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田径运动规则修改与技战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及作用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11—000—01 毕业论文网   摘 要 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规律总是以其铁的必然性起着作用。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按照其特有的规律发展田径运动依然。

文章主要针对田径运动规则修改技战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及作用进行探析。

关键词 田径运动规则 技战术 基本规律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田径运动发展田径比赛的日益激烈,竞赛水平越来越高,引发了许多急需解决的理论依据,认识田径运动规律,研究田径运动规律,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机制,探索它们对田径运动发展的影响显得至关重要,在实践上,可以对我国田径运动实践提供理论上的指导。

二、规则修改技战术发展规律   (一)定义   田径规则的增订与修改的出发点和目是要肯定合理的、正确的技战术的存在,并促使其向前发展;否定不合理、不正确的技战术的存在,限制其发展

规则修改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包括诸如确保安全和健康,保证平等竞赛,增加观赏性等。

规则修改主要是由于技战术发展引起的,而在规则修改过程中,又在不同的程度上引起了技术的变化。

(二)规则修改技战术发展规律和作用   以短跑为例,短跑根据记载,公元前七七六年,在希腊奥林匹克村举行的第一届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就有了短跑比赛项目。

当时跑的姿势是躯干前倾较大,大腿抬得很高,脚落地离重心较近,步幅较小的“踏步式”跑法。

起跑是采用“站立式”姿势,并把大石块置于脚后,借推蹬巨石之力来加快起跑的速度。

短跑古称“场地跑”,它是人类历史上开展最早的一项田径运动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776年举行的第一届古代奥运会上,唯一进行的竞技项目就是短跑

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上,男子短跑被列为比赛项目,设100米及400米跑两项,标志着现代短跑运动的正式确立。

第二届奥运会上增设了200米跑项目。

1928年第九届奥运会,女子短跑也被正式列入。

最初的比赛中运动员可以采取任意的姿势起跑,现在盛行的蹲踞式起跑姿势是1887年出现的,1927年又出现了起跑器。

随着短跑技术和运动器材的发展比赛成绩随之迅速提高。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上,首次规定选手必须采用蹲踞式起跑,并使用助跑器,此外还划分了跑道,一套较为健全的比赛规则被确立下来。

近年来,国际田联为了增加短跑比赛的激烈度和观赏性,再次对比赛规则作了部分修改

规则规定,选手有一次抢跑犯规即失去比赛资格。

一八八七年,开始采用“蹲踞式”起跑,一九二七年有了起跑器,但到一九三六年第十一届奥运会上才被正式采用。

在这个阶段中,短跑技术有了很大的演变,由脚跟先着地改进为前脚掌着地,并形成了一种“摆动式”的跑法。

由于短跑技术的改进,推动了短跑成绩的迅速提高。

一***四年,创造了第一个100米的世界纪录成绩为11”2。

以后经过七十四年时间,于一九六八年创造了9”9的世界纪录(电动计时的纪录是9”95)。

200米被列入比赛项目是在一九零零年的第二届奥运全,当时成绩为22”2。

到一九六八年,经过六十八年,创造了19”83的世界纪录(电动计时)。

一***六年第一届近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所创造的400米纪录是54”2,经过七十二年,到一九六八年创造出43”86的世界纪录(电动计时)。

女子参加短跑比赛是从一九二八年第九届奥运会开始的,当时100米纪录是12”2。

经过四十九年,到一九七七年创造了10”88的世界纪录(电动计时)。

女子200米比赛直到一九四八年第十四届奥运会才开始,经过了三十年,即到一九七八年提高到目前的22”06的成绩(电动计时)。

自从一九五八年“八一”田径短跑运动员以10”6的成绩打破了保持二十五之久的10”7的旧纪录之后,中国男子短跑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在短短几年内,四川选手又以10”整的优异成绩(手记时)平了当时的100米世界纪录,轰动了世界体坛,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争得了荣誉。

而目前的100米世界纪录9秒58,全国纪录为10秒。

短跑是用最快的速度跑完规定的距离。

比赛项目有100米、200米、400米,少年还有60米。

短跑是人体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在大量缺氧的条件下完成最大强度的工作,属于极限强度的运动。

短跑能有效地发展速度素质,因此,它是田径运动的基础项目,而且在其他运动项目的训练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短跑技术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体,为了便于分析,可把它分为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及终点跑三部分。

三、 结论   由可知,规则修改保证了参赛选手在公平对等的条件下进行比赛;使比赛更加激烈、紧张、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有利于促进田径运动技战术发展;减少裁判执法的争议性,随着田径运动发展规则也将随着进一步演变。

由此得出结论,田径竞赛规则技战术发展相互促进与制约,二者具有本质的联系。

参考文献:   [1] 中国田径协会.田径[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0—199.   [2] 李相如等.1980—1990年世界与中国田径运动发展特征的研究.第四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汇编[M].北京:中国体育科学学会.1992.   [3] 林锦清,倪超.国内外田径训练理论的最新发展趋势[J].田径杂志.2001.6.   [4] 刘建国.田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625—44.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