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60例小儿呼吸衰竭分型与治疗

摘 要:分析导致Ⅰ型、Ⅱ型急性呼吸衰竭的因素,研究针对性治疗措施。方法:随机性抽取60例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症状患儿资料,通过化学检查获取小儿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动脉血氧含量(CaO2)等指标进行诊断。结果:在检查后发现60例患儿中,PaO2、PaCO2、pH值、CaO2等指标出现异常,共48例确诊为急性呼吸衰竭。结论:急性呼吸衰竭小儿的健康有着很大的伤害,在临床治疗中需要进行科学分型,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论文网。

关键词:小儿急性呼吸衰竭;化学检查分型   导致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在于患者的内呼吸功能发生异常,造成人体出现严重的缺氧、呼吸性酸中毒[1]。现结合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诊治的60例患儿资料做进一步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60例2008年7月~2009年7月于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治疗诊断患儿资料,年龄2~6岁,平均5.44岁。其中,男36例,平均年龄5.46岁;女24例,平均年龄5.42岁。所有患儿临床观察中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均出现异常情况,且男女患儿在年龄、病史、病发因素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化学检查检查中对各项指标进行记录,并参照一下指标判断:①PaO2<8 kPa(60 mm Hg)(1 mm Hg=0.1333 kPa)诊断呼吸衰竭;②PaCO2>6.65 kPa(50 mm Hg)诊断呼吸衰竭;③CaO2:8.55~9.45 mmol/dl(19~21 ml/dl)诊断为正常,疑为呼吸衰竭;④pH:pH<7.35则失代偿性酸中毒,pH >7.45则失代偿性碱中毒。  1.2.2 辅助检查:在临床诊断中对患儿进行综合性的辅助检查,出现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过高、贫血、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多方面的症状时需高度重视为急性呼吸衰竭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2 结果  患儿临床观察中出现了不同的身体症状,多数为紫绀、昏迷、抽搐、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加快等。为进一步诊断患儿的具体病情,对60例患儿进行了详细的化学检查,并对各项指标做了详细记录,详见表1。  表1 60例患儿化学检验结果统计表   注:男女比较,P<0.01  从上述表格可看出所有出现急性呼吸衰竭症状患儿的化学指标出现了异常情况,与正常指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医生的进一步诊断,共得出60例子患儿中有48例确诊为急性呼吸衰竭,男28例,诊断率46.7%;女20例,诊断率33.3%。在制定治疗方案时需要根据患儿临床症状进行分型,以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3 讨论  急性呼吸衰竭对于患儿的健康有着很大的伤害作用,在治疗前需要对病情详细研究。当前医学上将急性呼吸衰竭分为Ⅰ型、Ⅱ型两种,现具体分析导致两种呼吸衰竭的原因。  3.1 Ⅰ型急性呼吸衰竭  3.1.1 急性肺梗死:急性肺梗死造成急性呼吸衰竭最为普遍的因素,且这类疾病发病迅速,死亡率较高。而对于由细菌、病毒、真菌的导致的肺炎同样会给小儿呼吸带来困难而引起呼吸衰竭[2]。

代写论文   3.1.2 肺水肿:主要包括心源性肺水肿、非心源性肺水肿两种原因。前者是由于不同的心脏病心力衰竭导致;后者则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最为普遍,该疾病会导致小儿出现低氧血症。  3.1.3 胸腔疾病:当人体的胸腔出现过多的积液、外伤时则会对患儿的胸廓运动和肺扩张造成不利影响,使得通气量降低,吸入内部的气体难以均匀扩散,这对于换气、通气功能不利,临床多数为Ⅰ型呼吸衰竭。  3.2 Ⅱ型急性呼吸衰竭  3.2.1 气道受阻:当人体呼吸道受到刺激或损伤时则会造成呼吸失常,主要包括了感染、烧伤、喉头水肿等,病情严重时会直接导致死亡,在临床上是导致Ⅱ型急性呼吸衰竭的重要因素。  3.2.2 神经肌肉疾病:该疾病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在早期观察中未出现显著症状,但因呼吸中枢损伤,以及呼吸肌功能降低会引起肺泡通气受阻,症状持续到一定时间后则会造成Ⅱ型呼吸衰竭。  3.3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治疗措施  对于小儿急性呼吸衰竭而言,在实际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症状,通过病情观察分析后才能制定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临床治疗中对于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3.3.1 输氧调整:本次研究48例患儿中,16例出现呼吸功能障碍,在治疗时对患儿采取了“氧疗”的方式。持续吸入30 min的低、中浓度氧能改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若持续吸氧12~24 h,则能消除低氧血。 代写论文   3.3.2 气道清理:确保患儿呼吸道处于湿润创投,避免气道上皮细胞因太干燥而发生坏死。并对气道内的分泌物清理,可结合用拍背、气道雾化等措施保证呼吸气道的顺畅。  3.3.3 机械通气:通过对潮气、通气频率做好调整,以维持通气量处于稳定状态,保证PaCO2处在26.25~45.00 mm Hg。新生儿的通气频率为45~50次/min,幼儿为35~50次/min,儿童为25~35次/min[3]。  急性呼吸衰竭对可导致患儿呼吸困难,引起呼吸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其正常的健康状态。在临床观察中需要通过化学检验对各项指标进一步检查,以分析引起衰竭的具体因素,以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参考文献:[1] 王今达.急性呼吸衰竭的概念、发病诱因分类和ARDS命名问题的讨论[J].中国急救医学,2008,12(7):34. [2] 容中生.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者急性呼吸衰竭住院治疗后的预后[J].医学信息,2008,10(4):7.[3] 王秀文.静脉注射纳洛酮治疗急性呼吸衰竭[J].国际呼吸杂志,2006,20(10):27.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