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网没有风向标]澳网

新赛季伊始,压抑了整个冬天的球迷又投入到对澳网做出种种预测的热潮中来,哪怕满嘴乌鸦,专家变成“砖家”,也在所不惜。

他们做出预测的根据往往来自历史数据的风向标与近期热身赛的表现,可风向标一定可靠吗?热身赛一定有用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不过,谁让我们无法遏制自己的好奇心呢!      一整年的网球赛季,被时间和空间分割成七个有机组成部分――澳洲硬地赛段、北美春季硬地赛段、欧洲红土赛段、欧洲草地赛段、北美夏季硬地赛段,亚洲赛段和欧洲室内地毯赛段

其中澳洲硬地赛段与每年的第一个大满贯――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紧密相连,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当2010年的号角从布里斯班吹响,我们又不由自主地关注起那些澳网风向标澳网热身赛。

库扬精英赛:日趋没落      库扬地处墨尔本郊区,曾于1972―1987年举办过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

自从1988年澳网赛址迁移到墨尔本公园之后,作为补偿,库扬每年举办一项澳网热身赛――库扬网球精英赛

从1988年开始,曾有穆斯特、张德培、阿加西、桑普拉斯、费德勒、罗迪克等大满贯冠军名将在此地夺魁。

特别是2000、2001、2003年,阿加西三度在库扬折桂之后,又三度在澳网登顶,使得库扬精英赛名声大噪,成为球迷、专家和球员眼中的极为重要的澳网热身赛,被媒体冠称为“澳网风向标”。

加之库扬墨尔本公园地理位置紧邻、场地条件类似、气候也相似,因此虽然这项表演赛事没有积分,但仍然能源源不断地吸引网坛高手参赛。

只不过,似乎阿加西一个人用光了库扬的好运。

从2004年起,但凡在库扬夺冠的球员,再也没人能够在澳网封王。

其中以费德勒最甚,这位瑞士球王曾于2005、20009年两度在库扬夺冠

但结果大家也知道,2005年费德勒澳网决赛中经历一场旷世大战五盘负于“人来疯”萨芬,痛失卫冕。

2009年费德勒更是在澳网决赛中被此前从未在硬地大满贯称雄的“死对头”纳达尔掀翻。

反而2004、2006和2007这三个费德勒库扬表现平平的年份里。

瑞士人实现了在澳网的轻松折桂。

当然,我们不排除费德勒放烟雾弹的可能性。

在大赛之前迷惑对手,从而达到为自己减压,给对手增加心理负担的效果不失为一种良策。

如果说瑞士人很好的使用了这种手段的话,那么“受伤”最深的当属美国大炮罗迪克了。

罗迪克曾于2006—2008连续三年在库扬精英赛夺冠,手下败将不乏击败啥斯、费德勒、巴格达蒂斯等好手。

但每每在库扬夺冠后,罗迪克却在墨尔本公园找不着北。

2006年,他在第四轮输给了巴格达蒂斯:2007年,他在半决赛输给了费德勒,比分是惨不忍睹的4―6、0―6、2―6;2008年,他更是在第三轮就被德国人科赫尔史雷博淘汰出局。

随着“澳网风向标”的头衔逐渐名不副实起来,进入2010年,日趋没落的库扬精英赛已经不再星光熠熠。

“深受其害”的费德勒与罗迪克双双未能出战,而出席的大满贯冠军选手中,德尔・波特罗、穆雷、德约科维奇都表现不佳,最终由西班牙帅哥沃达斯科问鼎冠军

沃达斯科虽然在2009年澳网打进过半决赛,但这也是他唯一一次跻身大满贯四强,指望沾库扬的好运,在澳网上演夺冠戏码,难度着实不小。

悉尼冠军:后继乏力      早些年,库扬精英赛是男女同赛,后来逐渐改为只有男选手参加。

对女选手来说,每年的悉尼网球赛是为澳网热身的较好时机。

由于比赛级别较高。

墨尔本同属澳大利亚,因此悉尼站总是能吸引到一票高手参赛。

不过,悉尼公开赛也有严重的硬伤,那就是比赛时间与澳网太接近。

每年这边厢悉尼站正热火朝天,那边厢在墨尔本澳网资格赛已经拉开了大幕。

对于那些有幸打进悉尼决赛的选手而言。

往往决赛刚进行完第二天,澳网正赛便接踵而至,只能拖着疲惫的身子骨快马加鞭地赶场了。

这样的赛程安排对持久作战能力欠缺的女选手相当不利。

按照这样的逻辑,过去十年悉尼公开赛的冠军得主里只有海宁在2004年登顶澳网便也说的过去了。

但精明的海宁也并非没有吃过悉尼夺冠的闷亏。

2006年初。

因伤休战了4个月的海宁悉尼卯足了劲,决赛与意大利好手斯奇亚沃尼大战三百回台,最终以4―6、7―5、7―5反败为胜。

不过赢得这场—鏖战的海宁不得不在接下来两周时间里继续接受墨尔本的烈日考验,在四分之一决赛以及半决赛经历两场三盘大战逆转达文波特和莎拉波娃之后,海宁决赛里毫无力气再进行拼杀,在1―6、0―2落后于毛瑞斯莫时,选择了退赛。

这次大满贯决赛史上少有的退赛事件让海宁陷入了巨大的舆论漩涡,媒体纷纷批评她职业道德缺失。

但不管比赛过程如何,海宁的对手毛瑞斯莫第一次将大满贯冠军奖杯揽入了怀中。

而具有讽刺意味地是,毛瑞斯莫在当年的悉尼站中首轮就被淘汰出局。

当年的草地赛季重演了这一幕,在伊斯特本精英赛中,毛瑞斯莫首轮意外出局、海宁则笑傲群芳,而接下来一周转战温布尔顿,毛瑞斯莫却在决赛里打败了海宁

不过海宁还不是悉尼夺冠最大的“受害者”。

辛吉斯才堪称是真正的悉尼冠军悲剧化身。

2001年与2002年,辛吉斯连续两次携悉尼夺冠余威征战澳网,但两次都倒在了罗德・拉沃尔球场的女单决赛中。

巧合的是。

那两次在决赛中击败辛吉斯都是卡普里亚蒂。

而接下来要与你分享的事实足够你大呼不可思议――卡普里亚蒂在2001年悉尼站次轮出局,2002年更是首战被淘汰。

时至近年,德门蒂耶娃大有替辛吉斯接班的意味。

2009年。

德娃在悉尼站半决赛中力克小威。

却在随后的澳网决赛被小威直落两盘清扫出局。

2010年,德娃又在悉尼决赛中横扫了小威,而至于她们两人在澳网会有什么遭遇,我们走着瞧。

对于那些有幸打进悉尼决赛的选手而言,往往决赛刚进行完第二天,澳网正赛便接踵而至,只能拖着疲惫的身子骨快马加鞭地赶场了。

文章内容:      从1988―2009年,21届库扬精英赛冠军中只有阿加西一人三次夺得当年澳网冠军风向标的成功率仅为14.29%。

从2000―2009的十年里,在悉尼夺冠的选手中只有海宁一人一次获得当年澳网冠军风向标在十年内的成功率仅为10%。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