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海藏族聚居区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青海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76%其藏族青海少数民族人口多、居住广民族。

统计数据显示青海藏族聚居区面积达69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95%以上;全省藏族人口8万人占青海总人口%。

青海藏族聚居区主要指海南、海北、黄南、玉树、洛、海西以及乐都、循化、化隆、湟、湟、通等县部分区域。

藏族聚居区建设全省化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战略地位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青海化发展繁荣局。

如何从藏族聚居区特殊实际出发加化建设力走出条具有藏族聚居区地域特色公共化体系建设新路子是当前亟待研究和战略性课题。

青海藏族聚居区建设现状。

()取得成绩。

近年国西部开发战略有力推动下青海藏族聚居区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公共化络日趋完善农牧区群众“看戏难、看难、看电影难”状况进步改善。

全省藏族聚居区现有各级图馆3群艺馆、化馆37专业艺术表演团体6博物馆6。

、化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

全省实施了县级“两馆”建设工程兴建或改扩建县级化馆图馆0基实现了县县有化馆图馆目标。

海西州投上亿元修建了州民族化心、海淀图馆

洛州修建州影剧院、州图馆

全省330化馆建设项目列入国“十五”规划目前已完成建设项目679项目已加紧各项前期工作。

、系列化惠民工程有效实施。

化信息共享工程累计投567万元全省基层分心和基层总数已达6覆盖了省98%以上县级图馆

化进村入户工程006年实施以青海省三年累计投入金30965万元农牧区85村办化室、业余剧团以及化院和心户配发了图、装、乐器等化活动用品。

通“化进村入户”工程实施提高了农牧民科学化水平丰富了农牧民化生活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送下乡工程003年实施以已向全省基层图馆累计配发图8万册总价值达6万元。

农牧区电影放映工程藏族聚居区各县分别配备了辆流动电影放映车发放补贴00万元并恢复和组建了农牧区电影放映队50余支全年共放映电影3万场次覆盖了全省50%村观众达793万人次。

省民族语影视译制心更新设备年译制藏语电视剧(节目)达300译制藏语影片30部发行拷贝00多部。

流动舞台演出车工程向全省3艺术表演团体各配发了台流动演出舞台车(总价值00多万元)较地了艺术团体下乡难、搭台难、难问题。

3、非物质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

截止008年全省累计有57项目列入国级非物质化遗产保护名录省级非物质化遗产代表作0项其少数民族项目有78项。

热贡化生态保护区是化部确定国重化生态保护区黄南州成全国三国级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通实施非物质化遗产保护工程全省民族民化得到了系统调、挖掘和整理建立了较完备库。

各级政府对非物质化遗产保护工作热情空前高涨保护措施更加有效。

(二)青海藏区化建设存问题和困难。

公共化基础设施落。

化馆图馆馆舍面积达不到国规定低标准活动场地严重不足。

以黄南州例州群艺馆因城镇规划要从原搬出现被搬迁到黄南州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楼临办公;黄南州四县化馆馆舍建筑面积总计000平方米每馆平500平方米。

面积是尖扎县化馆虽然有50平方米(化馆、管所、图馆合署办公)而化馆也仅有760平方米;003年泽库县政府投新建约300平方米化综合楼005年正式交付使用(化馆图馆合署办公);河南县政府98年投7万元所建化综合楼总建筑面积0平方米化馆占有760平方米(化馆图馆合署办公);仁县化综合楼总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仁县化馆占有80平方米(化馆、管所合署办公)。

化馆图馆馆舍面积和活动场地严重不足与国规定评估标准还有较差距已严重不适应新形势下化事业发展要。

有县新建化馆图馆远离居民区不合公共化设施便民要。

、设备陈旧技术手段落。

比如黄南州四县化馆设备总价值多是尖扎县化馆6万元少是河南县化馆只有08万元平8万元而泽库县化馆无任何设备。

藏族聚居区县级化馆说只有几件或无任何设备势必对公共化体系实现产生定不利影响。

虽然有些新建县化馆图馆外表很壮观但里面设施设备陈旧技术手段落馆藏贫乏对参与活动者缺乏有效组织起不到应有作用。

化馆硬件建设长期投入不足欠账太多部分化馆建筑面积、活动厅室、必要设备等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化有些开展现代群众活动公共化设备和技术手段陈旧落。

开展活动全靠双手、张嘴使工作开展极困难。

3、队伍结构不合理专业人才匮乏。

目前公共化队伍呈老龄化趋势化工作部门编制少、待遇低直接影响到队伍稳定性而现有专业人员专业学历比例也普遍较低。

专业门类上多偏重舞蹈、音乐等“热门”专业而戏曲、理论研究、民艺、非物质化遗产保护等专业人才匮乏。

门类不齐、专业结构失衡现象量存有化馆至今没有业人员具备级技术职称这些情况反映出化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量存结构不合理、专业素质偏低、能力偏弱问题直接影响到公共化水平提高。

