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中增值税转移变化研究——论增值税征收模式

商品增值税转移变化研究论增值税征收模式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中央财经大学孙立平老师的一篇文章:税收妥协让步导致的负效应。文章中谈到日本人观点:有竞争力的企业才能将增值税转移到下一个环节,大多数企业转嫁则很困难。作者认为这是日本政府对其中小企业增值税采取优惠政策的原因。日本政府采取了现实的态度,因此,增值税在日本能够比较顺利地转嫁给消费者。使得增值税在日本的推广,没有对日本企业界产生多大影响。   中国的增值税转移情况怎样呢?作者认为,中国的消费者可能仅承担了一部分,增值税转移的过程中,其一部分,甚至是主要部分的负担已经被企业工人承担了。作者怀疑,在企业向政府纳税的过程中,税收很大一部分,已经被企业主以降低工人工资的方式,转嫁给自己的雇员。   持这种观点,我们好像找到了中国企业生存困难的原因,中国主力税种是两个,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转移链条的断失,使本应该由消费者承担的增值税也落到了企业身上。中国企业从此就承担了国家全部两大主力税种。中国企业负担太重!   日本的主力税种是三个,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消费税(日本的消费税与增值税是一个概念,作者文章中经常混用,希望谅解)。日本的增值税成功以后,日本企业只承担了三个主力税种的一个,即企业所得税。因此,日本企业负担很轻。作者认为,偷税产品的竞争是这种转嫁变的不顺畅,防止偷税就成为我们增值税成功的关键。作者建议用增值税商品5%的份额累计到最终环节征收,这5%份额征收地点的变化,希望不仅仅是为消费地政府争取权益,而且希望能成为斩断偷税猖獗的利剑。作者提出:用这5%的份额作为消费税,根据企业进销商品,建立企业消费税库存,以企业消费税库存变化为税收征收依据。零售阶段实行固定税率商品成本价外税,替代发票征收管理,发票只在生产环节使用。

作文 /zuowen/   这个方式是否可行?是否有必要?现在我们就开始对这个问题的探讨。   一、对其他征税模式及增值税的回顾   历史上曾出现过道道征税,也就是每次销售都按全值征税,这显然有毛病。为避免道道征税,法国1936年曾实行最后成品环节一次征税,这个终端产品的一次征税,最后也以失败告终。因为最终产品的概念很不明确,有许多产品,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作为其他产品的生产配件。许多企业,就以自己生产的产品不完善,不是最终产品为由,不向国家纳税,因此,国家税款大量流失。   1954年,法国开始实行按生产环节增值额纳税的增值税。进而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广泛推广。中国1994年,开始引进增值税,美国人当前没有采用增值税。   二、增值税在中国的运行状况   中国推行增值税已经16年了,增值税在中国到底怎么样呢?我们希望客观的去调查它,研究它。如果有问题,我们也希望能改进它,完善它,让它更好的为我们服务。   传统理论认为,在增值税转移运动中,偷税渠道不会出现。理论认为,增值税作为价外税,能很容易转嫁给下一个环节,最终转嫁给消费者。同时认为,如果含税商品未税商品,价格一样,你就不会选未税商品,因为你有再次交纳全值税款的风险。在你的这种选择下,市场上,未税商品肯定价格高。并且在发票的作用下,以及在商品交易双方的相互制约下,就会避免偷税行为。 毕业论文   但事实上问题是:当前中国商品销售中,偷税渠道已经形成,偷税现象比较普遍。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1.消费者与偷税者的避税协定。以发票为纳税依据的形式主义,给偷税者提供了机会,一个贪图利益的消费者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某一天,消费者告诉经销商,我不要发票,你能不能给我价格优惠?经销商考虑了一下,我要不给他开票,我申报的增值额不就小了,我不就可以少交税了吗?因此,他就答应了这位消费者。当月经销商确实少交了税,这件事情除了他们两个,再也无人知道。   这件事情还没有完,一个小规模纳税人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他干脆也用便宜的价格从批发商那里进商品,卖给那些不要发票的客户。小规模纳税人的行为,又导致了他的上一级经销商效仿,进而整个产业链也受到了影响。   一段时间以后,我们突然发现,市场上,未税的成品、半成品大量出现,并且价格都低于含税价格。守规矩的经销商开始埋怨专家,你们不是说,未税商品市场上价格要高吗?他们不是还要顾忌交全额税款吗?现在半路杀出个消费者,选择便宜不要发票产品,我们怎么销售呢?   我们观察发现,这些未税商品都是从某一个环节开始,进入市场的,它常常与偷税一起发生,一旦有偷税,就有未税商品出现。 毕业论文   2.不能转嫁的税额出现。市场上出现异常,含税商品价格反而高了,一般纳税人购买同一种含税商品,反而要多支出一部分款项。第二个因素也出现了,由于有了低价商品作参照,含税商品的价格也没有以前高了,两种因素的影响降低了企业的利润。企业的经理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最后经理决定企业通过两种方式应对危机:降低员工工资的方式;或者增加员工的劳动量,而不增加员工的工资。因为,其他的生产成本好像也不能缩减!   3.税务局的应对措施。市场上出现未税商品以后,税务局发现税收不如以前了,他们调查后发现:有的企业销售不开票;有的企业发票大头小尾,明明给客户发票是10 000元,可给税务部门报的发票存根上显示的却是5 000元;甚至有一家企业,进了5万的商品,给客户销售也是5万,一分钱不赚,问他们为什么?他们说,愿意。反正没增值额,所以没交税。这样的问题汇总后反映到了领导那里,领导与同志们商量后也没办法。有人建议:这个行业税负是1%,我们掌握有进项,按进项的1%征交,达不到要求,就去稽查,找出问题罚款!有人立即反对,咱们是价外税,人家不挣钱就不能征,按1%征收没道理。双方意见不一致,最后领导表态:为完成任务,每个企业的纳税额不能低于营业额或进项额的1%,这个方案只能私下掌握,不宣传,事情就这样定了。虽然没有法律规定,但既然是税务部门的意见,企业也就遵从了。然而,过了一段时间,税务局的同志又发现,有的企业干脆进货也不要增值税发票,参照进项额的1%也出了问题。税务局收不上税,上级部门又有任务,税务局的工作是越来越难做。 代写论文   4.有竞争能力的企业可以将税款转移给下一级。我们发现,未转移税款全部由自己员工承担的现象,不全是这样,如中国的电力公司、自来水公司等企业,就可以将税款全部转移给下一个环节。哪些优秀的企业能进行全部程度的转嫁呢?大家可以借鉴一下萨缪尔森的寡头企业商品定价理论,那里可以帮助寻找答案。我想,我楼下的加油站也是这样能全部转嫁企业,昨天油价6.2元/升,今天就变成了6.6元/升,而我还要去加油。   从上面这个事件,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1)增值税中,除了个别优秀的企业能把税款转嫁给下一个企业,但大部分竞争性企业,会将转嫁不出的税额让自己的员工承担。(2)不但法国人会偷税,中国人也会偷税,中国人也会隐瞒自己的真实经营情况。

毕业论文。

转贴于。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