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流行街舞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摘 要:街舞从国外引入中国以其独特的舞蹈魅力,它彰显体育精神,传承体育文化,其包涵的教化功能和文化元素恰恰是丰富校园文化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自身独具魅力的观赏性,与其它运动项目的亲和性,观众互动参与的鼓动性均是其他运动项目所不能比拟的。但是民间的火热程度与学术上的凄凄冷冷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本文旨在树立全民健身意识,为街舞文化传承提供新的方向。

关键词:街舞文化;全民健身。

一、街舞的起源。

街舞起源于七、八十年代的美国,因纽约的黑人舞蹈因嘻哈音乐的出现而改变,在一批天才舞者的创编下,是一种可以用嘻哈、爵士等各种音乐演绎的并且混合了各种舞蹈的新的舞蹈风格,人们把它取名为新嘻哈舞蹈,即嘻哈舞蹈。加上后来出现的豪斯舞(踢踏舞、坎波舞和沙斯舞),以及后来出现的比波普和新潮爵士,一起成为了新派嘻哈舞蹈的重要元素。街舞发展到今天,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赢得了各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的喜爱。

二、街舞运动的分类。

街舞主要分为Breaking和Hip—Hop,而Hip—Hop,包括两大类一——01d School和New Schoolo Old School舞蹈又包括Locking(锁舞)、Popping(机械舞)、Breaking(霹雳舞)、Wave(电流),而New School一般更“温和”,没有太大幅度的脚下移动,只增加了许多头部和手部动作,重视的是身体上半部的律动。

三、街舞影响

(一)街舞青少年的生理影响

街舞能促进练习身体机能的提高,合理的锻炼能达到改善心肺功能,增加肌肉的耐力及韧带的柔韧性等;街舞动作变化丰富,随意、不拘一格,在不同嘻哈乐的伴奏下,融合自身的情感,在不同的音符中跳跃。音乐切分音的多变,节奏感强烈,这就要求练习者动作富有弹性及多变性,身体各个部位要协调发力,同时为了展示自身舞蹈的魅力,还需要有良好的控制能力。因此,长时间参与健身街舞锻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的协调性。

(二)街舞青少年的心理影响

青少年正处在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由“客观化”向“主观化”过渡的阶段。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自我情感和意志、自我个性等心理结构都已形成,需要合适的机会和土壤来表达自我,但是本土文化就其本质及其内涵而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其外在表现形式而言,却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在青少年文化上表现出巨大的空白,属于青少年文化较少,并且越来越缺乏原生性和创造性更不要说表达自我了。

这时候对于文化触角异常敏锐的年轻人而言,他们求新求异的特点得不到主流文化足够的重视,对文化关注的重点自然地就转移到外来文化之上。Hip一Hop文化浓重的表演性质正好满足了他们突出自我、张扬个性的需要,Hip — Hop文化青少年提供了一个表演的“前台”和可操作的途径与表演工具与同辈群体或社会互动。在表演和互动过程中,青少年试图突破社会给予大众的一般框架,按照自己的想法创造自我、塑造自我,从而用自己的能力和方式真实地拥有自己。

(三)街舞舞蹈文化影响

街舞之类流行舞蹈在中国、在校园的“流行”已构成热闹非凡的“大势”,但在学术研究上,却因其“非主流”艺术的地位和种种社会原因被边缘化而遭冷落。这种“凄冷”,与传统的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问舞、现代舞艺术研究的“火热”形成极大的反差,与校园文化需求极不和谐,致使高等院校新兴街舞之类流行舞蹈课程班缺乏规范、系统的理论教材,处于“想到什么教什么”的盲目性教学状态,极大的影响了高校街舞之类流行舞蹈课程的常规性和健康性发展。这主要是因为老一辈的学者对流行文化的警惕,认为流行文化会阻碍传统文化的发展,流行文化会在短时间内消逝,不值得过多的关注与研究;再加上对青少年的不信任,认为在是非面前青少年没有判断力,容易受到影响等等。但是这些应该都是我们应该重视亚文化、重视流行文化、重视街舞的地方,而且每个时代“流行舞蹈”都是不一样的,或许今天的流行慢慢就变成了明天的经典,文化不就是这么传承下去的么。

所以应该要多给青年人一些信心,当青年人动情于街舞之类流行舞蹈的气质并与之接触时,并不代表他们会忘记传统的味道。要相信青少年能够理性地辨析“流行”并提炼出其中精华,使之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传统”。当“流行”和“传统”相遇并发生意识形态上的碰撞时,不回避。积极地面对矛盾,进而科学、人性化的将之化解,社会就能和谐发展。而每个时代、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人,都应该给青年人向真、善、美自我发展的空间和失误时反思改正的机会,给与青少年更多的关注,用正确的教育观和方法论作给青少年们以引导与保障,填补青少年文化的空缺之处。

