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心理压力调查】公务员心理压力

心理健康问题最多的人群中,领导干部排在首位,其中2/3是男性,患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失眠等,在40岁左右的人群中尤为突出。

公务人员成心理疾病“高危人群”   如今,公务员是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在人们眼里,公务员工作稳定、收入丰厚,所以报考公务员的人很多,有时一个名额会有数百人报名。

可“风光在外”的公务人员并不好当,实际上,公务员心理压力却远大于常人。

最近,浙江省心理素质与心理健康工程在余杭区开展公务员心理健康促进试点工作,对公务员心理问题和促进措施等进行专门研究,寻找公务员心理压力大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在试点中,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对公务员心理健康状况做了大规模的调查

调查表明,公务员队伍中有29.3%的人存在心理问题

心理疾病患者中,公务员约占10%,比其他任何职业都要多。

另据调查发现,在心理健康问题最多的人群中,领导干部排在首位,其中2/3是男性,患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失眠等,在40岁左右的人群中尤为突出。

调查发现,由于公务员职业本身的特殊性,陷于心理困境中的公务员人数趋多,已成为一个亟待关注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目前公务员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心理失衡、人际困难、成功焦虑和工作倦怠等。

其中有54.88%的人出现了工作倦怠,公务员是工作倦怠比例最高的职业。

调查表明,公务员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以工作负荷、住房、社会不理解、职业发展问题等为主,其中以工作负荷最为明显。

总体来看,公务员的生活质量状况包括生理功能、心理功能都显著低于常人水平,公务员已成为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

调查也发现公务员在处理压力事件时,整体能采用解决问题、合理化的成熟应对方式,但也有采用自责、幻想和退避等不成熟的应对方式。

公务员产生压力后缺乏成熟的社会支持系统,没有人会在情绪不佳时找心理咨询师,18%的人选择自己单独解决。

只有8%的人在遇到心理问题时,会去找心理卫生服务机构就诊。

“心病”成因   通过深入调查,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发现,以下5大原因是导致公务员心理压力增大的因素。

一是公共性的特殊职业要求与公务员自然本性的冲突。

公务员行使公共权力,维护公共利益,必然要求公务员摈弃私心,保持公共性。

但现实中,一个人不可能脱离他的个人利益而存在。

几乎所有的公务员都认为,“自己在工作中遇到过在道德抉择上进退两难的难题”,由此导致的心理困境就不可避免。

二是理性的“官僚制”要求与公务员个性发展的冲突。

公务员不仅代表自己,更代表政府和国家,一言一行都要更理性和谨慎,这阻碍了公务员的个性、情感发展。

因此,公务员给人的印象是循规蹈矩、刻板、僵化、不近人情,这并不是公务员自己所希望的。

在某种意义上,公共行政是在以牺牲公务员的个性和自由,来换取整个“官僚制”的理性与规范。

苦闷、压抑、抑郁等心理困境的存在,也就不奇怪了。

三是重大公共责任与公务员有限的个人能力的冲突。

公务员在身兼公民和公务员两种角色时,更强调作为一名公职人员的责任和义务,他们期望通过个人的能力,改变现状,为民众谋福,但个人的能力还是有限的。

公共责任的重大和个人能力有限的冲突,导致公务员苦闷、悲观、失望。

四是激烈的群体竞争加大了公务员心理压力。

当今的政府部门成为人们眼中的“香饽饽”,考公务员的热潮一波接一波,大批精英进驻政府部门,公务员的群体竞争越发激烈,给公务员带来巨大的压力。

对权力地位的担心,个人成就的焦虑,未来的忧愁等等,纠结在心中,难以排解。

五是心理疏导渠道的缺乏加剧了公务员心理困境

有了心理困境,就应当及时得到宣泄和疏导,这是解决心理困境,保持心理健康的唯一出路。

然而,公务员心理健康受到关注的程序很少,这方面的研究极端缺乏,关于公务员心理疏导渠道少之又少。

“心病”要用“心药”医   虽然公务人员的“心病”有其职业上的独特性,但作为心理疾病与其他各种人群的“心病”有许多共性。

学习一些心理知识,运用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的方法解决心理问题,保持身心健康,对每一个人都是有益的。

有关专家从心理健康和心理保健的角度,提出了一些公务员应对压力、提高心理健康程度的方法。

也有的学者从临床上指出公务员心理健康的标准,并提出了健全自我心理防御机制、强化社会心理支持系统、充分发挥心理咨询作用、把心理休闲提上生活日程以及养成文明生活习惯等具体的公务员心理保健方法和途径。

当内心焦虑时的应对方法:   内心焦虑,是我们,包括公务员在内的人群,经常会出现的一种负性情绪心理问题,专家为我们提供了以下解决办法:   听其自然。

首先要确信世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残缺也是一种美,维纳斯的断臂被世人称为“完美的美”就是例子。

此法在于减轻和放松精神压力,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顺其自然,做完就不再想它,不再评价它了。

如果老是想有东西忘了带,就别带它好了;如果担心门没锁好,就没锁好算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症状会慢慢消除。

宣泄。

说出自己的紧张情绪,如,自己过去曾在某个情景,或某个时候受到的心理创伤、不幸遭遇,和长期的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等。

