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陇东道情艺术的魅力、发展与创新

摘 要:甘肃庆阳地区的“陇东道情”魅力恒久,艺术独特,生命力顽强,文化积淀极其深厚,在环县广袤的大地上经久不衰,一枝独秀,感人至深。一九五九年搬上舞台之后,正式定名为陇剧,备受业内青睐与观众欢迎,称之为陇上奇葩。我们希望借此文对“陇东道情”这一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创新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陇剧陇东道情;道教;文化戏曲

庆阳地处黄河中游流域甘肃东南端,习称“陇东”。此处地区独特,人文条件丰实,陇东文化在时代连续传递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容纳和增添新的因素,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至今保留着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其中广泛流传于环县地区的道情,以独特的音乐特征和艺术魅力成为陇东民间音乐种类之一。

一、道情的起源。

道教的兴起为道情的产生创造了思想基础。唐代道曲的盛行,宋代歌、曲艺术的高度发展道情的产生奠定了形式基础,形式与思想的结合造就了道情艺术形式的完善。宋、元以来,在同外族的斗争中,道家信徒为宣传教义,将道情带入陇东民间,当地百姓受到游方道士的影响,采用道家的渔鼓、简板伴奏,以道情的形式演绎民间故事,由于当地的语言、自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形成地域特色的陇东道情

二、文化交叉。

陇东道情的道教文化色彩,体现在它的内容和形式方面,但不只于此,它的全部演出过程都渗透着道教文化道情作为道教文化的传播者,其内容贯穿了“道、儒、佛”三教因果报应、惩恶扬善、教化民众的教派思想,所以成为当地民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主体,与当地人们的习俗相交融,作为敬神娱人的代表性演艺形式,在各类定期举办的庙会及民俗典礼仪式中生机盎然地展现着,与其相生相伴的民俗讲究已扎根于民间世俗生活,成为民众生活中不可少的教义性规范,呈现出良好的文化生态景观。

三、陇剧的应运而生。

陇东道情文化价值的探究中,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陇东道情是长期历史的积淀和相对稳定的文化环境的产物。近几十年来,传统在缓慢地恢复演进,这一过程正是改革开放、新旧文化交替、中西文化交流的时期,而陇东道情恰恰是一个灵活、自由“不安分”的个体,所以我采集的陇东道情的现状,注定不会成为稳定的传统,在未来的时期,随着社会更快的发展,它必然有新的变化,变成怎么样,谁都很难预见。

在急速变革的时代,所有的民间戏曲艺术都面临着生存大限,不发展、不创新就难以生存。因此,我们在考察陇东道情发展陇剧,是想顺应民间戏曲发展创新的一些可资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进入50年代,党的“百花齐放”方针使陇东道情获得了新生命,从皮影窗子里走上了舞台,走出了乡村,走进了城市,经过艺术家们的再创造,发展为甘肃地方大剧种——陇剧

四、继承与发扬。

音乐角度来看,陇剧是在继承陇东道情传统风格基础上创作,继承发展陇东道情的特点,为戏曲发展创新提供了例证和许多经验。

首先,创作方式转型。陇东道情一直以来由民间艺人以非文字非书面的方式进行创造,即我们常说的民间创作方式。民间创作方式的主要特征是:创作的集体性、口头性。它一直是陇东道情音乐传播与发展的主要载体。新中国成立后,甘肃戏曲研究工作者的参与,成为陇东道情音乐创作方式转型的契机。新的时代,不仅呼唤大批反映新生活的剧目问世,而且也要求陇东道情音乐进行相应的变革。传统创作方式已不能适应这种变革的要求。促使陇东道情音乐创作方式实现了民间性向专业性的转型。

其次,“一曲多用”。陇东道情中唱腔曲牌多为“一曲多用”《九莲环》《钉缸调》等。陇剧音乐沿用了陇东道情曲调,但对旧有曲调作了或损或益的“移步”,保持了原有曲调的基本框架,而来“换形”。并且打破一曲多用的某些程式,实现某些音乐的专曲专用,强化了特定生活环境中特定人物的个性。

其三,拓宽音域,丰富音色。乐队编制上,“由小到大”,“由单一到多样”。文场,在原有四弦、笛子唢呐等的基础上根据剧目内容需要,适量加入了西洋乐器小提琴、大提琴等;武场,渔鼓、简板、水梆子基础上加入了西洋打击乐定音鼓等;民族乐器方面,在原有四弦的基础上研创了特色乐器陇胡,拓宽了音域丰富了音色。

其四,淡化程式。“程式化”特征,表现在戏曲艺术的各个方面,淡化程式(不是取消程式)是戏曲艺术发展创新、顺应时代潮流重要内容。从音乐方面看:

1.戏曲音乐创作主体与欣赏主体的变化。甘肃戏曲研究音乐工作者在创作中尽管着重剧种的传统特色,但又不可避免自己的思想感情、行为方式与价值观念在作品中的渗入,并使之赋于新的文化特点。这就是他们在创作中要追求作品“更典型,更理想”,更具有“这一个”的特色。时代的变化,使得现代观众在音乐上也更加崇尚新奇和独创,陇东道情传统程式所赖以形成的规范性与约定性就成为一种束缚,必须淡化。

2.戏曲音乐艺术环境变化。戏曲是溶文学、音乐、舞美、表演为一炉的综合艺术。在现代戏曲艺术中,音乐程式的淡化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它与其他艺术门类的程式淡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时代在变迁,社会生活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有着深厚传统陇东道情,当然也可以按照原有的艺术形态精益求精保留、承传下来。在现代文明、现代科技发展的冲击下,群众对戏曲文化的要求以及戏曲艺术欣赏水平愈来愈高,时代要求我们应尽快完成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的过渡,解决好继承传统与现代发展、群众需求与雅俗共赏等问题。

我们认为陇东道情发展创新为大剧种“陇剧”提供了生动的例证,也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昨天是今天的过去,而今天也会成为明天的过去。戏曲音乐革新发展的辩证法是永无尽头的,祝愿陇东道情这朵艳丽的戏曲之花同所有的民间戏曲艺术一样在祖国民间音乐的花园里越开越艳。

(标注:由兰州大学创新创业资助)。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