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一笑|呵呵一笑的下句怎么接

哈哈镜里的“小矮人”“大胖子”“竹竿”……是我们每个人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当一些高科技、现代化的玩具充斥着孩子们的童年时,一组哈哈镜里的影像把我们又带回到过去的回忆中。

大约是1990年冬天,我和夫人在昆明翠湖公园溜达着玩儿,无意中看到了许多哈哈镜,便饶有兴趣地挨个观看起来。

因为拎着相机,除了哈哈一笑,我们还留下了许多可笑的照片。

从那以后,我便开始酝酿着一个计划:从哈哈镜中拍摄这个世界。

我有许多计划,因为工作繁忙,一个个都被冰封起来,直到2002年退休,那些计划才得以复苏,争先恐后涌入我的生活。

哈哈镜摄影,第一件事是要解决镜子问题。

我打开少年时的记忆库,到凡是有过哈哈镜的地方去寻找

最后在北京中山公园和官园少年宫找到了哈哈镜

我有点欣喜若狂,去找那里的负责人洽谈。

但是,他们只让我隔着窗户朝那布满灰尘的仓库里望上一眼,摸是不可以的,拍照更不允许,至于租和买,无论如何也谈不成,因为那是“公家”的东西。

现成的哈哈镜找不来,我便开始寻找制镜厂。

经多方联系,毫无收获。

昌平曾有一家最后退出历史舞台的哈哈镜厂。

用厂长的话说:“现在都玩时髦玩艺儿,谁还要那老掉牙的东西?”因为制造哈哈镜全靠手工和经验,成本高,销路窄,许多厂家都放弃这种传统工艺了。

在几乎无望的时候,有一天,我陪着夫人到东单东方广场购物。

无意中发现了奇异的一幕:巨大的不锈钢柱子,如镜子一般反射出大厅里来来往往的行人。

人们从远处走来,在镜柱中由小变大,由短拉长……啊,这正是我苦苦寻找的效果!   第二天,我到不锈钢店买了一块镜面不锈钢板,请店家铡成两段。

又买来大芯板、锯子,乒乒乓乓钉成了两面形状各异的哈哈镜,并且不断试照,不断调整,一直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我将哈哈镜捆在车顶,驾着车子出发了,来到了一处农贸市场附近,把车子停好,将哈哈镜扛下来,面对着马路竖好

开始有些紧张,年纪越大脸皮越薄,自己就觉得这举动有些古怪有些另类。

我把镜子竖好,并不急于拍照,拎着相机远远地站在一边,想看看人们面对镜子会有怎样的反应。

农贸市场人来人往,我选的位置离主通道有一段距离,因为我想要拍摄的是没有注意镜子而进入镜子里的人。

不料这时过来几个孩子,他们对着镜子手舞足蹈嘻嘻哈哈又喊又叫。

他们的喧哗引得许多路人驻足观看。

就这样,镜子对着马路,相机对着镜子,“咔嚓咔嚓”一不留神儿两个胶卷没了。

有了开头,后面的事便好办了。

因为拍这种片子,你无法先选择角度、设计构图、调配光线。

一个人从远处走近镜子,他在镜中的映像千变万化,你只需估摸着有人进入镜子里,“咔嚓咔嚓”便是了。

现在我的手里有了一大批这样的照片,如能供人“哈哈一笑”,我便知足了,几年的心血没有白费。

作者自述   对于摄影我是局外人,与正统摄影无缘。

现实世界在凹凸不平的镜面中改变了原有的形象和秩序,一切都变得不合常规甚至怪异。

也许,它们正是这个飞速发展、精神迷失的后工业社会的真实镜像。

8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