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赛:不一样的海岸与阳光

鱼尔布开克。

马赛至高点守护圣母圣殿俯瞰城市。

我在马赛的旅程,是从老港开始的。

预订的旅馆就在老港附近,出了地铁站,我没有选择直接前往住处放下行李,而是就近找了家冰淇淋店,在户外坐下——在夏天的南法旅行,吃冰淇淋是一种义务。看着眼前忙碌的港口景象——来来往往的游客,交错的桅杆和风帆,熙熙攘攘的渔市,不远处说不清是堡垒还是灯塔的砖土建筑——让我一下幻想起了中世纪的地中海市镇,有财富、战争和阴谋

我乘火车沿着蔚蓝海岸从尼斯来到马赛,一路上我一直在思考南法的独特气质从何而来。没有人不喜欢阳光海岸和棕榈树,可在这里,如东南亚或南太平洋海岛的纯粹度假享乐却显得单薄而无聊。这里充满着情欲、渗透着“危险”、沉淀着时间,让你即使躺在沙滩上晒着太阳听浪花,也很难不被更复杂微妙的好奇心绪所纠缠。

马赛自古以来就是地中海的商贸、军事重镇,古希腊人称她为马西利亚(Massalia),各地商贾络绎不绝,老港是他们的“根据地”。到了 15 世纪,她又成了基督教世界里一场“阴谋”最重要的见证者,彼时与神圣罗马帝国对立的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为了挽回失利的战局,决心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苏莱曼大帝结成同盟,共同进攻意大利(此时的意大利北部大部分地区受神圣罗马帝国控制)。马赛作为法国最大的港口,自然成了法军舰队的所在。

這个同盟是历史上第一次基督徒国家和非基督徒帝国结成的非意识形态外交联盟,在基督教的世界里引起了极大的震荡,弗朗索瓦联合非基督徒对抗同为基督徒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无疑是令全欧洲的基督徒们所不齿的,因而这也被认为是“不虔诚的联盟”。不过联盟开始得也并不顺利,当奥斯曼帝国已经依计划开始攻岛略地,法国舰队却因弗朗索瓦反复无常的性子还停在马赛港里。不过这位朝三暮四的国王也不是什么都没做,他命令在马赛港外不远处的伊夫岛上修筑要塞,以作为未来可能到来的海战的根据地,这就是伊夫堡——也是如今马赛最受欢迎的目的地之一。

我从老港乘轮渡出发,不到半小时就来到了岛上,比起山顶的城堡,首先吸引我的是脚下的海水。我从未见过如此清澈透亮的海,或许更准确地说,是“水体”。随着波浪的震荡,脚下的海水如果冻一般,“晃荡”轻拍着土黄色的礁石。我忽然意识到为何这里海岸并不只是让人想起度假与享乐,因为这海岸并非一望无际的细软沙滩——每向前多走一步都能感受更多大海的轻抚拥抱;这里海是充满能量的,我甚至想到了“海是有着自主意识的”,你只要向前一步就会被整个吞没,只得在与波浪的博弈中奋力求得出路。

后来,伊夫堡并没有如弗朗索瓦所愿成为防御的桥头堡,查理五世对海上作战计划的放弃导致这里并没有发挥原本的作用,之后就被改建成了监狱。到了19世纪,伊夫堡成了大仲马的名作《基督山伯爵》故事中的场景,而那就是另一场财富与阴谋的故事了。

老港的圣让堡。

老港的日落。

从圣让堡的窗口向外看。

伊夫岛及附近群岛。

几天下来,我感觉马赛比巴黎更法兰西。当巴黎已经抽象化为优雅浪漫的同义词,艾菲尔铁塔成了法式风情的陈词滥调,而马赛,得益于地中海的馈赠,却有一种更多样化、更厚重又略显粗犷的自然美。悬崖下澄澈的海水却不能给人以平静,反而让你不自觉地思考古往今来,马赛的魅力就是如此。TIPS。

◎ 在老港的广场附近可以找到前往伊夫堡轮渡的售票处,上伊夫岛后进入城堡还需要单独买票;。

◎ 欧洲与地中海文明博物馆是我个人认为马赛最好的博物馆,除了历史相关的常设展,这里也会有一些当代艺术相关的特展。

18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