、化金投入不足能力偏低。

些化部门费状况差强人每年人员费基可以保证但活动费、办公费没有保障而且用人机制没有变化活力不足。

有化工作部门编制少、待遇低吸引不了人才能力偏低拓宽领域上显得短缺。

有地区人口稀少济不发达地方官员观念落而化部门也成了“养老院”、“休养院”。

5、对非物质化遗产保护力不够。

由人员和费没有保障对化遗产保护心有余而力不足许多非物质化遗产濒临绝境些神话、历史传说、工艺技术等珍贵民化随着些艺人世而消失。

如海南州共和县传统游戏类“羊骨节游戏”、民信仰类“祭峨堡”兴海县民知识类“民法庭”、曲艺类“相声”、消费习俗类“藏式心”德县民手工技艺“石刻”、民音乐 类“鹰笛”、民手工技艺类“毡帽”和“皮袄”贵南县消费习俗类“石烤全羊”、人生礼俗类“鲁仓部落婚俗”、民手工技艺类“染布”和“造纸”、民美术类“藏绣”、民舞蹈类“阿什则”贵德县民信仰类“滴水崖花儿会”和“六月丰登会”、民手工技艺“面具制作”等等都不程走向消亡境地。

因受设施、人员、费等因素困扰强化功能、创新手段、改善条件、提高质量、打通公共化主渠道、激活公共化主阵地、打造公共化品牌等方面存定困难和不足。

二、对全面推进青海藏族聚居区建设几建议。

()强化政府化建设职能和责任。

我国公共化体系建设总体目标是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原则以政府主导、以公益性化单位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公共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络、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基框架覆盖全社会公共化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听广播、看报、进行公共化鉴赏、参加众化活动等基化权益。

南可见化建设责任主体、基属性、目标任和社会职能都定了它和政府密切系和特殊关系各级政府积极构建公共化体系进程关键作用是不言而喻。

因加强和改进政府机关作风建设努力提高各级政府发展、基层、群众实际成效必然有利提高青海藏族聚居区公共化体系构建力必然有利完善青海藏族聚居区公共化体系体制机制必然有利提升青海藏族聚居区公共化体系运作效率终有利城乡基层群众特别是广农牧民精神化生活水平提高。

(二)加对化金投人。

争取项目支持加金投入。

馆舍条件是化活动根建筑而积、场馆老化程都对群众活动开展产生重要影响。

只有化馆馆舍环境了各种设施完善了老姓才会乐到化馆进行活动才会对“公共化体系”完善起到促进作用。

所以必须对现有馆舍进行改扩建力争使县化馆活动场地达到国规定标准并要合公共化设施便民要。

保证定数量金用藏族聚居区建设切实化设备陈旧、技术手段落、队伍不健全、化活动费短缺等方面问题。

(三)完善公益性化单位人事管理制。

出台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按工作职能和专业要配备化专(兼)职人员纳入事业编制进入财政预算杜绝人事管理混乱状况。

切实推进人事、绩效工和社会保障制改革实行全员聘任制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化单位部活力。

要确定图馆化馆、化工作人员编制标准对化配备专职人员并待遇问题等。

将农村化工作纳入乡(镇)党委政府工作考核围确保农村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实现。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是加强对适合藏族聚居区专业人才培训重对各级化管理员素质培养把那些精通汉藏语言、有化、有知识、有专业、乐奉献年轻人配备上把有培养前途年轻骨干、高层次专业人才想方设法送出学习深造。

二是办各类培训班利用省教育对化人才实施就地培训。

高水平人员队伍是进行群众活动良保证只有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化部门整体水平才会不断提高藏族聚居区公共化体系才能得以实现。

(四)加对非物质化遗产保护力。

把少数民族化遗产保护和利用作重重。

首先要加专项补助金投入建立稳定投入保障机制。

要抓落实专项补助金定要到位。

其次要按照“保护主、抢救、合理利用、继承发展”方针采取有力措施抢救、保护藏族聚居区民学、民俗化、民音乐舞蹈、民史诗等非物质化遗产

三是要进步提高地方政府和化部门对非物质化遗产普和保护工作重要性认识。

只有地方各级政府和化行政部门高重视非物质化遗产普和保护重要性才能更地开展非物质化遗产保护工作。

物质化遗产普要各方面通力合作才能较地完成。

四是要抓紧培养各级化部门非物质化遗产普专业人员。

藏族聚居区进行实地普录音和做笔记主要是藏语根就没办法进行系统整理几乎不到藏汉语专业人员协助工作即便是到这样人有些专业术语翻译他们也是束手无策所以尽快培养地区非物质化遗产专业人员是今继续做普和保护工作迫睫工作。

(五)齐抓共管丰富藏族聚居区群众化生活。

目前我省藏族聚居区群众精神生活方面还有很多空白些贫困农牧区群众化生活相当贫乏有地方低俗化不断蔓延而农牧民富裕享受不到积极健康精神化生活。

各职能部门基层仍有很业活动空比如科技知识普及提高、信息络覆盖、广播电视普及、业余剧团辅导等。

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组织赛歌会、艺演出、赛马会、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以创建明村镇、明户、化心户等体积极引导广农牧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化素质形成明健康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根据代特和农牧民群众精神化要变化不断充实活动涵创新活动形式引导和支持藏族聚居区开展具有民族特色各类节庆活动提高群众活动水平。

(作者单位青海化馆调研部)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