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英语师范专业特点的多模态英语口语课堂设计与实施

模态英语口语课堂通过调动学生的多种模态刺激感官体验,教学过程中刺激感官体验,使传统的课堂模式由单一向多样转变。同时,基于英语师范专业特点的课堂活动设计与实施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对于口语的个性化学习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 引言。

随着多媒体设备、互联网教学资源进入口语课堂,多模态教学模式逐渐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在大学口语课堂上如何根据教学目标及学生学习需要,实现教学模态实施是本文重点讨论的课题。

2 研究背景。

模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视觉模态,听觉模态,触觉模态等感官模态的结合,也指教学过程中文本语言模态、图像模态、声音模态等多模态的运用。口语学习口语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利用PPT辅助教学,整合视频、音频、图片,使知识以多模态形式呈现(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吸引、维持学生课堂注意力,达到激趣的效果。根据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可理解性输入”对于二语习得至关重要。基于专业特色的多模态口语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对象背景专业不同,因材施教,设计不同的语言输入材料,使得教学更有针对性,减少学生语言输入过程中的障碍,使新知识与专业知识结构形成实质性联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意义学习及理解性记忆,有利于知识的进一步深加工,顺利完成语言的内化。 Long ( 1983)在输入假说的理论基础上又提出互动假说,遵循输入—互动—习得的理论模式。基于专业特色的多模态口语教学通过实物、模象直观,辅之以言语直观,并基于学生原有的专业知识,进行语言输出练习,提高二语习得效率。

本研究基于英语师范专业学生专业背景、原有知识结构及心理特征,设计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学内容。进行教育话题辩论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习口语知识技能的同时树立教师职业意识、提高专业素养。

3 基于专业特点的多模态口语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案例。

下面阐述以“高考应不应该分科”为辩题的凸显师范专业特点的英文辩论口语教学实施。辩题选材新颖,具有较强的时效性。贴近生活,有趣味性。围绕教育话题进行讨论,凸显了师范生的专业特点,使学生有话可说,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学生通过辩论,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批判思维,并加深对教育体制的认识,拓展专业视野。教学对象为英语师范专业大一学生学生进入大学阶段的口语学习,不轻易被全身反应法为指导的游戏式口语教学活动所激趣,根据他们心理发展特征,应设计使他们能表达个性化的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活动。同时学生学习需要的目的性增强,教学活动应有针对性,反馈性。学生刚经历高考,对话题有深刻体会,但语言知识技能掌握不够牢固,应督促学生做好预习,进行一定质量的语言输入。教学目标有:学生掌握与考试制度相关的口语表达,学会陈述观点,了解考试制度;自主完成英文辩论各个环节,提高合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树立师范生职业意识,唤起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教师注意控制课堂进度与秩序,防止辩论跑题,并运用多媒体展开多模态教学

3.1 课前准备。

传统口语课堂缺少课前预习,没有一定质量的语言输入,学生往往不愿开口,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多模态口语教学强调课前教师通过微信、QQ学习群布置预习任务,上传词汇句型音频资料,使学生在课前自主解决好发音和生词的相关问题。教师提前将学生分为正反方,要求两队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调查考试制度有关信息,共同组织观点。改变只注重语言形式、机械训练的教学现状,而强调培养英语思维。有了语言输入和观点积累,学生积极发言,从而语言能力得到巩固提高。

3.2 新知呈现与操练。

教师播放关于高考分科话题的采访视频作为导入,说明辩论赛规则和要求,指导学生进行辩论。同时,课堂布置模拟辩论赛现场,桌椅摆放成对立两列、加设计时器,营造真实语境。学生辩论过程中不仅运用语言传达信息,手势和眼神同样辅助他们达到表意效果。教师辩论过程中应注重引导,防止学生辩论过程中出现跑题现象,并且仔细观察学生的发言,作好相应的记录。辩论赛全程可进行录像,便于学生反复观摩。另外,以多媒体辅助进行的多模态信息输入能有效减轻学生的认知负荷。因此,在高强度的口语训练后,适当地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英文小视频,可有效缓解紧张的课堂气氛。视频中角色的动作表情刺激视觉模态,不同口音的英文对白,律动的背景音乐调动着聽觉模态,使学生不自觉地进行模仿,从而潜移默化地习得语言

3.3 多模态评价反馈。

首先,评价主体多元化。赛后教师总结观点,指出不足,并对个别同学进行点评。其次,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作为师范生,生生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了解教学评价的依据、全面进行自我反省,还有利于学生提高走上教师岗位后进行教学活动评价的能力。其次,评价形式应多样化。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将每一位学生辩论片段剪辑为视频,加入学生成长档案袋,从而可以搜集整理出更加全面的学习成果,从而极大地发挥评价教师学生的反馈、激励、启发作用。评价方式不再单一,能更好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完善口语教学实施。

4 多模态口语课堂实施要点。

4.1正确定位教师角色。

课前,教师应明确自己学习资源提供者的角色。学习材料的选取要有趣味性、时效性,应充分考虑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并结合其专业特点,选取那些有思考价值的学习材料。以文本、音频、视频多种形式呈现。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明确提出学习任务。

新知呈现环节,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模象直观与言语直观相结合,在PPT等直观模具展示的过程中, 发挥其补充辅助作用,对图像、音像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切忌漫无目的地放映PPT,使得教学重难点无法得到清晰的阐述。

操练环节,教师在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应发挥其监控作用。观察记录课堂表现,发现学生口语表达错误时用表情、眼神进行暗示,保证其口语表达流畅准确。并在学生进行口语活动时及时调节、引导课堂节奏、方向。例如,在传统口语小组活动过程中,学生惯用母语进行交流,丢失了英语口语操练机会,因此教师应督促学生进行英语互动。在学生展示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反馈,提出改进意见,有利于下次活动的进步。

4.2 模态运用的原则。

虽然多模态教学有利于创设语境,使学生完成建构性的语言任务,但教师不能过于依赖、滥用多模态教学手段。在模态的选取和应用方面应遵循适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不“喧宾夺主”。利用音频视频使学生持续专注,而不是导致其注意力的分散。多模态教学环节的安排应具有目的性、针对性,且有逻辑顺序,为课程目标服务。并且多模态口语教学除了训练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之外,还应注重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培养。通过英文辩论、小组合作调查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塑造批判性、创造性思维。

5 结语。

基于专业特点的多模态口语课堂,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使口语学习更加高效。未来多模态口语教学推广过程中,还有课时分配、资金设备分配等实际操作层面的问题有待考量,且需要专业素养较高的教师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本文系基金项目:校级重点项目“多模态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探究——基于专业特点的外教口语课堂设计与实施”,项目全称 :多模态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探究——基于专业特点的外教口语课堂设计与实施,项目编号:20181203028。

(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