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群众的基本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紧密结合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创立于革命战争年代,并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丰富,形成的贯穿于我们党的全部活动之中的根本工作路线。

其理论品质主要表现为:  1、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90多年长期奋斗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认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从理论上说,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辩证认识论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理论渊源。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是社会发展方向和总趋势的决定者。

任何英雄人物对历史的重大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来发挥。

马克思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创造性地确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第一次科学解决了认识的本质、来源和发展规律问题,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

这些理论构成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遵循。

同时,党的群众路线也是对儒家民本思想的扬弃。

从孟子的“民贵君轻”、荀子的“君舟民水”,到王符的“民欲天从”、黄宗羲的“君民同议”,中国传统儒家“重民、利民、从民”等民本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

充分汲取、批判继承、综合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民本思想精华,是党的群众路线科学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源泉。

实践上看,党的群众路线是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修正、充实和提高的。

党的群众路线的提出、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正是我们党创立、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建立了无产阶级和广大农民群众的最密切的联盟,始终坚持发动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教育群众,充分调动了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和创造性。

党的七大把群众路线写进党纲和党章,标志着我们党建立起了群众观和群众路线的理论体系,并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和鲜明特征。

新中国成立后,党提出在执政的条件下,继续保持和不断加强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思想,尤其要注意脱离群众的危险,反对形形色色的官僚主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建设什么样的中国,怎样建设中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尊重群众意愿、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推向新阶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理论。

2、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统一。

党的群众路线,是保证党的决策和决策的执行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党的政治、组织、思想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

它以认识实践的辩证关系为核心,反映了认识实践的依赖关系,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有机统一。

党的群众路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精神。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是人类科学的认识规律。

人类的认识来源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认识过程离不开人民群众实践认识的正确与否也要由人民群众实践检验

群众中来,是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总结群众创造的实践经验,将之转化为领导决策的过程,也就是从实践认识过程;到群众中去,是将领导者根据人民群众的愿望,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加以贯彻落实,并在实践中得以检验、修正、充实和提高的过程,也就是从认识再回到实践,即理论指导实践过程

党的群众路线认识来源上把认识来源于群众认识来源于实践统一起来;在认识过程上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同认识的“两次飞跃”统一起来;在认识检验上把群众检验实践检验统一起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认识论。

正如毛泽东同志1943年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明确指出,“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党的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精神在领导方法工作方法上的具体体现。

群众路线最初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要是在工作方法意义上使用的。

作为工作方法群众路线源远流长,老一辈共产党人以此开展党的各项工作,进行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

毛泽东在1943年就提出“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五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汇总坚持下去”。

毛泽东关于群众路线的这一经典表达,深刻阐释了群众路线方法论的核心内容和实践程序。

党的群众路线发展成为实现党的政治、组织、思想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并写入党的“七大”、“八大”党章。

直到1993年江泽民还说,“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根据党的性质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创造的一种科学领导方法工作方法”。

3、求真与求善的统一。

党的群众路线,反映了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的内在规律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求,体现了人民群众主人翁地位和民主集中制根本原则。

作为一种科学工作方法、领导艺术、党性原则要求和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党的群众路线是共产党人求真与求善的完美统一。

党的群众路线首先是一个求真的过程

邓小平指出,“我们党对群众路线历来的解释,正如毛主席讲的,无非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

这就是正确地反映群众的意见,然后正确地领导群众

党的正确的路线、政策是从群众中来的,是反映群众的要求的,是合乎群众的实际的,是实事求是的,是能够为群众所接受、能够动员起群众的,同时又是反过来领导群众的,这就叫群众路线”。

这段论述表明,群众路线既是一种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也是一种符合人类探求真理规律的科学方法

“从群众中来”就是要追求认识来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到群众中去”就是要对认识是否正确进行检验、修正、充实和提高。

这一过程就是不断求真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更好更充分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党也能更准确地把握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寻找到群众最愿意接受的方法和途径,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推动工作

党的群众路线也是一个不断求善的过程

“一切为了群众”,体现了群众路线的鲜明立场,即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

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 作为衡量党和国家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的根本尺度。

坚持从人民的意愿和利益出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这些内容都集中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的价值取向,表明群众路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追求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是我党通过群众路线不断探求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最终目的。

特别是,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不仅要坚持人民群众作为一个整体是历史创造者,是党的一切工作和路线方针政策服务的主体,更要把人民群众看作是有不同意见、观点和要求的利益群体,在关注整体利益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不仅要注重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方面的利益和需求,更要注重他们在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等领域的需要和权利;不仅要注重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质性内容,更要注重这种利益得以形成、实现和维护的程序性和制度性保障。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