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一声”电话高额吸费诈骗现象客观存在

回拨电话高额吸费诈骗,俗称“响一声电话”被国内许多媒体曝光后,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日前回应称:通过大量详尽调查,回拨陌生未接来电高额吸费基本不存在可能性,这是不法分子为推销所谓群呼设备利用互联网所做的欺诈性宣传。

然而警方和业内人士以及部分网民称,回拨电话高额吸费诈骗现象客观存在

下载论文网   来自重庆警方的情况,早在2007年初,警方就将这种新型的诈骗形式,定名为“电话回拨诈骗”。

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上,至今仍有公安部门发布的警示: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举报中心已接到多起关于被害人接听陌生来电后,话费被扣除的情况反映……   据警方有关人士介绍,电话吸费诈骗2006年初在南方一些地区开始出现,当时嫌疑人通过发送露骨的黄色短信吸引事主拨打电话,从而扣除话费,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已演变成现在这种形式。

嫌疑人一般选择夜间拨打电话,市民回拨过去,电话或被挂断、或是忙音、或没有任何声音。

根据举报,对方打通接听者的手机后迅速挂掉,一旦接听者回复来电,手机话费就被扣除。

与沿海以及北京等城市发现的这类电话多以15开头不同,重庆市通常是以400、410开头的电话号码和沿海地区的电话

还有,回拨电话不是被转接到国外,就是被转接到声讯台,从而强行收取事主话费

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嫌疑人会根据不同的电话费支付方式“吸取”话费

如果是后付费的电话,机主通常要多支付200元左右的话费;如果是充值卡付费,机主的话费将被全部“吸”走。

重庆市知名SP(手机内容提供商)重庆沃尔德科技公司相关人士说,正常SP提供的声讯等回拨业务,产生的话费每次一般在几元至10元不等。

但如果是诈骗回拨一次“吸取”几十上百元话费是完全可能的,因为从技术层面讲是可行的。

针对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回应,部分网站对网民进行了调查。

腾讯网调查显示:24.81%的被调查者表示遭遇过“响一声电话”;蒙受经济损失的金额范围,接受赛迪网调查的网民中,经济损失在100元以上的为6%,30元―100元的为23%。

中国电子商会有关负责人认为,惩治“响一声电话”需立法      据重庆晚报消息,来渝参加高交会的中国电子商会常务副会长王宁认为,杜绝“响一声电话”在技术上无法做到,因为不可能将这类电话号码一一封杀,而是需要尽快立法保护个人隐私

‘响一声电话’的症结在于究竟谁出卖了我们的私人资料?王宁说,‘响一声电话’的目的性强,不法分子要么为推销产品,要么为了诈骗

我们频繁接到“响一声电话”是因为个人隐私被不法分子所获悉,在日益开放的社会环境中,想彻底封锁个人资料几乎不可能。

电话号码,需要填写个人资料;申请办理银行卡、会员卡等,都需对外透露个人信息。

王宁认为,杜绝“响一声电话”,源头在于加快制定相关法律,保护个人隐私

由于个人信息蕴藏着巨大商机,有人愿出高价收购,拥有众多个人信息的单位或个人经不住金钱的诱惑将其售出,而目前我国对个人隐私的泄露尚未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出卖个人隐私的人违法成本极低。

新闻链接   北京警方反诈骗专家称,对65个号码回拨测试不科学      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反诈骗专家金警官对记者说:“工业和信息化部对65个吸费号码的回拨测试所得出的结论并不科学,‘高额吸费诈骗确实存在。

”   金警官是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的一名警官,近年来一直从事网络诈骗、手机短信诈骗的案件侦破工作,侦破了许多诈骗案件,被称为反诈骗专家。

警官说,今年1月份和2月份,也就是春节前后一段时间里,北京市处在“吸费诈骗的高峰期。

刑侦总队接到过多起市民报案。

据北京警方1月份发出的警情提示,电话吸费诈骗最早于2006年初出现在南方一些地区。

嫌疑人一般选择在夜间拨打电话,市民回拨后,电话就被挂断,或是忙音,或没有任何声音。

实际上,回拨电话不是被转接到国外,就是被转接到声讯台,从而被收取高额话费

据目前掌握的情况看,后付费电话,机主回拨后,通常要支付200元左右的话费;充值卡付费,机主已存的话费将全部被“吸”走。

一名警察在调查此类案件过程中,就被“吸”走200元。

此类诈骗报案在2月以后大幅减少。

警官表示,据他多年的反诈骗侦查工作经验,“响一声电话吸费诈骗嫌疑人团伙和窝点都集中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城市,非法号码大多以“15”开头居多。

新闻来源:《重庆晚报》《北京晨报》。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