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体制运行的绩效分析(一)

财政体制运行可以看成一个独立的投入产出过程吗?它的效率也能用投入与产出的比较得出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体制运行中的投入是什么,产出是什么,效率如何衡量,怎样。用这种来评价分税制财政体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对改革完善财政体制有何指导意义。本文拟作一初步探讨。??。

一、体制收益的度量??。

; 我们把体制收益定义为“由于采取了某种体制而带来的成效”,即是说,如果不采取这一体制,这部分收益应不会出现。而且这部分收益存在于物质生产过程的产出之中。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能准确地指出体制效益是多少,只能在观念上把握它。只有采取特殊的分解方法,设计一些收益指标才能进行度量。财政体制各项功能绩效时,大体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新旧体制成本看作不变,用增加的收益近似地表示财政体制效益。?。

2.比较体制变动的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确定其边际效益。?。

3.比较分析的方法。经济效益的增加也体现为经济结构的优化,可以用一系列结构指标反映经济结构的状态。用经济结构指标评价经济体制的优劣,需要给出某一最佳的结构比例,通过比较进行评判,偏离这一比例就视同是欠佳的或不合适的。?。

以上几种方法在财政体制绩效分析时,可以根据情况,针对不同功能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财政体制激励约束功能绩效分析多采用前两种方法,而财政体制的配置、分配、稳定功能,在评价其绩效时,就需要用比较分析的方法。?。

二、财政体制绩效分析指标体系设计??。

财政体制具有激励约束、配置、公平分配、稳定五个主要功能。在评价财政体制绩效时,按照它的功能不同,分别进行分析。?。

1.财政体制激励功能绩效分析。?。

财政体制激励功能是指不同财政体制在调动各级政府经济积极性方面的作用大小。所谓激励,就是要使财政体制调节的各个财政主体具有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体制激励功能的强弱,主要与所处经济体制中的经济活动主体的努力与报酬的接近程度有关,也就是财政主体的效益(成本)与效益收益)的比率有关。各财政主体有自己独立的利益,并具有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倾向,这是激励功能产生的客观条件。合理的财政体制能够正确处理政府、、个人,以及政府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达到财政增收,企业增效,个人收入增加,实现财政与经济的同步发展。因此,宏观经济效益财政收入变化情况,是财政体制激励功能收益的两个重要指标。与之对应的各级财政可支配财力和征收费用可视为产生激励功能的成本。收益与成本之比可以评价其资率状况。?。

(1)财政体制促进经济增长的激励功率。?。

一定时期经济效益财政体制激励功能,以及要素投入和政策性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非财政体制因素难以分离的情况下可以暂时用GDP的增量表示财政体制激励作用的收益。同期该地财政获得的可支配财务可视为其激励功能的成本。

激励功能效率=某地区的GDP/同期该地财政的可支配财力?。

激励功能边际效率=GDP的增加额/同期本级财力的增加额?。

激励效益的弹性=GDP的增长率/同期本级财力的增长率?。

(2)财政体制增加收入的激励效率

激励功能效率=某项财政收入/征收费用?。

激励功能边际效率=财政收入的增加额/征收费用的增加额?。

激励功能效益弹性=收入增长率/征收费用增长率?。

2.财政体制约束功能的度量。?。

财政体制在缺乏约束功能的情况下,不同的财政主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可能产生机会主义的倾向,即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求非生产性的利益。财政体制约束功能就是通过建立监督和惩罚机会主义行为的机制而提高经济效益。现以强化税收征管而产生的约束效益为例计算财政体制约束功能效益。?。

财政体制约束功能收益S=ΔR=R1×(I2—I1)?。

税收征收努力程度I=R实/R能力?。

财政体制约束功能效率E=S/C?。

财政体制约束功能边际效率M=MS/MC?。

S——财政体制约束效益?。

ΔR——财政体制约束功能增加的财政收入?。

E——财政体制约束功能效率?。

M——财政体制约束功能边际效率?。

C——约束功能的成本?。

R1——旧体制下的财政收入能力?。

I1——旧体制下的征收努力程度?。

I2——新体制下的征收努力程度?。

R实——实际财政收入?。

R能力——财政收能力?。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