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基坑开挖地下水控制设计

基坑开挖地下水控制设计。

1、水位控制设计。

(1)、水位降深。

基坑中心处水位降深:

式中:

s——要求降低的水位(m);。

D——基坑开挖深度(m),D取9m;。

dw——地下水位埋深(m),为5m;。

sw——降下后的水位基坑底距离(m)为4m。

计算得s=8.0m。

(2)、影响半径

估算轻型井点降水的影响半径

式中。

r——井点降水的影响半径(m);。

s——要求降低的水位(m),取8.0m;。

K——渗透系数,取2m/d。

计算得r=113m。

(3)、等效半径

=0.29(l+b)。

式中:

——假想大井等效半径;。

l,b——基坑的长(47m)、宽(17m)。

计算得r0=18.6m。

(4)、承压—潜水非完整井每天总涌水量。

Q=2.73k*MS/(LG(1+R/ ))。

式中:

Q——涌水量;。

K,r, ——同前;。

M——含水层厚度,取11.5m;。

计算得Q=591m3/d。

(5)、单个管井(3.5寸小井)抽水量。

式中:

qo——单个管井极限抽水量;。

rs——管井内部半径(cm),取30cm;。

l——水入滤水管高度(m), 取1m;。

计算得qo=142m3/d。

(6)、管井数量。

n=1.1*Q/qo。

式中:

n——井点管数量;。

计算得n=4.6根,取5个井。

满足要求。

2、降水井设计。

(1)、降水井布置结合工程实地情况,按设计方案合理布置。

(2)、设计成孔井径。

成井孔径为600以上,以确保填砾厚度。

(3)、井管结构为。

降水井采用内径为300mm,外径360mm的钢筋砼井管,其中包括滤水管(掺丝,可很好控制抽水时出水的含砂率)和井壁管(每根井管长度均为2.5m)。

3、抽水设备选择。

可选择QJ型潜水泵,根据计算结果和设计降深选择合适流量和扬程的潜水泵,拟采用32~50m3/h,扬程26m的潜水泵

同时为了保证邻近建筑物的安全,必要时进行地下水的回灌。

4、降水施工工艺。

(1)、测量放线。

根据甲方现场给定的基础平面图和设计方案,结合工地现场周边环境,测量放出各井位,并打入木桩。

(2)、成孔

采用CZ-22型冲击钻机成井,泥浆护壁工艺成孔。钻机就位安装好后,核对井位,确定无误后,人工开挖0.5m深,埋好护壁管,管径700mm,护壁管埋设完毕后开始钻进成孔,采用泥浆护壁,保持孔内泥浆高度,防止垮孔。

(3)、吊装井管。

经现场技术负责人验收合格后,用抽筒清孔,吊装井管。井管之间焊接牢固,并保证垂直度。

(4)、井结构。

降水井上部8.0米井壁管,下部1.0米滤水管。

(5)、填砾

在井管外填入规格1~3cm砾石滤料,填砾厚度12cm,填至井口。

(6)、洗井

采用空压机结合活塞洗井洗井至井管通畅、水清,含砂量小于1/10000,以确保降水质量。

(7)、降水过程控制。

结合单井的地质情况,井位附近无细砂层的降水井先降水,以控制出砂量并保证降水施工不影响基坑的持力层原状土结构。

5、降水运转及维护。

(1)、修筑1500×2000×3000mm沉砂池4个,排水用水沟管引至指定的排水系统(沉砂池及排水沟由甲方修建)。安泵排量30~50T/h,扬程26m(电机5.0千瓦)。

(2)、降水期间应对抽水设备和运行状况进行维护检查,每天检查不少于3次,观测和记录水泵的工作压力,电动机、水泵温度,电流、出水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抽水设备始终处于正常运转状态。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