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项目的投资决策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

公共项目投资决策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 毕业论文。

摘要:公共项目投资决策面临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的双重困境。建立公共项目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体系,必须提高公共项目投资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必须明确政府部门在公共项目投资决策中的职能定位。   关键词:公共项目市场失灵政府失灵;投论文联盟资决策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11)04008304      公共项目投资决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在公共项目的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众所周知,投资决策是决定或影响投资的最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做出关于投资方案、投资实施的方向性的选择。科学成功的决策体系,不仅要明确回答拟议项目是否应该投资或者推荐较好的投资选择,还应该为进一步的规划、设计和实施提供指导的原则、框架和基础。而我国公共项目科学决策的水平并不高。本文拟在对公共项目投资决策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建立公共项目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体系。      一、我国公共项目投资决策面临的双重困境      我国公共项目投资决策失误的主要表现是:在项目设计与建设上不计成本,一味追求所谓世界一流、标志性建筑,忽视后期运营管理等。归纳起来,我国公共项目决策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两个方面。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1 公共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市场失灵   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西方古典经济理论以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价格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作用,它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资源进行配置。但是现实社会中,由于一些因素的干扰,这只看不见的手经常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导致市场失灵。所谓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地分配劳动和资本,以达到资源最优配置的目的。公共项目的沉淀资产属于公共产品或者准公共产品的范畴,公共产品是在消费方面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经济效益上具有显著的外部性的产品,所以市场经济主体不愿涉足公共项目的建设中。另外,市场价格机制的种种规则对公共产品或者准公共产品的管理失效。从而,公共项目没有市场的制约,效益和费用无法通过资金费用加以监控,导致公共项目常常打着为公众服务的旗号,为项目决策的随意性找到借口。      2 公共项目投资决策中的政府失灵   政府失灵是指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作出了降低经济效益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益的决策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活动的结果未必能校正市场失灵政府活动本身也许就有问题,甚至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主要原因包括政府决策的无效率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政府干预的无效率。 代写论文   (1)政府官员绩效考核功利化   在公共项目投资决策中不可避免地带有政府成分。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一些地方官员的选拔标准,从以前的单纯的政治指标一度变成了实际上的经济绩效指标,其中,地方GDP的年增长率居于考核的核心地位。在政治晋升的博弈中,地方官员出于任期和升迁的考虑,大搞形象工程、拍脑袋工程,在公共项目投资决策的过程中,项目的实施不顾地方宏观经济的支撑能力,不经可行性研究和论证,甚至在无配套资金的情况下仓促上马。   (2)寻租活动   公共项目的建设,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在公共项目投资决策的过程中,政府理应作为项目决策主体。然而,国民经济系统中不同的利益群体是作为政府决策支持系统而存在的,不同的利益主体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通过寻租活动影响政府的行为,使政府决策发生改变,价值分配的天平朝着利益相关者倾斜。以公共利益的衰减来达到自身利益增加的目的,从而使项目的实施与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的目标渐行渐远。

作文 /zuowen/   (3)委托代理关系问题   帕金森定律认为:政府不同于市场政府经营的资本来自于纳税人,而且政府可以控制自己的资本,它可以而且能够增加税金;政府可以支出的比赚来的多,而且政府有自我膨胀的特点,使政府部门浪费多于节俭,每个部门都争取从上面获得更多的拨款,而不理会这些资金的用途是不是公众想要的。在我国,长期以来,我国政府花钱的惯例是,每年人大会议上,政府拿出一个财政预算,人大代表表决通过。至于这些钱是不是产生了预期的效果,却少有人过问。这样,政府和公众之间就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产权界定不明晰,监督机制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政府投资决策过程中,贪污浪费现象屡有发生。   (4)决策信息的不完全   政府官员在对公共项目进行决策时,需要获取相关信息,但其获得是需要成本的,而且,项目后期的运营状况等信息也是难以预料的。此外,项目决策者们往往不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他们拥有的信息都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公共项目投资决策往往是在信息不充分的情况下,由非专业人士决定的,这就无法保证决策的科学性。      二、对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共项目投资决策体系的探讨      我国公共项目投资决策科学化的变革如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一样,需要在市场化改革的框架下根据现阶段我国所处的现实情况进行适应性的调整创新。如何解决公共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市场失灵政府失灵问题,很大程度上依靠于政府的政策引导。在此过程中,政府能否通过制度创新实现激励市场与自我约束,是最终实现公共项目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效益并行,变多方寻租为多方博弈的关键。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1 提高公共项目投资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   在旧的投资体制下,投资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不高,投资决策失误重大,或者国家巨额投资迟迟不能发挥作用。只有实现投资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建立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评价体系,才能增加透明度,抑制盲目投资乱花钱的行为,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投资损失,维护纳税人的利益。   (1)产权归属的多元化   现代市场经济是以交易为基本特征的,而交易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关系,其功能是使交易双方受益。只有产权明晰,交易双方才会努力实现投资的最优化,降低成本,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同样,对于公共项目来说,项目决策者不负责任,背后的根源在于公共项目的资产都是国有资产,产权约束不到位。没有明确界定产权的交易不会真正有效,而不以有效交易为内涵的交易结果不但不会改进产权效率,反而往往导致项目财产主体虚置,经营效率低下。我国公共项目市场有效交易不足体现在,由于利用财政拨款建设的项目属于各系统、各部门,这造成了系统内部寻租和搭便车现象严重。而由产权归属原因造成的公共项目运营效率不高的现象更是普遍存在。而社会资本的注入必将导致项目产权归属的多元化,依照 论文代写。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