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物流业:云南省新兴战略性产业|云南省 战略性新兴产业

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2010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要充分发挥云南作为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重要陆上通道的优势,深化同东南亚、南亚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流合作,不断提升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实现了中国与东盟老六国(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间7000余种正常商品的零关税,给现代物流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

云南省在转变发展方式的同时,在调整经济结构中应注重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并将其作为云南的新兴战略性产业精心培育、大力扶持,启动经济增长新引擎,促使云南经济发展从单纯的资源依赖型向投资拉动和商贸流通拉动转变,成为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一、云南省一、二、三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二、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第三产业得到快速发展

2008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完成2228.07亿元,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39.1%;第一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则由1978年的22.7%下降到2008年的11.5%;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由1978年的61.1%下降到2008年的49.4%。

长期以来云南省主要依靠第二产业为主带动经济增长的局面正在逐步改变,形成了以第二产业和服务业共同带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目前,云南省已形成以旅游业和商贸行业为龙头,以交通运输、餐饮娱乐、商品批发零售为基础的第三产业格局,现代物流业作为新兴的第三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

从全国范围看,经济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正从“二三一”结构向“三二一”结构转变。

广东省2009年一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1%,比第二产业增幅高出9.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GDP增长贡献率达83.1%,三大产业结构排序首次由“二三一”变为“三二一”,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由第二产业变为第三产业

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云南省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水平低的矛盾仍然突出,集中表现为“二三一”结构:农业产业化水平低,缺少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缓慢;工业产业化结构不合理,非烟工业比重提升缓慢,多数工业企业过分依赖生产性资源,发展性资源投入不足,企业技术设备达到国际国内90年代先进水平的不到30%,缺乏竞争力;服务业中商贸、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比重过大,占50%以上,金融业、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文化产业等新型服务业发展不足。

二、云南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优势分析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提升强化我省发展现代物流的四大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云南省将成为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陆域经贸通道和最大的物流中心。

2010年,国际大通道将形成“五入滇、三出境”的网络布局,即分别沿南昆、贵昆、成昆、内昆、滇藏五条铁路及相应的公、水、航线路,由桂、黔、川、藏四省区五向入滇,沿昆河、中泰、泛亚三条铁路及相应的公、水、航线路三向出境,经越、老、缅三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地区,直接缩短运距、节省运时、降低物流成本。

东南亚、南亚地区共有17.5亿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最具潜力的地区。

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发挥我省的陆上通道优势,把这两个大市场与中国大市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拥有32亿人口的巨大市场,使国内企业和产品通过西南边疆,走向东南亚、南亚和印度洋,极大地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目前,云南省的有色金属、机电产品、农产品、电力已进入东盟,而东盟国家的工艺品、木制品、大米、海产品、热带水果等也受到了省内消费者的青睐。

全省部分工业企业物流企业到东盟国家直接设厂、建立商品分销中心、构建物流中心的进程日趋加快。

在国内国际两大市场的拉动下,云南省与其他省区的商贸交流不断加强,以昆明为中心向四周辐射的九大通道云南省与其他省区的物资交流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服务,促进全省物流发展的区位优势、产业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会不断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云南省物流业的发展将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促使云南经济发展从自然资源依赖向投资拉动和商贸流通拉动转变,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带来强大的内在动力   长期以来,云南省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末梢,自然资源依赖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限制了云南经济发展,也限制云南物流发展

自2002年自贸区建设启动以来,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增长迅速,经济融合加深,企业联系加强。

2002年至2007年,双边贸易年平均增长率超过30%。

2007年双边贸易额达2026亿美元,提前3年实现双方领导人提出的2000亿美元目标,东盟也在当年超过香港,成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

2008年,虽然受到金融危机冲击,双边贸易仍然增长了13.9%。

2009年1至7月,云南省与东盟的贸易额为15.78亿美元,占全省贸易总额的42.5%。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除给中国和东盟各国带来多方面的巨大商机外,会给云南省物流发展带来巨大的拉动。

首先,基于双边贸易水平显著提升所形成的物流和商流将成为云南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之一,比重越来越大的消费品流通市场以及逐年增长的对外贸易,将扩展物流领域的发展空间,形成云南省物流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其次,外来的跨国制造商、国际贸易商和零售商将推进物流业务外包,推动云南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发育和成长。

可以预见,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推动云南经济外向型、投资拉动型、商贸流通型经济发展,由此可以促进我省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

三、云南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政策建议      (一)抓紧落实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云南省现代物流发展规划(2006―2020年)》,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对物流业的支持扶持力度,抓紧落实配套政策措施,营造云南物流行业良性发展的政策环境。

特别是要帮助物流企业解决土地、规划、税收、交通、融资等热点难点问题。

要加大对物流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和物流资源整合力度,扶持大型物流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做精做专,培育一批物流龙头骨干企业

构建“立足云南、面向东盟、服务泛珠、连接全国”的物流服务体系。

(二)要从“大市场、大物流”角度推动区域间物流通道、区域内物流网络、城市群物流、地区重要物流节点、产业集聚区“物流带”的建设。

打破地区间市场壁垒,实现物流资源的优化配置,构建云南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科学规划物流布局,形成以省域物流系统为基础支撑、以国际大通道及相关节点设施为先导的云南省现代物流通道;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城市圈为核心,加大对省、州市规划的物流园区、大型专业物流配送中心建设的扶持力度,以大项目带动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形成通道畅通、布局合理、功能先进的现代物流体系。

(三)以优势物流企业为龙头,积极整合物流资源,提高产业集中度。

云南省物流企业普遍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服务类型单一、社会化程度不高,成为制约云南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要加大重组力度和产业升级:一是实施大集团带动战略,选择一批具有现代物流理念、具有产业优势物流业务规模大、物流整合功能强、物流信息系统基础好、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企业作为龙头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二是鼓励有条件的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等企业通过实施股权改造、兼并、联合等形式,重组一批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物流企业;三是有重点地发展国际物流,引进世界一流的物流企业入滇,逐步形成国有、民营与外资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四)研究国际物流新动向,出台鼓励云南物流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措施,鼓励物流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大力发展国际物流及保税物流,构建与周边国家、世界其它国家有效衔接的物流网络,提升云南物流服务国际化水平,有力支撑云南对外开放桥头堡作用的发挥。

目前,云南省物流产业的外向度、参与国际供应链的水平较低,大通道的交通优势没有转化为大通道经济优势,应该大力发展云南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全面启动河口――老街、磨憨――磨丁、姐告――木姐3个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对口岸国际物流进行科学规划,在河口(或昆河经济带沿线)、瑞丽、磨憨(或昆曼大通道沿线)申请建设保税物流中心,形成以昆明为核心的,有层次的保税物流链条,延伸和发展国际化物流业务,促进云南外向型经济发展

(五)构筑区域性、行业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加快物流新兴技术的应用。

要大力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提升基础设施功能。

引进和推广现代物流技术装备,加强物流企业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提升其物流信息的收集、发布、查询、交易等功能,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总之,云南经济结构调整中应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尤其是现代物流业,要以桥头堡建设的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将现代物流业作为全省的新兴战略性产业,高度重视,倾心培育,把现代物流业打造成为云南面向东南亚桥头堡的重要支撑。

责任编辑 李杉。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