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羊产业发展的典型材料汇报

某县产业发展典型材料汇报

近年来XX县羊产业在符合县域自然资源、区位优势、饲草饲料资源和养殖历史传统下,坚持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产业发展”的路子,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扶持、项目拉动、能人带动、科技推动、上下联动”的有效方式,推动了羊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县畜牧基础良好,宜牧草资源面积约116万亩,其中天然牧场沟壑草场36.8万亩,四边草14万亩,人工种草14.2万亩,传统粮食秸秆种植面积51万亩。按照载畜量以羊为单位通年可载羊320万只。截止目前我县羊的发展数已经达到102万只,羊发展数102万只,现羊存栏量51.5万只,其中基础母羊34.3万只,出栏羊量50.5万只,较上年同比增长33%。羊肉产量达到4360吨,毛绒产量450吨,产值达2.7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3235元,是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12元的52%。羊产业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和全县农村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1.加强领导、明确思路,为羊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成立了XX县羊产业发展领导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并在认真总结分析全县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确定了“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主线,以畜牧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健全完善服务体系,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发展壮大羊产业,打造XX小肥羊品牌,提升羊产业整体水平”的发展思路。通过建设“一大产业”(羊产业项目周期短见效快)、“两个基地”(规模养殖基地饲草料生产基地)、“三大体系”(良种繁育体系、疫病防控体系和市场流通体系),“四项保障”(科学技术培训、优势品牌建设、融资项目担保、科学疫病防控)突出抓好肉羊养殖基地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场)、良种繁育体系、青贮窖建设饲草料转化利用、品种引进改良、技术培训和推广应用等重点工作,切实做到了思路明晰、保障有力、持续推进。

2.政策扶持、项目拉动,为羊产业发展注入动力。认真贯彻落实全省草振兴畜牧业工作会议,累计完成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项目、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退耕还林草食畜棚建设项目标准化健康养殖小区(场)中央省级补助资金2000多万元,拉动多方筹资2.6亿元。同时,落实市“助羊贷”融资项目,连续几年为养殖户无偿发放1050台铡草机、设计和建设36个标准化养殖场的棚圈建设。通过项目支撑、资金整合,加大了资金投放总量,有效地解决了养殖小区(场、户)建设资金困难的问题,进一步调动了群众发展养羊业的积极性。特别是饲草种植和青贮、氨化等新技术的推广为羊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几年来全县共种植紫花苜蓿、红豆草、草稿梁、草玉米、籽粒苋等饲草9.1万亩,每年可产优质饲草5亿公斤,可舍饲养羊30万只。据测算:种草养畜比单一种粮每亩地提高经济效益300——500元,种草养畜给农民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因而极大调动了广大农民耕地种草的积极性。据统计,全县养殖户每年青贮、氨化、微贮各类秸杆饲草5万吨,其中青贮3万吨,氨化1.8 万吨,微贮0.2万吨,有效地解决了冬春季节饲草短缺的问题,实现了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的转变。

3.培育特色、能人带动,提升肉羊养殖规模化水平。紧紧围绕自身优势,通过XX无污染的自然生态优势,区位优势,挖掘传统养殖文化,顺势而为、扬长避短,确立了以家庭适量养殖为主的小规模、大群体,千家万户齐上阵的发展模式,鼓励动员致富能人转型创业(例如XX县顺喜种羊有限公司和文秀养殖场),投资建设标准化肉羊养殖小区(场)、良种繁育场、肉类加工企业、活畜交易市场。先后撬动民间资金2.6亿元,带动全县规划建设标准化肉羊养殖场(小区)36个,建设青贮窖2.4万立方米。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省内外名牌企业2个(山煤集团、山西省绿野牧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兴建高标准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2个,建设活畜交易市场1处,带动全县肉羊产业上规模、上水平。

4.争创品牌、开拓市场,推进肉羊产业品牌化经营。积极发展畜产品精深加工,以加工促发展、带基地,实现畜产品加工增值,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化水平,提高羊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努力打造XX县玉源畜禽定点屠宰场的XX小肥羊品牌建设,提高了羊肉的市场占有率。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行之有效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利益联动机制,引导农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起更加紧密的联系,实现畜禽及其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有效结合。据统计全县养羊100只以上的规模户已经发展到2145户,养羊专业合作社166户,养殖企业32家,养殖公司16家,农产品加工16户,改造升级肉羊加工企业1个,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和肉羊产业化经营水平。目前,“XX小肥羊”已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例如,绿野牧业公司投资1000万元建成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的20万只羊的生产线一条、羊肉串生产线一条、500吨冷藏库、50吨速冻库各一座的现代化羊制品深加工企业,运行几年来,该公司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实行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经营方式,有力地促进了我县羊产业化的发展,为我县及周边各县畜产品的销售增值提供了有力保证。据调查,2014年我县的肉羊收购价比上年同期每斤增长0.4—0.5元,农民出售一只肉羊比上年同期多收入20多元,仅此,可使全县农民每年增收600余万元。

5.引进良种、优化结构,加快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着力抓好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组织开展引进品种与本地品种的“二元”、“三元”杂交改良,以地方品种为主进行繁育,基本形成了肉、毛、绒相结合的品种改良体系。采取项目扶持、政府补贴、群众自筹等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新建、完善肉羊改良站(点)9个,建成消毒室、授配室等业务用房960平方米,购置配备仪器设备256套(个、件),从辽宁、内蒙、宁夏等地陆续引进种羊累计9292只,其中道赛特1139只、杜泊560只、乌珠穆沁1000只,波尔山羊161只、绒山羊6212只,“苏联羊”220只。杂交改良羊48.5万只,纯繁1.22万只,特别是XX县顺喜种羊有限公司的建设为XX提供优良种羊3230只品种主要以无角道塞特、萨福克、特克赛尔、夏洛来、乌珠穆沁、小尾寒羊、波尔山羊、辽宁绒山羊为主。

6.健全制度、强化培训,提高羊产业开发技术水平。建立健全了畜牧系统领导干部联乡挂项、技术干部包村蹲点、联系养殖场户制度等长效机制和网格化监管制度,推行了行政技术双规承包责任制、科技特派员定点服务制度、科技指导员联系养殖场户制度,选择确定专业技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对养殖户进行专门培训,解决养殖场(户)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同时,结合双联行动、科普教育等活动,利用XX县的扶贫培训资金项目和雁门关科技技术培训资金项目大力开展科学养殖技术宣传和推广,举办培训班48场(次),集中培训养殖户6588人(次),现场指导养殖户4350多人(次)。通过培训,进一步调动了农民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增强了规模养殖标准化养殖的意识,提高了羊产业的科技含量和生产水平。

总之,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我县的羊产业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仅仅是一个起步,与全省振兴畜牧业工作总体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养殖小区的配套、品种的改良、技术水平的提高等问题还需要我们下大力气解决,发展产业任重而道远。根据XX客观实际我们提出了建设晋西北一流的羊产业基地县的奋斗目标。因此,羊产业建设将是今后一段时期我县经济工作的一个重点,我们继续将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扶持、项目拉动、能人带动、科技推动、上下联动”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振兴畜牧业工作会议精神,从我县实际出发,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将羊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整合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组织起来,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办法,建立种养加、产供销、贸工牧、牧科教一体化的龙型生产体系,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羊产业经济强县。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