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产业价值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人类文明的结晶,随着时代的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也成为必然趋势,它将作为新时代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种新形态,帮助非物质文化工艺传承人走出现实困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本文通过探讨我国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产业价值,并为我国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产业价值开发总结有效策略。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济产业  价值

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结晶,是一个与民族、国家紧密相联的概念,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精华,象征着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我国物质文化遗产我国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不仅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还是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文化的精华,因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具有重要价值文化资源。在国家产业创新和发展的今天,如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适应人民群众的多样化文化需求,做好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将传统产业向文化产业转变,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经济不断增长。

一、我国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产业价值分析。

(一)我国物质文化遗产的稀缺性。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珍贵,很大程度上其文化表现形式、文化核心的稀有性。我國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在各自不同的历史时期发展过程中,产生于不同的自然环境中,历经岁月变迁不同环境所创造出的各民族文化汇聚在一起,体现了中华民族物质文化遗产的稀缺性和多样性特征。

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最能体现民族文化多样性,它自身的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和稀缺性更是彰显珍贵。无论是哪种形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变迁中,都处于削弱与消亡的现实中,所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使其具有了经济价值的增值性。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资本。

我国物质文化遗产的稀缺性最能体现文化差异性,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它所有文化符号都可以转化为符号价值,发挥文化产业的经济价值,促进文化产业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因其在人类历史中的不可复制性,表现出独一无二的特性,这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价值资本的体现,尽管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使社会告别了商品短缺时代,但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仍然存在,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最能体现文化差异的文化形态。在这种社会大众文化需求的背景下,发展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价值,将其转变成经济价值资本,不仅可以提升文化竞争力,还可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

二、我国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产业价值的开发与保护策略。

(一)加大政府的帮扶力度,发展文化产业经济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代先民创造的极其丰富和珍贵的文化财富,无论是口传作品、民族语言、民间表演艺术,还是风俗礼仪节庆、美术音乐及乐器和传统手工艺技能,都凝聚着人类文化记忆的点点滴滴。但是,这些文化记忆随着时间流逝、年代变迁,与当下的文化并不相符。为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生存发展就需要加大政府的帮扶力度。目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保护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抢救第一,谨慎利用”为原则,在政府的支持下,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施救式保护和开发式保护

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属性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经济可以分为直接市场和间接市场。政府需要大力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众消费潜力,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直接市场按照非遗产品、非遗技术、非遗表演,展现给大众消费者,从而充分展示非遗的原貌,推进“活态保护”。另外,政府还需要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宣传,纳入文化元素参与消费品制作,以风格化、元素化的参与向大众传达相关信息,探索出了有效的产业化发展路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凸显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的时代价值

(二)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模式。

所谓产业化发展模式是说,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核心,以不同表现形式去探索出科学、完善的产业化发展路径,去适应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从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模式,就需要不断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特色,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在群众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找到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化发展路径的有效方法。另外,在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模式时,需要政府和人民群众依据当前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模式,改进发展模式中不成熟的地方,不断地根据产业化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创新。第一,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模式,先探索构建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产业链,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从文化价值分析、文化价值转化、文化价值推广等多个层面出发,找到合理化发展途径。第二,定位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每个节点,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模式,不仅要大力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要借助虚拟的网络化途径来丰富产业化发展的路径,比如用视频宣传剪纸作品、民族艺人表演,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经济效益。

(三)注重非物质文化产业化人才的培养。

为了发展物质文化遗产经济产业,就需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中,遵循的真实原则、生态原则、人本原则、发展原则,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注重非物质文化产业化人才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在人才培养时,要突出特色,不仅要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还需要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特色,人才和文化产业不仅是地方文化的反映,还具备深刻的人文内涵。同时,社会和政府要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需要注重相关人才的培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中,引进综合水平高的人才,为产业化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另外,挖掘现有的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能力的人才,注重非物质文化产业化人才的培养,为其提供专业、系统的理论培训,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的路径,提升人才的综合发展能力。

三、结语。

随着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我国文化产业也得到蓬勃发展,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民族智慧的象征,如何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是每个现代人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因此,要充分认识到,帮助非物质文化工艺传承人走出现实困境,在充分保护传承的基础上,把握好利用与开发的尺度,保护物质文化遗产与利用其所蕴含的文化资源来发展文化产业,凸现我国物质文化遗产特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炜,张正欢,赵巧艳.民族地区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以桂林彩调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2(3):26—31.

[2]黄朝斌,顾琛.乡村振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以傩雕工艺为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39(6):50—54.

[3]李志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于旅游开发视角[J].北方经贸,2012(5):125—126.

[4]刘意.浅析传统文化民间手工艺品之汴梁花灯——以“汴梁灯笼张”为例[J].设计,2015(9):96—97.

[5]李睿,邓皓.武汉市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8,39(36):14—15.

[6]陈思琦.高等职业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三融”路径探索与研究——以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为例[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8(3):10—12.

[7]石文倩,朱世桂.农业文化遗产视角下的制茶技艺传承与利用[J].农业考古,2019(2):246—252.

作者简介:衡卫红(1969—),女,汉族,河南汝州人,本科,工作内容:全系统财政预算、决算,财务制度制订,内部审计,统计、资产管理等工作。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