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对脊柱转移瘤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评价MRI对脊柱转移瘤在临床应用上的价值。

方法 对本组53例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对所有病例行SE序列T1WI和FSE序列T2WI扫描,其中41例行增强扫描,5例行GRE序列T2* WI扫描,9例行STIR序列扫描

结果 本组53例病例中,单纯颈椎受累2例,胸椎受累11例,腰椎受累9例,骶椎受累3例,颈胸段受累2例,胸腰段受累16例,腰骶段受累5例,颈胸腰段受累1例,胸腰骶段受累3例,全脊柱受累1例,其中单个椎体受累11例(含单纯附件受累1例),42例多个椎体受累

结论 MRI对脊柱转移肿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为临床及时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可靠信息。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脊柱转移瘤      脊柱恶性肿瘤70%以上是转移肿瘤,是恶性肿瘤转移最常见累及的部位[1]。

X线平片多在转移瘤的中晚期才能做出诊断

核素、CT虽较X 线敏感,但也要到骨破坏发生后才能显示。

而MRI作为一种崭新的技术,较放射性核素扫描更敏感[2],对脊柱转移瘤的检出具有高敏感性,正常骨髓内脂肪浸润,脂肪信号肿瘤信号所代替,可较早显示骨转移,且无假阳性,近年来已成为脊柱检查的主要手段之一[3—4]。

本组病例追踪随访了我院自2005年3月至2006年12月间检查的53例脊柱转移病例,并对其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评价MRI在脊柱转移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及时检查脊柱转移瘤存在与否、侵犯的范围及程度,对临床医师制定和实施治疗方案极其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53例病例,其中男32例(占60.4%),女21例(39.6%),男女比1.52∶1,年龄最大76岁,最小12岁,平均52.4岁。

所有病例均行MRI检查,其中11例曾行普通X线检查,7例曾行CT检查,无原发病症状的有8例,后经进一步检查找到原发灶,其中1例较为特殊,经多方检查才确诊为肾上腺癌转移

1.2MRI成像方法 MRI扫描采用以色列Elscint型0.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体部线圈,所有病例全部采用SE序列矢状位T1WI(TR/TE 500 ms/20 ms)、FSE序列T2WI(TR/TE 4000 ms/156 ms),横断面T2WI(TR/TE 4200 ms/156 ms)、STIR(2400 ms/110 ms/18 ms)。

其中41例行增强扫描,Gd—DTPA剂量为0.2 ml/kg。

2结果    2.1受累椎体信号变化T1WI表现为低信号41例,混杂信号7例,等信号5例。

T2WI表现为低信号3例,等信号16个,高信号34例,其中5例行GRE序列扫描均呈高信号,9例STIR序列扫扫描病例中有8例呈高信号,1例黑色素瘤转移T1WI和T2WI均表现为低信号

41例行增强扫描病例,增强后受累椎体明显强化的 28例,中等强化的7例,轻度强化的5例,仅1例增强后SE序列 T1WI可见转移瘤与正常骨髓信号相同,难以诊断[5]。

2.2椎体结构及周围变化 11例单个椎体受累病例中,仅2例椎体明显变扁,1例稍呈楔形改变,其余仅仅信号异常。

42例多椎体受累病例中,13例椎体明显变扁,4例稍呈楔形改变,其余33例受累椎体形态无改变,仅仅椎体信号异常而已。

4例椎体变扁向后突入椎管,局部脊髓受压,造成椎管狭窄,10例合并有附件破坏,7例伴椎旁软组织肿块影,5例伴胸腔积液,1例椎间盘受累

2.3转移瘤的部位 本组53例病例中,MRI检查单纯一个椎体受累病例10例,单纯附件受累的1例,其余42例均为多椎体受累,其中仅颈椎受累2例,胸椎受累11例,腰椎受累9例,骶椎受累3例,颈胸段受累2例,胸腰段受累16例,腰骶段受累5例,颈胸腰段受累1例,胸腰骶段受累3例,全脊柱受累1例。

3讨论   3.1脊柱转移瘤的临床分型 转移瘤的主要症状为疼痛,早期为间歇性,晚期为持续性。

碱性磷酸酶可明显提高。

X线分型为:(1)溶骨型:骨破坏呈多发性,鼠咬状或虫蚀状,不规则,无硬化。

类似原发骨肿瘤的溶骨型,可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但无骨膜反应。

(2)成骨型:转移灶呈斑片状或结节状硬化影,多发,骨外形多无变化。

(3)混合型:兼有成骨型与溶骨型的特点。

(4)囊状扩张型:少见,呈囊状扩张性骨破坏,多见于长骨,形成颇似原发骨肿瘤(如巨细胞瘤、动脉瘤样骨囊肿)。

3.2脊柱转移瘤的好发部位 骨转移瘤的好发部位,与骨髓的造血功能密切相关,多集中发生在躯干骨,两肘以下的骨质内很少有转移灶发生。

脊柱含大量红骨髓,血运丰富,肿瘤栓子可自由通过各微小毛细血管网选择其适宜的部位生长,故脊柱肿瘤转移好发部   位[6,7],脊柱转移瘤好发于老年人的胸段脊柱,尤以T4~11常见。

