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5—000—01 毕业论文网   摘要在现代生活高强度的运转和压力之下,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更需要一个健康有活力的身体

而每年为国家输出大量优秀人才的各大高校却并没有重视体育教学,作为体育锻炼十分重要的一个项目的田径教学,更是备受冷落。

本文就该现状进行数据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改革对策

关键词健康身体体育锻炼田径教学   一、前言   自古以来,田径运动在传统体育锻炼项目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田径不仅能够锻炼人体的心肺功能,还能锻炼人的耐力和意志力,是十分有效且高效的运动项目。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以及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渐渐弱化,导致学生田径课呈明显下降趋势,有的学校甚至极端地不再设立田径课。

本文首先就该现状进行分析,接着提出有效的改革对策

二、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教学忽视普遍性、健身性   田径教学因为以学习技术为主,运动过程追求极限能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耗费过多体力。

形成只注重跑步技术及方法的学习,而忽略了田径运动作为体育锻炼项目之一的根本目标――追求健康性的局面。

学生在此情况下会逐渐丢失对田径项目训练的积极性。

其次,田径教学只面向于极少部分有跑步特长的学生,对其重点培养和训练,达到参加比赛的身体状态。

而对于大部分身体素质普通的学生而言,田径项目训练并没有获得普及。

(二)教材内容缺乏系统性、新颖性   可以说每一个孩子从咿呀学语、蹒跚学步开始,就接触到田径的初级锻炼。

这仿佛已经是老生常谈的一件事,虽然每个健全的人都会跑步,却不见得都会健康科学地跑步,这就是目前田径课程教学的盲点所在。

而对于追求新鲜事物、充满创新意识的大学生而言,面对从小就相对熟悉的田径体育项目,难以提起兴趣也是可以理解的。

其次,传统的田径体育课程教学没有系统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老师只能依靠“言传身教”的经验法教学学生充其量也只能依靠自己的身体感受去领悟田径运动的精髓。

显而易见,这样的学习方式是低效且不合理的。

(三)考评体系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田径教学的考核评价与语文数学等文化课程评价并无差异,仍然是采取最传统的分数制。

然而对于这样以健康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为目的的课程,每一个学生身体素质不同,能达到的最佳学习状态也不同,获得成?的优劣程度也不同,在这样的状况下,一个如此刻板、僵硬的评分方式就不太合适了。

三、高校田径教学改革对策   (一)调整课程目标,强调健康的重要性   不再单纯地把技术学习作为田径教育的目标,只是单单地要求上课的学生学会如何跑步或者如何跑地更快,而是将这个目标转换成如何使跑步成为一种健康有效的锻炼方式,从而有益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

学习目的不同学生们参加课程时的心态也会不同,相信改变对策以后,学生不再会以敷衍、搪塞的态度参加田径课程,或是为了达标而不科学地进行联系,反而起到伤害身体的反作用。

而是科学地、理性地为了自己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而进行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

(二)拓展并开发田径课程资源   不可否认,当前田径课程的选择是十分单一而陈旧的,面对一圈又一圈的塑胶跑道,学生们难引起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倘若我们采用创新型的思维去改进这样的教学环境和方式,拓展并开发多种多样的田径课程资源,使其与当下最时兴的真人CS、跑酷等青少年喜欢的运动有机结合,那么田径课程将变得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

学生也会热心参与,和同学们进行积极互动和友谊性地竞争,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三)改革和完善评价体系   基于目前刻板、僵硬的田径课程评价方式,我们应该尝试去采用适用于不同学生的有机评价体系。

和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不同田径课程的目的远远不是为了获取高分而存在,而每一个学生状况不同,其评价标准也应该有所差别。

例如身高不同、体重不同身体素质不同学生,不能采用相同的评价标准,因人而异的人性化机制能有效提高学生上课激情,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一种良性循环的教学方式。

四、搞笑田径教学的展望   田径教育教学对于学生的日后工作和生活之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就需要将田径运动作为终身运动来进行培养,并且希望能够养成习惯,从而提高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而为了达到这一个目标,就需要高校的教学过程之中多多采取一定的教育教学方式来对于同学们进行系统的、科学的教育教学

五、结语   通过以上的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的现状分析后,继而提出可行有效的改革对策,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评价体系三方面入手,从根本改革田径课程教学容,使之重新成为体育教学中重要且受到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学生们将重新爱上体育锻炼,通过田径课程学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进行适应自己身体体育锻炼,从而达到全民运动、身体健康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   [2]王平.对当前普通高校田径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4.22(3):75—77.   [3]钱铭佳.最佳体适能.教育、娱乐与健身[M].上海.上海体育学院出版社.2015:17—23.   [4]周兵.田径健身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5.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