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2005—2009年高三学生肺结核患病情况]南平市第一医院肺结核医生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R 521 R 179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2—0251—02   【关键词】 结核,肺;患病率;治疗;学生      结核病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主要疾病之一。

近几年,南平市学生肺结核疫情有上升趋势。

为了解学校结核病流行特点,有效预防和控制结核病学校的流行,现将南平市2005—2009年普通高中三年级学生肺结核患病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历年参加高考前体检人数来源于南平市10个县(市、区)教育局招生办公室,学生肺结核患病材料来源各县(市、区)结核病防治门诊。

1.2 方法 对南平市各县(市、区)2005—2009年参加高考前体检的普通高中三年级学生中胸部透视发现异常阴影者,到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登记,并摄胸片、3次痰涂片(即时痰、夜间痰、晨痰)检查和结核菌素试验。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学生体检情况 2005—2009年普通高中三年级学生参加高考前体检共114 658名学生,体检率为100.0%。

胸部透视发现异常阴影者162人,其中男生144名,女生18名;痰涂片检查162人,结核菌素试验162人,均为阳性反应;PPD反应硬结≥15 mm或有丘疹、水泡133人,占82.1%。

各年度高考学生体检结果见表1。

2.2 学生肺结核患病情况 2005—2009年检出活动性结核病人162例,其中涂阳肺结核病人58例(其中2例为高三阶段涂阳肺结核近期在结核病防治机构规范治疗管理中治愈),占35.80%;男生45例,女生13例,性别比为3.5∶1。

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141.29/10万,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为50.59/10万,各年份学生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700,P>0.05), 但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涂阳肺结核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见表2。

2.3 患病学生诊疗情况 2005—2009年162例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无咳嗽咳痰症状者占12.4%,咳嗽咳痰≤2周的占33.3%,咳嗽咳痰≤3周的占32.1%,咳嗽咳痰≥3周占�22.2%,其中咳嗽咳痰≥2周以上未痰涂片检查抗酸杆菌的患者占54.3%。

治疗用药142例患者中,用药不详的占18.1%;未使用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甙类等具有明显抗结核活性药物的占6.5%;4例涂阳患者在结核病防治机构登记,使用2H�3R�3Z�3E�3/4H�3R�3方案治疗;使用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甙类等具有明显抗结核活性药物的占75.4%。

3 讨论      分析结果显示,南平市5 a学生高考前体检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141.29/10万,涂阳肺结核患病率为50.59/10万,高于武汉新洲区高一年级新生活动性结核病患病率�(134.22/10万)和涂阳肺结核患病率(42.39/10万)[1],明显高于沈阳新入学大学生活动性结核病患病率(101.49/10万)、涂阳肺结核患病率(8.96/10万)[2]和西安大学生活动性结核病患病率�(78.11/10万)、涂阳肺结核患病率(11.61/10万)[3]。

结果还显示,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反应者有162例,硬结≥15 mm或有丘疹、水泡占82.1%。

文献报道,结核菌素反应强度与结核病发病存在明显正相关,发生1例病人对应的PPD阳性人数为298人[4],以此估算结核菌感染人数约有48 276人,感染率为42.1%,与2000年第4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感染率�(44.5%)[5]无明显下降,显示南平市学校结核病疫情十分严重,预防控制形势严峻。

学校是一个特殊的场所,人口集中,容易造成校内感染或局部暴发流行。

结核菌素试验检查强制纳入学校初、高中新生入学体检项目,对检出对象给予药物预防性治疗,可以很大程度改善和降低结核病发病高峰[6],是发现病人和预防发病的有效措施。

在142例用药患者中,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甙类等具有明显抗结核活性药物使用率高达75.4%,反复咳嗽、咳痰3周以上,未及时转诊的患者占�22.2%。

说明医疗机构医生随意性或过度或滥用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甙类等具有明显抗结核活性药物现象比较突出,个别医生归口管理意识淡薄,学生防病认识不高。

提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应列入健康教育重要内容之一,要采取多种形式和经常性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自我保护的防病意识;建立结核病防治机构与学校结核病疫情信息互通,及时掌握学校疫情动态;将学校医务人员纳入每年定期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结核病防治培训中,提高对结核病的诊断和预防控制能力;督促医疗机构谨慎使用有明显抗结核活性药物,加大痰涂片检查抗酸杆菌,严格执行归口管理;加强学校、医疗机构、结核病防治机构的通力合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便有效控制学校结核病疫情。

4 参考文献   [1] 王启发,胡永峰,孙学智,等.2005—2007年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高一新生肺结核患病情况分析.中国防痨杂志,2008,30(5):486—487.   [2] 胡鸽,白英,徐颖异,等.沈阳市部分高校2002年入学新生肺结核患病情况.中国学校卫生,2005,26(2):140.   [3] 罗亚娜,刘天路,胡先珍,等.大学生结核病发现方式的探讨.中国防痨杂志,2005,27(3):192—193.   [4] 屠�华,刘玉清,张立兴,等.大学生预防性治疗的结核菌素反应强度标准研究.中国防痨杂志,2006,28(5):256—268.   [5] 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技术指导组,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办公室.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中国防痨杂志,2002,24(2):78—81.   [6] 刘玉清,屠�华,张立兴.大学生结核病控制的研究:(一)结核感染者的预防性治疗.中国防痨杂志,2002,24(3):125—129.   (收稿日期:2009—05—20;修回日期:2009—08—0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