(四)街舞社会影响

1、街舞社会心理调节的影响

街舞崇尚自由,没有固定的规则,跳街舞就是抒发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对生活的态度,这样能使舞者更容易发泄内心的情绪,缓解或者释放各种生活状态。由街舞的随意,所以进入门槛低,社会大众更加容易参与进来们,随意的做出大胆、奔放的动作,更让参与和欣赏的人都能融入到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在身体动作方而,为了更好的诠释街舞舞者首先要做的就是给自己融入音乐,这样精神上就放松下来了,由精神上的放松,带动身体的自由,再由身体的自由反馈精神的放松,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当这种循环真正建立起来的时候,人们对于舞蹈的兴趣也给提起来了,终身体育的观念形成,使得全国人民的体质得到一个好的提升。

2、从舞台到街角的影响

舞蹈是见诸运动中的人体艺术”,在任何场地都可以进行,可以往人们只认为在舞台上舞者才有展现自己风采的机会,而街舞的出现打破了人们对舞蹈演员只能在舞台表演场地中以自己的身体为媒介,通过各式复杂的姿态或动作或表现情绪,或叙述故事,或抽象地传达某种意念。从而让舞蹈走进生活,让舞蹈可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寸土地。

让人们想跳就跳,想怎么跳就怎么跳,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舞台也是看台,让舞者也是观众,让一切在现实世界里存在的森严等级和地位的差异,在狂欢化活动中趋于消失,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狂欢参与者,不再有高低贵贱之分。

3、对社会审美价值的影响

艺术舞蹈是指由艺术家用舞蹈语言诊释艺术境界和人生哲理而创造出来的舞蹈,偏重于对舞蹈的艺术呈现,是一种相对正统、规范、高端的舞蹈艺术。如果把艺术舞蹈比作诗词街舞之类流行舞蹈类似于诗词的现代版翻译,现代版翻译通俗易懂,诗词内涵深刻,虽然诗词相对难懂难学,但在一些特定的场合还必须使用诗词才能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而且诗词表达出来的情感更加深刻,更加的引人深思。可是大多数的大众群体并没有要那么高的审美意识,这就造成了对艺术舞蹈不能鉴赏它的美,这个时候街舞之类流行舞蹈以其通俗易懂的情感表达与简单的动作技术融入了大众的审美。

这时候有些学者就认为街舞之类流行舞蹈是低俗的文化,它腐蚀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我们应该抵制。笔者认为同样都是舞蹈,起于文字,行于诗歌,发于舞蹈,都是人们思想情感一步一步的升华,一步一步的表达,哪里来的低俗高雅之分?就像诗词与诗歌的翻译,都是情感的表达,只是方法不同,而且经典与流行都是相对的,我们要辩证的去看待问题,现在的流行可能慢慢的就变成了经典。

4、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现代消费具有社会心理和象征的意味,使其成为个性、身份和社会分层的建构手段,纵观社会街舞运动文化的消费也是如此。街舞运动文化是一种自由的、个性化的、标新立异的文化,符合社会大众的消费心理。

流行往往伴随着巨大的商业利润,在这个原则下,各路商家成为街舞文化最积极的推动者,根据世界唱片协会统计,全球唱片销量约一半是街舞风格音乐创造的世界著名服装品牌Nike, Adidas, Reebok等等均生产街舞风格的服饰,大量使用街舞的造型等都体现了街舞运动文化对其他社会活动的积极作用,表现了它的这一独特性。而且产品很是畅销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世界范围内的街舞经济圈正在逐步形成,己呈现出产业化的雏形。

各种的街舞培训机构、培训班也在社会上广泛发展,街舞对于人民大众的影响越来越深“做自己,享受生命,勇于挑战”的信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街舞作为流行文化它展现青年人的丰富个性和独立不羁的叛逆精神;作为体闲文化,它是肯定和享受生命的表现;作为体育文化,它代表着体育运动的新潮流,深受大学生的欢迎,是时下青少年推陈出新、敢于创新的精神特质的反应。它对于人们的身心都具有巨大的调节作用。再从经典到流行,从舞台到街角,从健美操到街舞,到各种的商业活动街舞无时不刻的不在散发着它那令人着迷的魅力。

2、学术上的“凄冷”与社会火热形成鲜明的对比。自由与规范的冲突,也深深的捆绑住了街舞的发展,流行与经典的碰撞让大家望之却步。

(二)建议。

1、正视街舞发展对社会与校园的影响,不要以为的局限它、抵制它,挖掘它的好处,摒弃它的不足,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社会大众与青少年,给他们更多的关注。

2、当流行势不可挡进入我们的生活,并广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我们要做的就是驯化而不是枪杀,用我们正确的教育观与方法论驯化这头外来的野兽,让它为我们服务。

参考文献:

[1]吴延年,刘晔.街舞运动的价值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

[2]江波.影响街舞舞蹈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09:24—27.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