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城乡一体化视角下的县域镇村体系规划的编制方法

摘 要: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进入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阶段。本文试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城乡一体化背景下镇村体系规划应重点把握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空间管制、产业结构一体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均衡化等内容的编制方法。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镇村体系规划 编制方法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80年代末期,在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模式下,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出现,其中城乡规划方面重城轻乡的问题也日渐凸显。为此,《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城乡一体化既是城镇化的最高阶段,也是乡村现代化的最高境界,是城乡现代化的交融过程。在此背景下,笔者认为县域镇村体系规划从内容上应突破传统的编制方法。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制定合理的城镇化发展战略,使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并驾齐驱。   按照“城市现代化、乡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标准,遵循统筹城乡、生态优先、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就近集中、保护资源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则,确定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出规划期内应采用适度集中,多极多点的发展模式。在做大做强县城的同时,科学划定县域内中心镇、中心村,增强县城及中心镇的辐射作用,引导城、镇、村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县城、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和基层村的空间布局结构,划定重点区域和重点城镇发展策略,实现“城、镇、村”彼此联结的城镇发展格局。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其次,合理划定县域空间管制区域,界定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提出各分区资源有效利用的限制和引导措施。   为了引导和控制县域各类资源整合利用,统筹规划城乡空间、建设空间与非建设空间,空间管制日益成为各级规划的重要内容。空间管制作为一种有效而适宜的资源配置调节方式,目的在于按照不同地区的资源开发条件、空间特点,将县域内划分为禁建区、限建区和适建区,通过划定区域内不同建设发展特性的类型区,制定其分区开发标准和空间引导措施,从而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制定分区的原则: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保障城乡居民的生活和生产安全,将基本农田保护区、水源保护区、自然灾害易发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等划定为禁止建设区;将一般农田保护区、蓄滞洪区、文物地下埋藏区和自然保护区的非核心区等划定为限制建设区;将禁止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以外的区域划定为适宜建设区。   第三,合理引导产业发展,使城乡产业结构一体化。   分析城乡产业现状特征及问题,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走产业布局区域化,产业发展集群化,要素配置市场化的路子,提出一、二、三产业发展策略及区域布局方案,形成以农业为基础、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产业格局。促进工业向县城和较大的镇集中,防止“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最终建立完善的城乡经济发展联动机制,促进城乡产业互动发展。 总结大全 /html/zongjie/   县域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应为: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加强能源、交通、水利和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增强高新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提高服务业比重,优化服务结构促进服务业全面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优化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区域产业布局。   第四,统筹县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均衡化。   城乡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近年来,随着中央和省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贯彻实施,农村社会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但由于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设施历史欠账太多,致使城乡差距仍然很大,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差距更为明显。因此,为了推进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城乡文化建设均衡化,我们应在分析县域内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现状特征和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确定城乡公益性公共设施体系,制定县城、镇、村公益性公共设施配置标准,进行教育、卫生资源空间布局,提出城乡全覆盖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管理政策措施。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原则,促使全县范围内公共服务设施均衡化,并从就业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社会救助、住房保障等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形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城乡基础设施规划城乡基础设施涉及能源、交通、水利、信息等诸多方面,我们应提出各类基础设施的供给方式,制定各类基础设施供给保障措施,切实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优化能源结构,鼓励采用清洁能源;以扩大网络为重点,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推进城乡客运交通一体化;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强化防洪减灾薄弱环节建设,保障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形成覆盖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网络。   总之,镇村体系规划是县城总体规划、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上位规划,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探讨镇村体系规划的编制方法,抛砖引玉,期望对今后该类规划做得更深、更细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德智,张卫国:山东省城乡一体化规划的探索与实践 [3] 袁锦富,徐海贤,卢雨田,汤春峰:城市总体规划中“四区”划定的思考 作者简介:王俊英,衡水市规划设计院副总规划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