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配合

【摘要】目的 总结82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配合护理体会。

方法 针对病人的房、室缺,采用直接缝合法、补片修补法进行手术治疗。

结果 通过术前细致的准备,术中密切的配合,8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效果满意。

结论 体外循环手术需要参与手术人员的共同配合

因此,手术手术护士应和医生、麻醉师做好沟通,以达到配合默契,器械护士要熟练手术步骤,术中思想高度集中,密切注意手术的进展,传递器械力求稳、准、轻、快,尽可能缩短体外循环的时间,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 手术配合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5—105—02      我地区地处偏远,生活条件比较落后,是先心病的高发区。

随着心血管外科的发展,先心病的治疗水平在我院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从而降低了先心病的自然死亡率。

手术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疾病最常用的方法。

自2009年来,我院对82例先心病患者实施了心脏手术

针对患者的这些特点,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总结手术配合护理体会。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82例,男38例,女44例,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50岁。

手术种类包括室间隔缺损修补术39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3例,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3例,法洛四联症根治术10例。

全部采用静脉复合麻醉。

1.2手术方法:本组82例手术均是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进行,一般经右房或右室切开,视房间隔或室间隔缺损大小,采用直接缝合或补片修补的方法进行修补

2结果   8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效果满意。

3护理   3.1术前准备:(1)参与术前病例讨论做好医护沟通。

(2)术前访视。

手术   室护士详细了解病情,安慰患者,避免紧张,小儿患者避免哭闹引起缺氧,特别是减少了紫绀型先心病,患儿紫绀加重的发生率。

注意保暖。

(3)患者抵抗力差,预防感染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手术安排在层流手术间,室温控制在22℃―25℃,湿度保持50%―60%。

减少人员走动。

(4)物品准备。

除常规包、心脏器械,prolene缝线、无损伤涤纶线、涤纶修补片、除颤仪等。

保持用物性能良好。

3.2手术配合要点:(1)巡回护士配合要点。

患者接入手术室后,先用静脉套管针建立一条静脉通道,以配合麻醉诱导的完成。

待气管插管后,协助麻醉师进行桡动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将各连接管妥善固定。

②选择粗细适宜的双腔尿管给患者导尿,确定插入膀胱后,将气囊注水,并连接在有刻度的储尿瓶内。

待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协助外科医生摆体位,胸部垫高,并用约束带加以固定,注意保护肢体。

③术中保证电刀、胸骨锯、吸引器的正确使用,及时供给台上所需用物,保持输液通畅,同时配合体外循环组做好血样的送检,及转机前、中、后尿量的统计。

④管理手术间的体温,调节室温,、变温毯的温度。

⑤术后做好,用物清点和登记工作,转送病人时要轻柔,妥善固定各种管道,保证气管插管、胸腔引流管、动静脉穿刺留置管的通畅,并做好用物交班。

(2)器械护士配合

器械护士提前30min洗手整理所需器械和物品,与巡回护士共同清点器械、敷料、和缝针。

协助消毒手术野皮肤。

器械护士熟练掌握先心病手术配合

取胸骨正中切口,纵向锯开胸骨,递骨蜡止血;递开胸器显露手术野;切开心包并悬吊。

③依次对主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插入导管,建立体外循环

④阻断循环后,递11号刀斜形切开右房,递心内拉钩,探查缺损部位。

根据房间隔、室间隔缺损大小,采用直接缝合和补片修补

器械护士备好补片、缝合针、4×12无损伤线单头针缝牵引线,5×12无损伤双头针带垫片或4―0prolene连续缝合修补缺损

同时备“单片”、“对折片”,根据术者需要及时传递,随时给术者打水,利于打结。

修补完毕,用3―0prolen缝线关闭右房,开放主动脉。

⑤若复跳出现室颤,立即用除颤仪进行心内除颤。

生命体征平稳后,停止辅助循环,拔出各种插管,中和肝素,清点用物。

常规止血,心包内、外放置引流管后逐层关闭胸腔,缝合切口,包扎伤口。

4结果   我院为82例患者实施了体外循环先心病手术,由于术前准备充分,术中积极配合,术后精心护理手术顺利,效果满意。

5讨论   先天性心脏病手术要求高,手术的成功与手术护理配合有着密切的联系。

要求护士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沟通技能,以达到配合默。

器械护士要熟悉手术步骤,术中思想高度集中,密切注意手术的进展,传递器械力求稳、准、轻、快,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

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物品准备齐全,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手术护理学,主编:魏革 刘苏君。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