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机的效果分析

摘 要:目的:分析选择不同的吸痰时机给机械通气患者带来的影响。方法:将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的68例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听诊组、压力组、咳嗽组和感觉组,每组17例。听诊组即根据听诊状况选择是否吸痰(以痰鸣音为标准),压力组剂根据呼吸机对压力的耐受情况选择是否吸痰(以报警声为标准),咳嗽组即患者出现咳嗽选择吸痰,感觉组即根据护士对患者情况的自主分析选择是否吸痰。对比患者取得的通气效果。结果:各组经不同时机吸痰后取得的通气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听诊患者通气效果最为显著(P<0.05)。结论:根据听诊状况选择是否吸痰(以痰鸣音为标准)利于患者通气顺畅。

关键词:吸痰时机;机械通气;效果 监护病房中的多数重症患者需要采取机械通气给予治疗,在实施机械通气时需把气管切开,并插入人工插管。采用这一方法可确保患者的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并且能够促进肺泡的通气、换气。但在此过程中需要对呼吸道分泌出的物质及时的给予清理,临床通常选择吸痰技术进行处理。由此,产生了新的问题,就是在何时为患者吸痰,若没有及时清理分泌物则会造成痰液堵塞,影响通气,使通气量无法满足需求;若频繁的清理分泌物则会使患者的低氧血症程度加深[1—3]。将2010年11月~2011年6月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的68例患者分为4组,分别选择不同时机,以对比分析出有效合理的安全时机。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作文 /zuowen/。

1.1一般资料:2010年11月~2011年6月我院有68例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患者,其中男39例,女29例,平均年龄47.69岁,无意识障碍。16例为脑出血患者,21例为脑外伤患者,13例为颅脑损伤患者,12例为脑梗死患者,6例为脑疝患者。将其分为4组,分别为听诊组、压力组、咳嗽组和感觉组,每组17例。听诊组男9例,女8例,平均年龄48.10岁;压力组男10例,女7例,平均年龄47.33岁;咳嗽组男8例,女9例,平均年龄48.02岁;感觉组男12例,女5例,平均年龄47.21岁。各组患者疾病分类差别可忽略。

论文网。

1.2方法:听诊组即根据听诊状况选择是否吸痰(以痰鸣音为标准),压力组剂根据呼吸机对压力的耐受情况选择是否吸痰(以报警声为标准),咳嗽组即患者出现咳嗽选择吸痰,感觉组即根据护士对患者情况的自主分析选择是否吸痰。对比患者吸痰7 min后的通气效果。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1.3评估方法及指标:有效:气道内压力减小差值大于3 cm(观察水位),SpO2增加差值大于2%,听诊结果无痰鸣音;无效:凡不能同时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恶化:SpO2减小差值大于2%或气道产生痉挛。 作文 /zuowen/。

2 结果。

论文代写

各组经不同时机吸痰后取得的通气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听诊患者通气效果最为显著(P<O.05)。通气情况见表1。 代写论文

表1各组患者通气情况评估[例(%)] 论文代写

组别。

毕业论文

例数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有效。

论文网。

无效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恶化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听诊组。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17 论文代写

14(82.3) 毕业论文

2(11.7)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1(6)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压力组。

作文 /zuowen/。

17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13(76.4)。

作文 /zuowen/。

3(17.6)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1(6) 咳嗽组 毕业论文

17 作文 /zuowen/。

10(58.8) 作文 /zuowen/。

4(23.5)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3(17.6) 作文 /zuowen/。

感觉组 论文代写

17。

代写论文

6(35.3) 代写论文

7(41.2) 开题报告 /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

4(23.5) 3 讨论。

论文代写

为了确保患者的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需要为患者进行吸痰,此操作的创伤性小,为临床必需。对于正常人群来说,气道的清洁和分泌物处理是依靠黏液纤毛的转运活动来完成的。但采取机械通气患者因为插入了人工气管从而影响了呼吸道的正常防御,患者无法自主排痰,当分泌物聚积就会堵塞气管,造成通气受阻,严重者会因缺氧而窒息。所以适时的吸痰也是救治中的关键。本文中咳嗽组和感觉组的通气情况明显没有听诊组和压力组的好,通气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由于根据呼吸机对压力的耐受情况选择是否吸痰(以报警声为标准)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所以本文不建议以此为依据,而是推荐根据听诊状况选择是否吸痰(以痰鸣音为标准)。在吸痰时应选择轻柔的动作,并且观测血压和心率,尤其是颅内较高的患者应避免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情况下给予吸痰。 4 参考文献 代写论文

[1] 皮红英,张黎明,高岩,等.不同吸痰方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换气功能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5,5(40):332. 论文网。

[2] 于爱莲,许传英,杨瑞花,等.不同吸痰时机对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排痰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7,13(4):25.

代写论文

[3] 田翠环,俞森洋.急性呼吸衰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短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4,24(5):324.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