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说的 灵魂无处安放 [尝试表达一颗刷新的灵魂]

新诗百年,诗界不乏自觉的诗人,眼下的伊沙在其中。

所谓自觉之意识,除却强烈的方向感,觉悟、执著精神与担当,还有开创性眼界,和对具体到每个诗句的启迪式发现之践行。

而大多数在平庸或疲软的灵魂状态之下写作“好诗”的人,不过是在新诗的某个阶段,做前人或旁人原地踏步之替身。

有的,由于丧失了原创性,最终丢弃了独立的灵魂,已逐渐踏上浅显的“娱乐”之途,而与诗性的自由和原创精神,与诗歌的出新,与灵魂高度,相去甚远:与敏锐的触须,和碰触,抓取转瞬即逝的现时代精神趋势的能力,相去甚远

提速的时代,新的语境,新的融会,勇于尝试表达一颗被刷新的灵魂勇于在被图像化语言侵吞的世界中找寻新的诗意,显得尤为重要。

蓝灯》,又一个具备里程碑意义的诗歌文本,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应可领取相应地位。

所谓“蓝灯”,即伦敦之诗意化别译,系诗人带着丰厚的东方文化修养,于西游途中碰撞出的,具备新的时代意义的,在新的时代语境(国际化)下的得力诗歌文本。

诗作中不仅有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交融,个体与整体的深沉思索,且具备丰富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之下的,国际性诗学之意义。

诚如陈超所言,“《蓝灯》在公共生活和个人生活间机智地穿逐,是一个诗人站在当下世界人类处境的高度,表达出的个人体验和思考。

”其精神容量之巨之独立,诗意含量之丰之新鲜,以及“恰如其分的诗与思的高傲”,在戏谑,反讽与最终的沉思之中,构成一幅奇崛的,真实的,诗性的――现世人类灵魂图景。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