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夜间护理与观察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支气管、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致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的心脏病。其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病情易变、多变,因此病情观察非常重要。早期发现病情变化,给予及时处理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夜间,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忽视护理观察的重要性,现结合临床上肺心病的病理生理变化,通过31例肺心病病人观察,谈谈护理观察体会。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0年7月~2003年7月共收治肺心病患者31例,其中男20例,女11例,50~60岁17例,46~50岁3例,60岁以上11例,病情好转出院者23例,死亡者8例,其中夜间死亡者6例,可见夜间肺心病患者的高危时段。

2 夜间护患情况分析。

2.1 病人自身的病理生理特点

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大脑皮层对呼吸中枢的调节功能相对下降,促使呼吸衰竭发生或加重。而且又由于夜间睡眠时,回心血量增加及膈肌上移,都加重了心脏负担。本组病例中,夜间死亡人数与总死亡人数之比为6∶8,占死亡人数的75%。

2.2 护理人员方面的因素。

护士均为女性,体力较弱,再加上女性的生理特点夜间生物钟紊乱,身体极度困乏,且夜间仅一人值班,无人监督,如果没有较强的责任心,良好的道德修养及自制力,就很容易放松对病人观察,而导致不良后果。

2.3 陪护方面的原因。

夜间陪护人员,往往适应不了生物钟的紊乱而困乏入睡,难以提供变化的信息。

3 观察护理

夜间护士应做好床头交接班,了解病人日间病情变化,主要治疗、心理、睡眠及饮食情况,掌握常用的血气分析指标,以助于观察和判断病情。同时根据肺心病患者病情变化特点,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