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蒂结膜瓣转位移植治疗翼状胬肉63例报告

【摘要】 目的 观察带蒂结膜转位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 行带蒂结膜转位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63例67眼。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完整地切除胬肉组织,使创面干净、平整,在上方或下方的球结膜作大小适中带蒂结膜瓣,将结膜转位到裸露的巩膜上,10—0尼龙线固定于浅层巩膜。结果 随诊10~18个月,带蒂结膜移植术67眼,复发5眼,复发率为7.46%;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58眼,复发13眼,复发率为22.41%。结论 带蒂结膜转位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操作简单,取材方便,复发率较低,适合在农村医院推广。

【关键词】 翼状胬肉结膜瓣移植。

翼状胬肉结膜常见病中最复杂最难治疗的一种眼疾。主要表现为结膜结膜变性增生组织侵犯角膜,导致患眼异物感、流泪、畏光、屈光改变、视力下降及影响美观。目前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药物治疗欠佳,以手术治疗为主,但术后复发率较高,可达30%~70%[1,2]。我们采用带蒂结膜转位移植治疗翼状胬肉63例67眼,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999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收治翼状胬肉病例118例125眼,初发性翼状胬肉82眼85例,复发性翼状胬肉36例40眼,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带蒂结膜转位移植组(观察组)及单纯胬肉切除组(对照组)。观察组63例67眼,年龄37~72岁,病程2~11年,对照组55例58眼,年龄38~69岁,病程3~9年。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以尖刀片从角膜床上分离翼状胬肉的头部和颈部,深及角膜实质浅层,完整地去除所有增生组织 ,使角膜缘创面完全干净、规则和平整,分离胬肉结膜组织 ,直到半月皱壁,保留葱皮样结膜,剪除胬肉的头部、颈部及增生的组织,热凝烧灼止血,使巩膜面干净、平整;在上方或下方的球结膜作大小适中带蒂结膜瓣,注意结膜瓣距角膜缘1mm,而不是在角膜缘上,结膜瓣的蒂位于胬肉切除巩膜创面上(或)下穹窿,以钝头剪刀慢慢分离带蒂结膜瓣,去除结膜瓣下的疏松组织,直至像葱皮那样薄,将结膜转位置于裸露的巩膜上,移植片角膜缘侧转到半月皱壁,10—0尼龙线将菲薄的结膜瓣缝合于裸露的浅层巩膜上。对照组单纯切除胬肉,暴露角巩缘。

1.2 术后处理。

术毕予金霉素眼膏涂眼,加压包扎,次日暴露术眼,予妥布霉素滴眼液、贝复舒滴眼液点眼,每两小时1次,1周后拆除缝线。

1.3 术后评定。

术后结膜变性组织侵入角膜缘1mm者为复发。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