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为官不为”与“为官有为”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密集出台了多项禁令。

查处了大量违法和违纪事件。

高压反腐使得党风大正、政风大振、官风大治、民心大悦。

然而,在“为官乱为”现象濒临绝迹的同时,一些党员干部中,又出现了“为官不为”倾向。

为了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反对“四风”工作成果,必须对“为官不为”作风严加治理,变“为官不为”为“为官有为”。

使党的政治生态环境更加气正风清。

下载论文网   一、“为官不为”的“庸、懒、散、畏”   当前,在一些党员干部中的“为官不为”主要表现有“庸、懒、散、畏”四个方面。

(一)庸庸碌碌不会为   前些年由于党的组织作风在一些地方遭到破坏,一些“官”的乌纱是靠跑官跑来的。

这类人根本没有真才实学,只会吹吹拍拍、请客送礼。

他们习惯于在觥光交错上耗费精力,把正常的党内同志关系庸俗化,用政治投机行为代替正常依法行政,不干正事,碌碌无为。

一些干部根本就是不学无术、缺贤寡智、难当大任的无能之辈,对自己管辖的工作理政没有思路、思考缺乏逻辑、讲话颠三倒四、文章狗屁不通,领导意图吃不透,群众诉求摸不清。

如此不会为的官,为官当然无建树。

(二)懒惰消极不愿为   一些干部贪图安逸、消极怠倦,满足现状、不思进取,惰性思维、懒于行事,对上被动应付、对下哄骗忽悠,在其位不谋政;处理问题凭经验、拍脑瓜、自以为是、死板教条、跟着感觉走;这些人懒得读书学习、懒得深入基层,懒得面对群众懒得解决矛盾。

对上级精神照本宣科,甘当“复印机”, 对基层难题如实上交,典型“传声筒”。

疲疲沓沓占位子、平平安安混日子、忙忙碌碌装样子、浑浑噩噩老样子。

表现出明显的有工作不愿为的为官状态。

(三)散漫自由不作为   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和落实,使权力被制度牢牢的关在了笼子里。

减政放权和行政执法管理的全面制度化、精细化、公开化、具体化使一些干部从内心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为官不易”。

权力寻租的潜规则被打破,权钱交易的利益链条被切断,以权谋私的后门被封堵,雁过拔毛的福利被消除。

过去呼风唤雨的权势部门成了无利可图的清水衙门。

一些部门,人心涣散如一潭死水,纪律涣散遇波澜不惊,为官行政者认为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

上班谈股论金、下班喝酒搓麻。

自由散漫,不干工作

(四)畏缩怕事不敢为   随着反对“四风”、作风建设的成果深化,反腐倡廉的力度越来越大。

一些干部谨怕因为一两次小小的失误丢了奋斗多年换来的“位子”。

生怕自己“越俎代庖”揽宽了、“画蛇添足”干多了、“无事生非”做细了,会招来同事的不满、妒忌和猜疑。

害怕别人背后评论自己逞能、出风头;害怕触及别人的利益而影响与同事的“团结”。

因此,宁愿使工作停滞不前,也要保持同志间的一团和气。

畏缩怕事、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工资月月领,工作无起色。

二、“为官不为”的思想根源   针对“为官不为”的出现,究其思想根源主要是:   (一)理想观念淡化   改革开放带来了物质生活的空前丰富,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取代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私欲膨胀的人生观淡化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权钱交易的潜规则代替了党性原则,利欲熏心的权力寻租玷污了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

(二)本领能力弱化   物欲横流、世风日下,老虎挡道、苍蝇乱飞,极大地侵害了党的肌体,败坏了党风、破坏了党的组织原则。

没当官时跑官要官,当了官后摆官架、打官腔、官味十足,鼠目寸光。

不主动迎接新形势、新任务的挑战,履职不求新知、守业不创新业、在位不谋新政;不会思考新情况、不善研究新问题、不能解决新矛盾,不敢面对新形势。

抓改革无能为力、谋发展束手无策,本领恐慌、缺智少谋,不求上进、得过且过。

(三)责任意识退化   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得多必定问题多。

份内工作敷衍了事,份外工作能推则推,棘手问题能躲就躲,具体事物一拖再拖。

不敢得罪人,只当老好人,话说弯弯绕,办事太极功。

对待工作拈轻怕重、不讲效率,不重质量,不负责任、缺乏担当。

三、“为官有为”的有畏、有位、有威、有为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施政为民为官有为。

每一位在位的党员领导干部都要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在人民群众面前有畏、有位、有威、有为。

(一)有畏   有畏就是要对人民群众心怀敬畏。

各级领导干部都来自人民,是在党和人民群众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所以必须要对人民群众常怀感恩和敬畏之心,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反对任何形式官僚主义。

清廉为民,常怀畏惧之心,自觉地用党纪来约束自己思想和行为,始终保持清醒的意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色。

“慎思”、“慎行”、“慎独”,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有位   牢固确立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是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一条重要原则。

在做出有关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时,必须用是否侵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尺度来衡量决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三)有威   当前,在艰苦卓绝的改革大业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威力。

深入实际,放下架子察实情;深入基层,俯下身子听呼声;深入群众,甩开膀子解难题。

自己诚实守信的影响力和人格魅力把群众凝聚在自己身边,用自己勤奋拼搏的主动性和执行力在群众中建立威望。

(四)有为   为官一任要有所建树、有所作为。

党的干部要积极投身改革大业。

始终保持坚忍不拔、昂扬向上的风貌,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一思想,提高群众觉悟,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出骄人的业绩。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