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虞山公园 [桂林虞山公园导游词]

寻觅圣帝足迹追踪千明。

饱览山水神韵游憩虞山公。

虞山公位桂林市城北因其美庙灵、山奇洞幽是桂林山水游览开山地和桂林历史渊地。

虞山、皇泽潭、韶音洞素有仙山、仙河、仙洞名。

四千多年前华夏明始祖虞帝南巡曾到这里秦人立庙纪念延续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古往今祭祀帝者络绎不绝使虞山虞帝庙附丽着浓郁儒宗化色彩积淀了丰厚历史化底蕴。

虞山公造手法新颖风格独树帜古今结合东西兼容精巧雅致主要景虞帝庙、怡沁、三绝碑、五福塔、闻韶楼、韶音洞、九重天、美泉宫景景生辉处处诱人。

虞山 虞山公叠彩区北极路东漓江西岸是桂林城北座孤峰海妃殉。

根据这动人古老传说唐山下建虞帝庙庙东宋人建南薰亭把山叫做虞山或舜山。

虞山西麓有南北对穿南薰洞又名韶音洞。

曾是古老地下河道。

山崖上有唐韩云卿韩秀实、李冰阳篆额《舜庙碑》和宋朱熹作《虞帝庙碑》等石刻

洞有张式韶音洞记》方信儒《古相思曲》等。

韶音洞 虞山西麓南北对穿古地下河道高~3米宽55米深05米面积约70平方米。

北洞前淙淙流水、阵阵松涛交汇成韵有如舜帝所制“韶乐”因有韶音洞名。

张式韶音洞记》云“洞深凡十有三丈广二丈有奇。

牖外少西有地隆然而高台可钓。

明年秋又洞左得丘平广爽垲江出旁凡桂山瑰奇杰出者悉献其状。

”明周进隆题“韶音洞”洞名清俞徵题“薰弦”二都表达了洞特色。

南薰亭 虞山南山腰。

始建宋淳熙二年(75)张式创建历代有修葺

亭东可望漓江南有松林亭北山水交织派灵秀景象。

抗战期毁战火仅存遗。

昔日是谒舜庙从容游息、宴集地。

清人淳《南薰亭诗》“留题满苔痕绿古庙烟浮松影寒。

日登临无限恨追思往事凭栏”诗人对今昔抒发无限感慨。

如今新建虞山桥飞架漓江东西岸车队如龙古庙苍松将长青万古。

舜庙遗 市区虞山(又名舜山)南麓。

虞山桂林开发较早名山相传虞帝南巡曾到山故名虞山

并立庙纪念。

庙建何无考。

唐建元年(780)朝议郎守尚礼部郎上柱国韩云卿朝议郎守梁州都督府长史武阳县开国男翰林待诏韩秀实京兆尹人李阳冰曾合璧《舜庙碑并序》虞山记述舜庙早方石刻南宋淳熙年(789)宣教郎主管台州崇道观朱熹作《舜帝庙碑》云“虞帝祠城东北五里而近虞山下皇泽湾盖莫详其始所立而有唐石刻辞焉。

南宋淳熙二年(75)春月今直阁张侯式始行府事奉奠进谒仰视栋宇倾垫弗支图像错陈造已淫厉。

”是“命撤而新”。

这是有记次修葺

修葺事历代有。

今殿堂僧舍已废遗尚存。

广西桂平西山导游词 ·桂林导游词 ·星岛湖导游词 ·广西漓江导游词

虞山桥 位叠彩区虞山以东约00米东环路和北环路与漓江相交处。

986年月兴建988年月建成年9月通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虞山桥是桂林市“七五”重工程项目7墩台等截面型预应力简支连续公路桥总长30986米宽05米其车行道55米人行道5×米;荷汽0级拖00级;高通航水位按0年遇洪水计设计6级航道通航净高5米。

虞山桥是目前桂林市区横跨漓江座公路桥座桥梁它建成沟通外环线实行人货车分流不仅对缓减市区交通紧张、改善城市环境起到积极作用而且桥型通透明快结构简单实用与四周景色相补充是座十分美丽景观桥。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