把内心的痛苦情绪,尽情地发泄出来。

说出自己的恐惧,也就降低了恐惧,说出自己的紧张,也就缓解了紧张。

转移注意力。

当出现焦虑症状时,要想办法转移注意力,尽快脱离现实症状,摆脱痛苦。

不做完美主义者。

内心焦虑,常常失眠的人,常常有完美主义性格。

但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完人,我们可以尽力把该做好的事做好,但每个人都应承认和接受自己有犯错误的可能。

多参加文体活动。

从事各种有趣的文体活动,可以解除生活或工作中的单调、乏味,减少精神压力和紧张情绪

坚持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让生活充实起来,就会减轻症状的干扰,恐惧和焦虑也会逐渐减轻。

失眠时的调适方法:   保持有规律的睡眠,每天尽量在固定的时间上床。

这里要遵守几个原则:有睡意的时候才躺下睡觉;如果在床上毫无睡意就立即起床,做你想做的事情;不论夜间你睡多长时间,都要按时起床;白天不能卧床,不能反复叙说昨晚睡眠情况;睡前消除睡眠的过分担心,对良好的睡眠,要有足够的信心。

减少焦虑

焦虑是不良睡眠的大敌,有焦虑时,要静下心来,分析这些焦虑是如何产生的,并从中找到应对方法,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是不能解决,就要主动找心理医师解决问题

夜间睡眠忌看表等。

如果失眠已经发生,就不要老是看表,自己有多少时间没有睡觉了,这样反而引起更为严重的失眠;   做梦是再正常不过的事,除非老是做噩梦,要找医生外。

心理专家请教,获得 有关睡眠机理、梦境产生过程等方面的知识,并按专家制定的行为控制原理去做。

调查实例   在杭州市余杭区开展公务员心理健康促进试点工作,帮助解开了一些“心病”的例子,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特介绍以下两例。

副局长偷藏安眠药   赵民(化名)是余杭区某机关的副局级干部,40岁出头,身材高大,前途光明。

然而,去年11月,他在单位领导的陪同下,找到了心理医生。

原来,最近半年多,他的情绪突然变得十分低落,做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

以前抽烟、喝酒都行,现在碰都不碰;以前喜欢摄影,半年来却没摸过相机。

晚上辗转难眠,凌晨一两点就醒了。

工作状态更是“一塌糊涂”:时常对着墙壁发呆,领导交代的任务“嗯嗯”几声后就没下文,对同事则爱理不理。

由于他性格偏内向,因而妻子虽然很担心,却也没去过问。

心理医生对他说十句话,他基本只能回答一句,声音也十分低沉。

谈话间,他多次感慨:“活着真没意思,还不如死了算了。

”   情绪低落、行动缓慢、思维迟钝,加上这样的状况持续了半年多,医生认为,赵民应该是得了抑郁症。

医生了解到,他工作压力大,在单位处理不好人际关系由于他性格偏内向不会找人倾诉,久而久之,心理上出了问题

于是,医生一方面对他进行药物治疗,一方面给他做了8次心理辅导,调整他的认知。

约两个月后,他又变得开朗,也爱笑了。

后来,他的妻子专门上门来感谢心理医生。

原来,她无意中发现,赵民曾在家里偷偷藏了两瓶安定片。

这些药片,是他分多次看病时配的,准备想不开时服用。

此例说明,当你出现心理问题,自己又不能化解时,要求助心理医生或心理咨询师,他们能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帮助你走出困境

所以,在面对压力事件处理中,不能采用自责、幻想和退避等不成熟的应对方式,要建立成熟的社会支持系统,在情绪不佳时需要及时求助心理专业人员。

拆迁干部只想报仇   张海(化名)是余杭区某乡镇拆迁办干部,30多岁,平时主要的工作是巡查农村的违法建筑。

去年10月,他在某村发现一处非法占地的房屋,拍照留底后交给了执法部门。

不久,该房屋被执法人员拆除。

但由于他之前拍照时,被房子主人看到了。

于是,房子主人便迁怒于他,纠集了几个村民将他暴打一顿。

张海多处受伤,被送进医院。

此后,他突然性情大变,原本老实巴交的他,见人便摆出一副要和人打架的样子,大声嚷嚷着要报仇,情绪十分激动。

单位给他一笔经济补偿,他不买账;家人好言相劝,也没有一点效果。

万般无奈之下,家人陪着他去求助心理咨询师。

心理专家发现,张海表情僵硬,说话满是火药味,便给他做了一次心理测试。

结果显示,他内心的敌对情绪非常高,充斥着一种强烈的报复心理

如果这种报复情绪再不能得到宣泄,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心理专家特地把张海带进了一间宣泄室。

宣泄室里摆放着橡皮人、沙袋、缓冲墙、充气球等各种发泄用具。

专家说:“你把最恨的人的名字写在橡皮人上。

”张海点点头,贴好名字,他对着橡皮人一阵狂打,又打了沙包,前后持续了约半小时。

他觉得不过瘾,之后又来打了两次。

1个月多后,他终于是基本恢复到平常的状态。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