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视域下珠三角产业升级研究

摘要:我国珠三角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低成本、低利润、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缺乏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弱为基本特征。

随着国内原材料成本上升、政策环境日趋严厉,珠三角制造业的困境日益明显,而金融风暴的袭击更是加剧了制造业的生存危机。

因此,推动珠三角制造业产业升级,已经是迫在眉睫。

关键词:金融危机;产业升级;制造业创新   Abstract:Our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akes labour—intensive industry,low cost、profit、technology content and additional value,absent self—brand,and weak core competitive power as the basic features.With the rising raw material cost and more and more severe policy,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dilemma is increasingly clear.Meanwhile,the financial storm make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crisis more acute.Therefore,upgrade industries is urgent.   Key words:financial crisis; upgrade industrie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novation      产业升级是指产业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转换过程,它不仅包括产业产出总量的增长,而且包括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其中,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可以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一、二、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权重的演化;(2)产业结构在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之间依次演变;(3)产业结构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的演化;(4)产业结构从低加工水平向深加工水平的演变。

产业升级的中心可以包括价值环节内在属性和外在组合等两个方面的变动,这两方面都连接在同一链条中或不同链条之间相互关联中。

全球价值链所关注的产业升级主要落实到以下四个具体方面: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产业功能升级链条升级

工艺流程升级是通过提升价值链条中某环节的生产加工工艺流程的效益,由此达到超越竞争对手的目的。

产品升级是通过提升引进新产品或改进已有产品的效率来达到超越竞争对手的目的。

产业功能升级是通过重新组合价值链中的环节来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升级方式。

价值链条升级是从一产业链条转换到另外一条产业链条升级方式。

对以上四种产业升级方式,众多研究表明其内部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Gereffi,1999)。

学者们普遍认为,产业升级一般都依循从工艺流程升级到产品升级再到产业功能升级最后到链条升级

这一升级规律基本上可以通过东亚众多国家工业化进程来加以佐证。

此外,产业升级过程中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随着产业升级的不断深化,其也是参与价值链中实体经济活动的环节变得越来越稀少的一个过程。

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全球产业转移实际上是高低不同附加值的价值环节,在空间上的一次优化调整和再配置。

珠三角制造业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简单加工制造,现在制造产业主要集聚在纺织、家电和电子产业

近年来,随着珠三角制造业的发展,这里俨然成为了“世界工厂”,其对地方经济的繁荣,产业的发展,功不可没。

然而,伴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演变,尤其是金融风暴的袭击,使其现有的产业发展遭遇到了严重冲击。

在当前严峻的形势下,转变过去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推动制造业产业升级,使其按照一定的升级路径依次演进,已经是迫在眉睫。

一、珠三角地区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其特点      (一)“加工厂”的角色定位使其发展日益艰难   尽管珠三角已经初步成为全球性消费商品制造业基地,建立了数以万计的工厂,组成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消费品制造体系。

如东莞生产的电脑主板、扫描仪、显像管、微型马达等,已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15%—40%,深圳的钟表占全球市场的四成以上。

珠三角企业及其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信誉度和影响力甚微。

由于其模仿能力强,创新能力差,所以在技术密集型产业和一些资本密集型产业,产业升级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制造基地。

而跨国公司正是根据成本和市场优势,选择了珠三角在其产业分工体系中承担起全球加工厂的角色,“技术在外、资本在外、市场在外,生产在内”就成为了珠三角制造业的主要特点。

(二)徘徊于“产业升级”或“产业转移”之间   正是由于珠三角地区充当了世界加工厂的角色,在“劳工荒”、“电荒”、“油荒”、原材料涨价、通胀、人民币升值、环保、税收及其他产业政策调整等诸多压力下,珠三角的制造企业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中,昔日繁荣的珠三角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日子越来越难过。

目前,许多企业面临“产业升级”抑或“产业转移”的两难抉择。

就实现产业转移而言,已有部分企业迁移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就目前来看,珠三角企业未来主要的迁移地可能是中部地区,这也符合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的国家调控思路。

由于中部地区的土地及人工成本较珠三角廉价,再加上有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加工贸易企业珠三角迁移到中部地区,可以节约不少成本。

但决定企业是否迁移的因素很多,珠三角已经形成了加工贸易完整的产业链及服务配套,并且珠三角靠近海外目标市场,具备信息、物流等方面优势,这些都是企业内迁需要考虑的。

因此,珠三角加工贸易企业的这些新选择仍然是在“穿新鞋走老路”——靠成本优势,而不是提高产品附加值来获得利润。

因此,“转移”或可解一时之痛,但难解长期之忧。

产业升级”对珠三角企业来说,也颇为艰难。

目前在珠三角,有关产业的转型更多体现在政府的大动作上:香港政府为了支持在珠三角港企的转型,将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深圳政府在一面提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同时也开始注重当地重工业的发展;广东省则在”十一五”期间将致力于打造重工业强省作为发展目标。

从以上的种种举措来看,珠三角无疑将加大对重工业的投入,具体落实到企业层面,特别是对大多数制造企业来说,由于前期缺乏相应的积累,跟上这样的升级转型脚步并不容易,因此升级和转型方向的选择显得至关重要。

(三)形势严峻,众多企业发展日益艰难   正当珠三角制造业在这一尴尬的两难境地徘徊之时,从2007年末由美国次贷危机吲爆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是把珠三角制造业推到了风口浪尖。

有数据显示,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广东的五六千家鞋厂中关闭的大中型厂家就有一千多家。

在惠东的三千多家鞋厂中,在两三个月内中小型的工厂就关闭了四五百家。

珠三角地区遭遇困境的,不仅是制鞋企业,其它像制衣、玩具加工、电子加工劳动密集型行业,都出现了同样的状况。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