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苗闷塘发生原因及防止对策

摘要从水质鱼苗体质、气候等方面分析了鱼苗闷塘发生原因,总结了其防止对策,以期为防止鱼苗闷塘提供参考。   关键词鱼苗;闷塘;发生原因;防止对策      鱼苗下塘后全部死亡或成活率很低,养殖户称之为“闷塘”。这种情况在鱼苗生产过程中时有发生,且危害较大,往往使养殖户错过生产时机,造成苗种短缺,影响鱼种生产[1]。笔者根据多年水产苗种培育经验,现将鱼苗闷塘发生原因防止对策总结如下。   1鱼种闷塘发生原因   引起闷塘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水质原因。这也是主要原因。水体过瘦,饵料生物严重不足,鱼苗自身卵黄已消耗贻尽,得不到及时的营养供应;如水体过肥,有机溶解物和饵料生物耗氧较多,同时透明度小,影响浮游植物光合作用,造成水体溶氧不足,导致窒息死亡清塘药物药效未消失而引起中毒死亡。池水水温与装鱼苗容器水温存在较大温差,引起应激死亡。二是鱼苗体质原因。体质较差,不能适应新的池塘环境,对外界水温等理化因素的刺激较为敏感;同时,索饵能力较弱,易发病死亡。三是气候原因。突发性恶劣天气导致水质水温、水流、饵料生物发生剧烈变化,造成鱼苗应激死亡。四是生物原因鱼苗池中野杂鱼、蛙卵、水生昆虫等较多,吞食鱼苗[2]。

2防止对策   2.1严格鱼苗池的选择与整修,控制敌害生物   培育池面积以2 333.33m2较为适宜,长方形,东西向,池深为1.5~2.0m,池底淤泥厚10~15cm,水草很少,水源充足,水质优良、无污染,注排水方便。冬季渔闲将池水排干,挖出过多淤泥,清塘消毒,填补塘埂,利用一个冬季的冰冻和日晒,可减少病虫害发生,并使土质疏松,加速土壤中的有机质分解,达到改良底质和提高池塘肥力的目的。在放养前一天,用密眼网拉空网1~2次,清除塘中重新滋生的有害昆虫、蛙卵、野杂鱼等,减少鱼苗的敌害生物。   2.2严格检查清塘药物的药效   当前清塘主要采用生石灰,一般有干法清塘和湿法清塘2种,干塘生石灰用量为450~600kg/hm2,带水清塘用量为2 250kg/hm2左右。清塘后1周左右,浮游生物大量出现,使pH值降低,7d后才能稳定在8.5左右。因此,用生石灰清塘至少应在7d后再放鱼苗。漂白粉等含氯制剂的清塘效果比较好,药性消失较快,对于急于使用的鱼塘较为适宜,但清塘后也要在3~5d后才能放苗。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清塘消毒,最好的办法是“试水”,将数十尾鱼苗放入池塘中的特制小网箱中观察0.5~1.0d,如无异常,说明药效确已消失,可以放养鱼苗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