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多任务价值空间:一项多任务行为和逻辑的经典扎根研究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文章采用经典扎根理论的方法,研究了大学生和家长两个群体的多任务认知和行为,对多任务行为文献做出了重要补充和更正。首先,文章所发现的多任务行为选择逻辑弥补了目前多任务行为形成机制的文献真空状态。其次,文章首次提出了“时间价值空间”的概念,并发现了同一国家文化下的时间价值子空间的存在。第三,研究中发现目前我国的多任务行为研究主要依据的是早期学者对外国文献的注译,存在与我国国情不相符合的问题。文章中提出的多种时间价值子空间并存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外国文献的观点,纠正了外国主流文献对中国时间观文化的误解。

〔关键词〕 多任务行为多任务时间取向多元时间观,经典扎根理论。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89(2019)05—0046—11。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希望能够用最少的员工完成最多的工作任务的方式来降低高昂的人力成本[1][2]。为了在就业市场上获得竞争力,人们开始学习掌握能够同时处理多项任务的技能。在多元时间观中,个体会以间断、非线性的方式同时做两件或以上的事情。这种多元时间观不重视依照计划在截止期限前准时完成任务,而是倾向于把不同的活动及项目结合在一起。尽管多任务行为的社会影响非常广泛,但中国情境下的多任务行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并未得到学者足够的重视,仍然处于梳理外国文献的理论处理阶段。

国外学者主要关注多任务行为个体以及组织的影响。个人影响方面,有学者通过对大脑的研究发现,多任务行为会对大脑造成信息处理能力和认知能力下降、使人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等负面影响[3]。组织影响方面,国外的文献主要围绕多任务行为的处理能力、多元时间观、时间取向三个维度展开研究[4]。在处理能力层面,学者发现尽管多任务处理能力对工作绩效具有积极影响[5][6],但随着个体多任务行为数量的增加,个体会在多任务处理能力下降的情况下感受到更高的自我效能感[7]。在多元时间观层面,学者主要探讨了国家多元时间观文化的形成原因和组织多元时间观文化的影响作用,发现组织多元时间观会通过提高决策速度和降低决策综合性来提高组织的财务绩效[8]。在时间取向层面,国外学者出现了相互矛盾的现象。大多数的观点是,拥有多任务时间取向个体会对工作有更积极的态度、更高的满意程度[9]、较低的离职倾向[10],以及较小的时间压力[11](1—54)、心理压力[12]。他们一般會表现出更高的学习目标导向、较低的逃避目标导向[13]、更高的关系导向[14][15]。然而,学者多任务时间取向与绩效的关系却存在较大争论。部分学者认为,由于多任务时间取向程度较高的个体往往不会依据计划执行任务[16],且他们可能会为了同时完成几项任务而降低平均的时间和精力投入[17],所以多任务时间取向会对个体的绩效和创造力水平具有负面影响。而另一部分学者认为,由于多任务时间取向程度较高的个体能更好地适应任务切换情境并在创造性工作中投入更多精力,多任务时间取向个体的工作绩效[18]和创造力水平[19]有正面影响。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教育中,人们长期以来偏向于单任务时间取向,将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等单任务行为看作是良好态度的象征,大力提倡;而将三心二意、心不在焉这类多任务行为视为不重视该任务的象征,加以谴责。从幼儿园到高中,人们持续被限制在目标和任务单一、干扰因素少的单任务环境中[20]。与国外学者探讨多任务行为正面影响的态度正相反,国内学者大多将研究焦点集中于如何才能让人们从小就可以养成专心学习、专心听课等单任务行为[21]上。显然这种对单任务行为的执着与社会对个体能善于开展多任务行为的期望相违背。而且对多任务行为研究的现有文献一般都更多关注多任务行为组织情境中所能带来的积极影响[4],以及该行为在校园环境中所具有的破坏力[22]。很少有学者探索当个体从校园跨入社会时,从单任务时间取向转变成多任务时间取向所必须经历的转变过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鉴于此,我们认为,有必要针对学生群体如何为了应对未来工作要求而从单任务时间取向变成多任务时间取向进行研究。由于目前相关领域的国内文献匮乏,本研究采用了经典扎根的方法[23](22)[24],对学生的多任务行为多任务时间取向多元时间观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由于许多人在高中毕业前往往处于被人为制造出的单任务环境中,只有学习这一项任务,而到了大学,这种约束几乎消失殆尽,迅速进入多任务情景当中[25],行为开始出现多任务取向的特征。因此,本研究将针对大学生群体展开,探索以往研究[26]中被忽略的从单任务时间取向多任务时间取向个体转变。

一、研究设计的理论基础。

(一)多任务行为研究概述。

多任务行为是指在同一时间处理多项任务研究多任务行为学者主要围绕多任务处理的处理能力、时间取向多元时间观三个维度展开研究。对“同时”的内涵持两种观点:一是多重任务,二是任务切换[4]。多重任务是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同时处理或从事两项或以上任务,比如一边打游戏一边听音乐[27]。而任务切换是指个体在没完成一项任务的情况下切换另外一项任务[28]。因此,我们在研究中重点关注了受访者对多任务行为中的“同时”的认识。

学者在定义多任务时间取向的讨论中提出,个体多任务行为可能源于自由意愿或外部环境限制[29][30]。有学者认为,应该区分多任务时间取向定义中的多任务偏好和多任务行为以明确个体多任务行为的自发性。鉴于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大学生从单任务行为转换为多任务行为的导因,而不是其为了应付特定环境的具体问题所采取的非自愿应对行为,因此本研究在数据收集过程会主要将注意力集中在个体自愿采取的多任务行为

多元时间观最早由Hall提出[31],是指人们在国家文化层面,对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所持有的态度。发展至今,文献衍生出了组织层面的定义。有学者认为,组织多元时间观会通过组织文化对员工行为的影响,使员工自愿选择将自己的多任务时间取向组织多元时间观协调一致[32]。鉴于此,本研究会在访谈的过程中,询问受访者所在组织对其多任务时间取向的影响。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