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安市蚕业高产典型经验总结

宁安市蚕业高产典型经验总结

一是对蚕业有论文联盟了充分的认识。  普遍认识到,柞蚕在野外浅山柞林放养,不占耕地,不争农时,时间短,投入少,见效快,效益高,来钱快。我市柞蚕上山时间在7月15日左右,9月下旬基本结束,70天左右的生产时间,这段时间正处于农闲(挂锄后到秋收前)。正所谓长养猪、短养蚕,50几天就赚钱,种地带养蚕,一年顶两年。   2000年沙兰镇治安村蚕农王胜和,养蚕投入不到2000元,收入11000元,同时也积累的不少的经验。有几户村民看到养蚕增加了经济收入,而且还不耽误种地,也纷纷想养蚕。在他的宣传下,2001年增加到5户,2005年增加到45户,这四十五户的蚕业收入合计达到了六十多万,2006年增加到65户。  二是认真学习业务知识。  养蚕是项技术性很强的行业,刚开始养蚕时,有些蚕农技术方面也不太懂,所以刚开始养蚕全靠宁安蚕业站的技术指导,掌握制种时的温度、湿度以及消毒放养等各方面的技术。经过虚心向技术人员学习,虚心书本学习,向聘请到的牡丹江市专家听讲座。认真总结经验后,普遍知道上山看蚕场,多大面积,能放养多少,打蚕场留多高树桩子,有芽眼的地方怎么留等一些技术问题,穿茧、挂茧,多高温度多大湿度最为适宜。凡此种种,技术问题,家家都有一个明白人。 论文网   三是把好场地建设关。  适当安排蚁场和壮场的比例,蚕场六垧地,拿出一垧地作蚁场子,保证蚁蚕在蚁场子食叶到三龄以上。再就是要根据场地的大小确定蚕种的投放量,要留有余地,避免蚕到四龄时跑坡下地,晒死、饿死影响产量。蚁场地要避开窝风崴子,保证绝对通风,因为窝风的地方蚁蚕最容易被闷死,造成减产。  四是严把制种关。  制种是养好柞蚕的基础,是不可疏忽的重要环节,第一点要彻底消毒。制种室要清理干净,打药后,关好门窗,用胶带粘好门窗缝,保证消毒时间在24小时以上。在制种期间,制种室杜绝异味,不存放有味物品,吸烟人和抹化装品的人不得进入制种室。卵面消毒要进行两次。第二点要管好温度。从暖茧到暖卵,高温都是柞蚕生产的大敌,在气温达到28—30℃,蚕就已经伤热,就作下了病根,四龄后病变出现,蚕就会大批死亡。正确作法就是必须把制种室的温度控制在25—26℃,出现高温时就用井水降温。井水刚刚打出时是7℃,把它装在盆里放在室内,房前屋后,房上地下都浇上凉水,大约3—5分钟就能降下2—3℃度,循环使用,就可以控制住温度。破蚁时,产卵纸按出蚕时间,一天一上山,不一齐拿上去,这样就能让其他的批次的产卵纸,留在蚕种室,避开蚕场的高温。第三点严格选蛾。严格淘汰缺腿卷翅,畸型病态蛾。特别是缺腿蛾,看起来与健康蛾差不多,如果你让它混进去一个,由于传染因素将会出现200—300个同样的缺腿蚕,2—3龄不太明显,到了四龄就上不去树或上去后被风一吹就掉下来死掉,病态的蛾也会出现同样的不良后果。 论文代写   五是把好防虫驱鸟关。  放养柞蚕的关键,有经验蚕农放养原则是16个字,就是贪黑起早,捉虫撵鸟、睡在鸟后,不让蚕跑。虫害、鸟害是造成蚕头损失的直接因素,在蚕期,每天要起在鸟前,睡在鸟后,防止各种鸟类昆虫对蚕的侵害,找准鸟道,下好鸟网,2008年蚕上山后三天就网住130只鸟,没鸟进场子放养也轻松了。2007年野蜂成灾,捣毁了一个离场子不远的100多个蜂窝,趁天黑全部毁掉,在1—3批遭到严重损失的情况下,5千蚕种还卖了22000多元。  六是做好春季冻害补救工作。  春季冻害后树叶发黑,后期发出的叶片很薄,质量很差,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采取了补救措施,一是减少放养量,由5千粒投种改为4千粒投种,适当稀放。二是重点放在移蚕上,因为冻害后发出的叶不扛吃,随时都有跑坡的危险,所以要留好树墩,争取不让一墩蚕跑坡。  七是作好蚕场的养护工作。  随着养蚕热潮的兴起和养蚕人员的增加,蚕场紧张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最求效益的最大化,促使养蚕户不顾蚕场面积,加大投种量蚕场过载使用,柞树连年吃光,光合作用减少,导致柞树产叶量减少,营养不足,树势日渐萎缩,导致柞蚕连年发病,也是原因之一。实践证明新蚕场不发病,茧质好,产量高,不死蛹,榔头大,什么原因,就是俗话说的生场子,也就是柞叶营养丰富,满足柞蚕的生长需求,为了 毕业论文。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