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海地经验] 海地

1月14日,香港翡翠台播报说海地7.3级地震死亡人数或逾10万。

看到这条新闻我的第一个念头是,“我要报名去!”下午我回到报社(南方都市报)直奔领导办公室主动请缨奔赴灾区时,集团其实早已决定派兵前往,且思路明晰,兵分两路:驻北京的2名同事取道法国和多米尼加,广州总部的7人则借道美国前往。

从1月14日接到命令到1月16日登上飞机前往美国,我们可以准备的时间极短。

短短一天时间,我们就办理了过境美国的签证,这才最终确定可以取道美国。

从广州飞北京,北京飞纽约,纽约飞多米尼加,从多米尼加怎么去邻国海地?集团最终找到了多米尼加的侨领友人吴玫瑰,她为我们牵线找到了直升飞机,使我们得以顺利飞到了当时没有航班可以到达海地太子港机场。

地震之前,海地已是“80%人口处于赤贫状态”的岛国,地震让这个政局动荡、贫困不堪的国家雪上加霜。

报社记者做了比采访汶川大地震时更加充足的物质保障:一周干粮、户外帐篷、滤水器、甚至荧光救生胶带和紧急口哨,医药包里装满治疗内外伤和拉肚子等的各类药物,两台发稿用的卫星电话和数台对讲机,每位采访记者的银行账户上被打入足够的钱以备急用。

报社领导向临行的前线记者交待:从体力和干粮准备保障来看,记者只能在海地维持一周的作业时间。

采访小组成员共7人,其中南方都市报5人:组长谭伟山是一名摄影记者,拥有丰富的灾难采访经验;国际部的周勇进曾多次赴国外采访;广州新闻部的孙莹是“海归”,英文过硬;摄影记者张骏沉稳耐心,我本人也跑了3年社会新闻,前后多次进入汶川地震灾区采访,南方日报的徐滔和卢慧明也加入这一团队,共同组成“南方报业海地采访组”。

北京时间1月18日晚10时,我们一行6人到达太子港机场,而孙莹则留守纽约做我们的“总后勤”和做联合国官方的“高端访谈”。

无论是从美国到海地,还是降落海地之后如何采访,在我们到达以前,其实心里都有太多不确定因素,做了最好的准备、最坏的打算。

采访结果也告诉我们,帐篷睡袋是准备对了,因为我们住在维和部队营地照样要搭帐篷。

由于住进营地,我们三餐无忧,和维和警察吃同样的“饭堂菜”。

开始抓狂地用卫星电话发稿,后来到营地后,无线网络开通,可以自由上网。

海地政府3月16日公布的报告中,统计的地震死亡人数为22.26万,对一个人口不足900万的国家,这意味着每40个人死一个。

这样的大灾难面前,作为记者我们都想进入灾情最严重的区域,亲眼看看灾民的苦痛,听听他们的诉说。

但是鉴于海地当时社会局势混乱,为保障记者安全,我国的维和人员建议记者们不要轻易外出,除非有他们荷枪保护。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最困难的不是“怎么做那里的新闻”,而是在有限的活动空间内不得不“曲线采访”。

很多时候,我们只好跟着国家救援队伍和医疗队伍到达搜救现场和医疗现场,在荷枪实弹的维和人员守卫下进行采访

对于文字记者来说,在有限的时间和现场空间跟人套磁几句是不可能写出好报道的,文字所需求的细节意味着详谈,怎样在一个你不能随意行动的环境下进行有效采访?   这个问题到我采访的第三天终于有点眉目。

这一天,我在发放食品的索纳比工业园内认识了一名当地大学生,他能说英语和土语,便立刻成了我的现场翻译,我发现他态度非常认真,与我带过的实习生完全等效。

我闪过一个念头:就让他当我的海地实习生好了。

我想写当地著名主干道“德尔马斯大道”的故事,有生活场景,有灾难现场,有历史记忆,也有现状陈述。

显然,“去这条街走走”必须被安排在采访程序之内,现实是我不被允许自由行动,这名认真负责的海地实习生成了我的眼睛。

也许他不够专业,但他很真实。

这确实是一次有别于之前多次国外灾难报道的采访我们记者不能随意行走在灾区现场寻找采访对象,这是采访印尼海啸、缅甸风灾的同事们所未遇到过的困难,为了完成采访任务,我们必须做出更大的努力。

由于每天跟随医疗队与维和警察的名额有限,6人只能轮流外出,憋在营地的记者各施其法与采访对象接触。

谭伟山作为组长,在稳定队员情绪和安排采访内容方面作出极大努力,报社领导给他的任务是“把人安全地带出去和带回来”,他的精神压力可以说是外派的7人中最大的。

我是团队中到达前线唯一的女性,与男同事相比,女性在突发现场不少时候会更有优势,因为人们更喜欢向女人倾诉衷肠。

整个采访过程(从出发到回国总共2周),从刚到达前几天的“动态”到最后临走前发的“专题”,都体现了报社前后方的无缝连接。

谭伟山说,同事陈良军为了快速接收他的图片,每天上午(即海地时间晚上)都准时坐在电脑前不厌其烦地摁着同一个指令。

事实上,就在我们踏上采访之路前,南方都市报首席记者南香红已经为前线记者写下一些灾难采访的注意事项,到达灾区后,南香红又根据前方记者的反馈,列出一份“专刊操作方案”,后来呈现给读者的24个版专刊就是根据这个方案和前方记者的实际采访,在两天之内做出来的。

同事的配合甚至细致到后方为前方查阅资料,因为刚开始时海地的网络总是时断时续。

在这次赴海地采访的大陆媒体中,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是除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外,阵容最强大的,也是中国大陆少数几家到达现场采访的地方媒体之一。

没有集团的“聚合战略”和报社同事的强大团队合作精神,仅靠个人力量根本无法完成这样的任务。

(作者为南方都市报广州新闻部记者)。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