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养生 养阳 艾灸【艾灸养阳的常见方法】

艾灸是针灸中的一种,它具有悠长的历史,是中医常用治疗疾病的方法,通常中医会艾灸、针疗并用,艾灸主要治疗阴虚引起的疾病。今天,小编为你带来艾灸养阳的常见方法

艾灸养阳的常见技巧。

1、中脘灸。

中脘是胃的募穴,为强壮要穴,具有健脾益胃、培补后天之精的作用。灸中脘具有温运脾阳,补中益气的作用,临床实践证明,中脘灸能够调理肠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补益气血。每次灸30分钟,隔日一次,15次为一疗程。

2、足三里灸。

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灸足三里穴具有温中健脾益胃、培补后天的作用,现代研究证明,足三里灸能促进消化吸收、强壮身体、延年益寿、改善免疫功能,对肠胃、心血管系统有显著的调养作用方法隔日一次每月灸15次,或每月初一至初八(农历)连续灸8天。

3、关元灸、气海灸。

关元又名丹田,为一身元阳之所;气海为诸气之海,是大补元气、调节下焦气机的养生保健重要穴位。灸关元、气海能补肾阳、益精血、调冲任、行气通瘀、散寒止痛。长期施灸可壮一身之气,恢复虚损,调养阳气不足、身体衰弱、怕冷乏力、遗精阳痿早泄以及月经不调等。每次灸30分钟,灸至皮肤红晕为度,隔日一次;连续灸30天为一疗程,休息10—20天再灸,共灸3个疗程。

4、命门灸。

命门即为生命之门,是滋肾壮阳养生保健的重要穴位。多用于肾气不足、形体虚寒者,尤其是遗精阳痿早泄带下泄泻肢冷腹寒者效果尤佳。每次灸3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连续灸3—6个月。

5、大椎灸(身柱灸、膏肓灸)。

大椎为手足三阳经和督脉的交会穴,总督一身之阳气,为振奋阳气强壮保健的重要穴位,能防治各种虚损和感冒等病症,还能醒脑宁神,增强智力、调节大脑功能。现代研究发现,大椎穴具有良好的消炎、退热、解痉、预防感冒和增加白细胞的作用,灸大椎还能促进头部供血,预防中风的作用。每次灸30分钟,隔2日灸一次,每月灸15次,连续灸1—3个月。

常见艾灸有三种。

艾条

艾条也不加任何其他药物。取制好的陈艾绒用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或细棉纸卷制成的艾条。陈艾又称熟艾,放置三年的艾叶制成的艾条称三年陈纯艾条,五年的称五年陈纯艾条。古人对艾的选择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孟子》中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三年之艾就是陈艾。在《本草纲目》记载凡用艾叶需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

艾条

艾条不加任何其他药物,取当年艾叶制成的艾绒卷制的艾条称清艾条

艾条

药艾是只在艾条中加得有其他一些药物,起到了一些特殊作用,比如加强温经作用,比如加入活血作用等等,用哪个都可以,关键是要对症、配穴和坚持使用。

艾灸过程需专注。

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

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

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防火:

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注意保暖和防暑:

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注意施灸的时间:

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要循序渐进:

初次使用灸法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注意施灸温度的调节:

对于皮肤感觉迟钝者或小儿,用示指和中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以感知施灸部位的温度,做到既不致烫伤皮肤,又能收到好的效果。

猜您感兴趣:

1.常见的艾灸方法有哪些。

2.常见的艾灸方法推荐。

3.艾灸经络养生方法

4.艾灸四穴养生法。

5.夏天养阳祛病的中医艾灸法。

6.实用的艾灸养生方法

7.冬季艾灸养生方法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