼的导演。六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中期,她一直生活在苏丹国,用自己的技艺展现着努比亚人的生活风采。当被问及阿道夫·希特勒时,勒妮总是说,“我从未发现希特勒的魅力,从来没有真正爱上这样一个狂徒!”她的德语口音很重,不时需要借助翻译。

战争结束了,许多德国人,包括德国犹太人给战犯法庭写信,要求释放勒妮。监禁3年后她被放了出来。

她终于又可以拍电影了!

“我不是被希特勒所迷惑的纳粹工具,因为我是艺术家,为艺术我奉献了自己,为艺术我可以奉献毕生的精力。”。

1956年,勒妮被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作品《非洲青山》深深的迷住了。她决定赴非拍摄影片,但要重新启动自己的电影事业谈何容易,没有资金一事无成。1962年她偶然看到英国著名摄影师乔治·罗杰拍摄的非洲黑人照片,她感慨万分,下定决心一定要到非洲去。最终,她与罗杰达成协议,获得了贷款。她在非洲风餐露宿,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多部纪录影片(未发行)。1968年,勒妮来到苏丹国认识了捷克人霍斯特·科特纳,从此两人一见倾心,携手共事影业。已走过半个人生历程的勒妮终于第一次获得了真正的爱情。他俩在友谊、事业和亲密搭档基础之上的走到了今天。如果说这是婚姻,那么其中的事业成分却远远多于爱情。

1974年,年逾70的勒妮竟谎称自己只有52岁,报名上了第一堂潜水知识课,随后便开始了她的水下摄影生涯。她拍摄的水下电影长达75小时。

勒妮年轻时漂亮迷人,天真活跃,十分逗人喜爱。至今她浓妆艳抹,数十年如一日穿金戴银。勒妮的公寓其实就是一座历史博物馆。她几乎在家中的每一面墙上都贴满了许许多多的珍贵历史图片或异域风情画,在她的书斋内堆满了关于艺术、非洲风情和关于评价希特勒的论著和德国哲学家的论文集。如果要问谁是德国希特勒时代最合适的见证人,谁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德国电影艺术家,除了百岁高龄的勒妮之外,几乎再无第二人。

去年,能同时胜任制片人、导演和主演的好莱坞才女朱迪·福斯特准备把影坛传奇人物勒妮·里芬斯塔尔搬上银幕,主要的拍摄工作将在柏林进行。勒妮·里芬斯塔尔很关心朱迪·福斯特将如何塑造她,她希望影片是公平的。不过她担心好莱坞喜欢耸人听闻的传统最终还是会导致这部影片让自己感到气愤。

责任编辑:胡晓英。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