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演变的历史与文化(连载.30) 汉字的演变过程100字

“纠”字最初为象形字。

①是甲骨的字形,好像两段绳子或藤蔓纠缠在一起。

②是金文字形

甲骨文表意是一样的,只是由竖形变成了横状,更加像纠结的样子。

③是小篆字形

甲骨文金文字形相似。

④是楷书的繁体字形

在左边添加了“糸”旁。

⑤是简化字

许慎的《说文》中讲:“�,相纠缭也。

一曰瓜瓠结�起。

象形。

”“�”与“纠”其实为古今字之区别,字的本义都是“纠缠”,如《诗经》中:“纠纠葛屦,可以履霜?”意思是说:用麻绳缠绕制成的鞋子,怎么能穿着它踏冰踩霜?   “纠”字的词义还包括:①结集:纠合。

②督察、矫正。

如纠察、纠正。

当今还有“纠纷”一词,多指“争执”、“纷扰”。

“乱”字原为会意字。

①是金文字形,上部为“爪(手)”,下部为“又(手)”,中间是(hù,古时的一种绞绳器)上的一团零乱细丝,这个字表示用手整理乱丝。

②是战国时楚文的写法,右边增加了“乙”,字义未变。

③是小篆字形

④是楷书繁体字形

⑤是简化字   “乱”字的本义为“治理乱丝”,后引申为“无秩序”。

“乱”字的词义还包括:①反叛:战乱。

②混杂、混淆。

如以假乱真。

③迷惑。

如“酒乱其神也”。

④淫乱。

⑤治理。

如《尚书.顾命》:“其能而乱四方。

”   “经”字是原来个象形字。

①是金文字形

上部的三条曲线就是织布的“经线”。

同学们在学习地理时就学到,地球仪上南北方向的线为经线,东西方向的线为纬线。

②是小篆字形

右边没变,为了使“经线”的词义更加明确,又在左边增加了表义的“纟”,这样一来,“经”字就变成了左形右声的形声字了。

③是楷书繁体字形

④是简化字

“经”字的本义是指织布的纵线,与“纬”相对。

《文心雕龙》中有:“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舒畅。

”意思是:经线与纬线相交才能成,文章的内容定好后,文辞才能顺畅。

后来“经纬”引申为南北、东西之义,如:“国中九经九纬。

”“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赋予了很多的意思,如记载一定思想标准的书籍为“经典”,人体气血脉络的支干称为“经”,如“经脉”、“经络”。

“经”还有治理国家之意,如:“以经治邦国。

”“经”字的词义还包括:①常道、规范。

②指古代图书目录中儒家经典部分。

③测量、计度。

④经过、经历。

如久经考验、身经百战。

⑤数目。

如:“十亿谓之兆,十兆谓之经,十经谓之垓。

”⑥姓。

现代汉语中“经济”一词,是指国民经济的总称。

或指国民经济的各部门,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等。

不能理解为“钱财”。

“幽”字本是个会意字。

①是甲骨文字形

在下面点燃的是火,上边有两缕细丝,表示以微火烧细丝,发出幽暗的微光。

②是金文字形

甲骨文相似。

③是小篆字形,其下部渐变为“山”形了。

④是楷书字形

“幽”字的本义为“昏暗”,如屈原《离骚》:“路幽昧以险隘。

”这是说道路昏暗不清而又十分险恶。

由此引申为“隐晦深奥”,又可引申为“幽静”、“幽情”。

如大家都熟悉的王羲之《兰亭序》中的“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幽”字词义还包括:①深。

如:“宅幽而势阻。

”②隐秘、隐微。

③僻静。

如:“幽栖地僻经过少。

”④阴间。

如幽冥、幽界。

⑤关闭、困禁。

如:“后宫多幽女者。

”⑥通“黝”。

黑色。

现代汉语中的“幽默”,是英语humour的译音,意思是说某人的行为或语言生动有趣,并且有较深刻的含义,而非古语中的“幽默”。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幽默”意指“寂静无声”。

这是有根本区别的。

“绝”字是个会意字。

①是金文字形

表示用一把刀切断“丝”,意思为断绝。

②是小篆字形

左边为“丝”,右边为“色”,且“色”的字义也是“断绝”。

③是楷书繁体字形

④为简化字

许慎在《说文》中指出:“绝,断丝也。

”现“绝”字的本义为“断”、“断绝”。

如《淮南子》:“天柱折,地维绝。

”这是讲:擎天的柱子折了,系地的绳子也断了。

引申为“极”,如称极美好的为“绝色”,又称美妙的感受为“绝妙”。

“绝”字的词义还包括:①尽、穷尽。

如:绝路、绝处逢生。

②全然、绝对。

如绝无仅有,绝不想干。

③极远、隔绝。

如绝域、绝塞。

④缺乏、贫困。

还有旧体诗的一种载体:“绝句”。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