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溶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300例临床观察分析

【摘要】 目的 采用纤溶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300例。

方法 治疗组300例,其中暂短脑缺血发作38例,椎基动脉供血不足60例,脑血栓形成202例。

采用纤溶酶200u,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150ml中,每日1次,静滴,连续10—14天为一疗程。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3%,无效12例。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0%,无效35例。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 纤溶酶暂短脑缺血发作;椎基动脉供血不足;脑血栓形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456—02   我们采用纤溶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30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300例,男173例、女127例,年龄44—82岁,平均年龄61.7岁。

其中暂短脑缺血发作38例,椎基动脉供血不足60例,脑血栓形成202例(包括大面积脑梗塞1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15例,其它为颈内动脉系统血栓)。

对照组200例,男125例、女75例,年龄46—80岁,平均年龄60.9岁。

其中暂短脑缺血发作27例,椎基动脉供血不足48例,脑血栓形成125例(包括大面积脑梗塞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9例,其它为颈内动脉系统血栓)。

两组病人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脑血栓形成组均经头部CT或MRI扫描证实。

全部病人均于发病后3天内进行治疗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纳、舒血宁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纤溶酶进行治疗

应用纤溶酶首次治疗需进行皮肤过敏试验,无过敏者采用纤溶酶200u(100u/支),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150ml中,每日1次,静滴,连续10—14天为一疗程。

1.3 疗效评定 根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分为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PSS10.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以χ±s表示,两个样本间的比较采用?2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3 讨 论   纤溶酶是采用单克隆抗体纯化技术从蝮蛇蛇毒中提取分离的天然蛋白酶并制成制剂[1]。

纤溶酶是利用抗体抗原能够特异性结合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单克隆抗体纯化技术使纤溶酶抗体与纤溶酶特异性结合而达到纯化纤溶酶,同时去除出血毒与神经毒的目的[2—4]。

纤溶酶与降纤酶、巴曲酶是完全不同的产品,具有本质区别。

降纤酶与巴曲酶是同工酶,降纤酶是类凝血酶。

纤溶酶纤维蛋白溶解酶,因此两个药物的活性单位是完全不同的。

纤溶酶在体内不激活体内纤溶系统,即不激活纤溶酶原,平稳降解纤维蛋白原,血液不处于抗凝状态。

纤溶酶作用底物专一,不降解凝血因子、补体、血浆蛋白等。

因此纤溶酶极少出现出血的并发症。

目前对脑血栓形成的溶栓治疗主张在发病后3—6小时内进行,而抗凝治疗需在无出血倾向、溃疡病及严重高血压、无肝肾疾病等情况下,同时需监测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

这样对脑血栓形成的治疗上带来了麻烦,而且出血性梗塞的发生率也相对较高。

本组使用纤溶酶,有效的避免了上述不利因素,同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本组结果显示,该药对暂短脑缺血发作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治疗效果极好,总有效率达100%,而且起效快、疗程短。

故可推荐为以上两种疾病的首选药物。

而且对脑血栓形成的治疗效果同样较高,无一例出血副作用发生。

通过治疗后血脂、血粘度的观察,本药具有很好的降低血脂及血粘度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及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

根据本组临床观察,对纤溶酶治疗的推荐剂量为200u/日,连用10—14天为一疗程为佳。

本组结果显示纤溶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药物。

参考文献   [1] 符民桂.蛇毒纤维蛋白(原)溶解酶的研究进展[J].中国蛇志,1996,8(4):33—36.   [2] 贾东辉.纤溶酶及其临床应用[J].医药世界,2004,6(6):53—55.   [3] 刘晨光,魏香,刘万顺.血纤维蛋白水解酶的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进展,2001,24(2):20—23.   [4] 黎肇炎,唐双意,杨斌,等.尖吻蝮蛇毒无出血活性纤维蛋白溶解酶的纯化及其理化性质研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20(2):157—160.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