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穿刺活检术病人常见并发症的护理干预

作者:陈丽钦 张慧嫔 沈干枝。

【关键词】 肾穿刺活检术 常见并发症 护理干预。

肾活体组织穿刺检查(简称肾活检),是病理分型、明确诊断、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的主要依据[1]。由于肾组织结构的特殊性,如血管丰富、质地脆嫩、缺乏弹性及心理因素等,手术难度大,并存在一定术后并发症。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作者回顾性分析一组46例肾穿刺活检术病例的术后护理资料,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至6月,本院作肾穿刺活检46例,其中男21例,女25例;年龄15~72岁,平均(37.8±11.6)岁;慢性肾炎14例,肾病综合征10例,急性肾衰4例,肾炎综合征3例、血尿待查9例,紫癜性肾病6例。肾穿刺并发症疼痛23例,排尿困难14例,血尿8例,肾周血肿1例。

2 护理干预。

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病人穿刺术后返回病房,应取平卧位,绝对卧床休息24h,腰部用砂袋伴腹带加压包扎6h,禁止大幅度翻身。应用床边心电监护仪监视。术后2h内每15min巡视1次,2h后 改为每0.5h巡视1次,病情稳定后改为1h巡视1次。观察T、P、R、BP情况,严防大出血及DIC的发生。及时正确连续3次留取尿液标本送检,观察尿色、尿量、有无血块排出;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局部有无肿胀及腰部疼痛程度,注意下肢血液循环,防止出血及循环障碍。由于严密观察本组46例均未出现生命体征不稳的症状。

2.2 评估疼痛的原因、程度,采取积极止痛措施 对术后出现的腰背痛、腹痛、甚至腹部绞痛病人,要评估疼痛的程度,分析疼痛原因。如腰部出现绞痛,疑有发生血块堵塞肾盂、输尿管的可能,立即通知医生,应用止血药物,预防再出血。按疼痛分级评分[2],本组Ⅱ级疼痛15例,Ⅲ级疼痛6例,Ⅳ级疼痛2例。依据WHO镇痛评定标准[3]:对Ⅱ级疼痛可不予药物镇痛,予心理安慰、放松疗法、分散注意力等缓解疼痛方法处理,本组15例II级疼痛病人均自行缓解;6例III级疼痛病人疼痛明显(评分4分),予颅痛定60mg口服止痛后缓解;2例因疼痛达IV级,并伴有排尿困难,予安定10mg肌肉注射、颅痛定60mg口服后疼痛缓解,并自行排尿。因疼痛病人的身心如情绪、睡眠、饮食、局部或整体功能影响大,造成病人身心痛苦,甚至危及生命,故护士应积极做好疼痛护理。

2.3 排尿困难的预防及处理 病人行肾穿刺活检术前应进行床上排尿训练,使病人有在床上排尿的体验。对女性病人,应抬臀训练,尤其是模拟绝对卧床休息时的抬臀训练。术后如有排尿困难者,予下腹及会阴部热毛巾热敷,按摩下腹,或使用听流水声刺激膀胱收缩等诱导排尿方法[4],以促进排尿,防止尿潴留的发生。在床上排尿时使用屏风,以消除病人紧张及害羞感,有利于促进排尿本组14例排尿困难病人,经诱导排尿10例,行留置导尿4例,1d后拔管自行排尿

2.4 血尿观察及处理 肾穿刺活检术的病人应连续3次留取尿标本送检,观察尿色、尿量及排尿是否通畅,有无血凝块排出。血尿多为穿刺损伤所致,本组6例镜下血尿++++,经多饮水,绝对卧床休息等处理后血尿多在24~48h后消失。血尿病人术后应早期大量饮水,2h内饮水量>600ml,可明显增加尿量,达到冲刷尿路的目的。本组2例病人因出现血尿时间长,出血量多(肉眼血尿),予以氨甲环酸、止血敏后血尿消失。如有腰痛明显者,应行B超检查,延长卧床时间,直到血尿症状消失后方可下床活动。该6例病人经对症处理后,均无腰痛及其它尿路梗阻出现。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