早期诊断对制定治疗方案和预防并发症具有重要价值。

3.3脊柱转移瘤的MRI特点 由于MRI具有三维成像、高软组织分辨率和敏感性高等特点,能够对脊柱整体情况观察,准确显示肿瘤转移发生部位,对骨髓信号的早期变化能够做出诊断

受累椎体出现异常信号,T1WI正常骨髓为较高信号,而转移病灶多为境界清楚的低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高信号,有异常对比增强。

约有20%椎体转移瘤在T2WI仍表现为低信号

脂肪抑制能较好显示椎体转移信号

矢状位扫描有利于显示多椎体转移转移常侵入硬膜外而造成肿瘤性硬膜外炎,MRI表现为病变椎体后部有异常软组织信号,其脊髓侧限于一线条状低信号,后者为硬脊膜。

有人提议采用Gd—DTPA增强MRI扫描以确定肿瘤性硬膜外炎的范围以及同椎体的关系,在检查时,矢状位仍不失为显示硬膜外转移检查体位。

此外,T2WI有利于确定转移所造成的脑脊液梗阻平面及程度。

本组病例多为中老年人,其中60岁以上25例,占47.2%;50岁以上39例,占 73.6%。

综上所述,本组病例MRI表现具有以下特点:(1)好发于老年人胸、腰段,疼痛为首发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可表现为脊髓压迫症状,可出现病理性压缩性骨折;(2)受累椎体正常骨髓高信号肿瘤异常信号所替代,病变椎体呈长T1、长T2信号改变,增强扫描转移瘤有明显强化;(3)椎间盘回避现象,即椎间盘不受侵犯,但本实验组有1例受累;(4)脊柱转移瘤经常多发呈跳跃性;(5)附件易受累转移瘤的特点之一。

有学者认为椎体破坏并附件破坏,约 83%是转移瘤引起,而91%的椎体破坏伴有附件破坏。

当椎弓根有异常信号的同时伴有软组织肿块时,应高度怀疑是恶性转移瘤。

因此附件破坏对鉴别脊柱肿瘤有很大帮助;(6)椎旁软组织肿块多呈分叶状并与椎体相连,其信号椎体转移信号一致,边界清晰,增强扫描呈明显不规则强化。

对于单个椎体转移与原发肿瘤的鉴别诊断较困难,了解有无原发肿瘤,有助于诊断,如本组中1例虽诊断脊柱转移瘤,但经多方检查才最终确定其原发肿瘤为肾上腺癌。

3.4MRI在脊柱肿瘤诊断中的优势 在本组病例中,做普通X线检查的11例,诊断脊柱转移瘤的3例,诊断符合率仅为27.3%;误诊病例中,4例诊断未见异常,有1例诊断退行性变,2例诊断脊柱结核,1例诊断为压缩性骨折。

在普通X线正确诊断病例中,受累椎体的破坏程度都较严重,且为多椎体受累

在4例诊断未见异常病例中,椎体形态未见异常,椎间隙和椎旁软组织未见异常,MRI检查显示椎体内斑片状长T1、长T2异常信号

做CT检查的7例,其中5例诊断转移肿瘤诊断符合率为71.4%;2例误诊,1例诊断椎体结核,1例为骨髓瘤。

在检出的5例中,全部为多椎体受累,且椎体骨质破坏较多,大多有椎旁软组织肿块。

一般认为椎体转移病变存在两个阶段,即早期的代谢改变和后期的形态结构改变阶 段[8—9],MRI对骨髓变化非常敏感,所以对这两期改变均可充分显示,普通X线、CT只能显示形态结构改变阶段,而对早期的代谢阶段无法显示。

在普通X线、CT诊断转移病例中,病变累及椎体都较重,对于椎体内无骨质吸收破坏,椎旁软组织未见异常的病例中,要普通X线、CT做出诊断是困难的,MRI能显示较小病灶的转移信号,所以临床怀疑脊柱转移或有肿瘤病史、腰背痛的患者,MRI检查应列为首选检查之一,尤其是STIR序列最为敏感[10]。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