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小便不畅并非都是前列腺惹祸

老王近来经常小便不畅,以为是老毛病前列腺肥大所致。

但经泌尿科医生检查前列腺并不肥大。

后经内分泌科医生检查,发现病根是糖尿病,最后诊断为糖尿病并发神经源性膀胱病,血糖得到控制后,小便不畅随之消失。

毕业论文网   男性前列腺环绕尿道,紧邻膀胱

它产生前列腺液,是构成精液的主要部分。

正常的前列腺体积很小,形状像个倒放的栗子,随着男性年龄的增加,前列腺也会悄悄“长大”,称之为良性前列腺增生

如果出现夜尿多或尿频、尿线变细、排尿无力、排尿等待、终末滴沥、尿不尽、尿急、尿痛等系列症状,就说明患了前列腺增生症。

这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病之一。

秋冬季是前列腺疾病的高发季节。

夏季因天热,人体排汗较多,尿液减少,排尿频次降低,形成了前列腺增生病情缓解的假象。

秋冬季节,寒冷的天气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使前列腺腺体收缩,腺管和血管扩张,造成慢性充血,导致尿道内压增加,严重时可引起逆流。

尿道的变化又会加重前列腺液的淤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会阴、睾丸疼痛等症状

另外,秋冬干燥,人们饮水减少,排尿减少,尿道得不到正常的冲洗,也是天寒时前列腺患者剧增的原因。

是否有了排尿不畅症状就是得了前列腺疾病呢?其实非也!很多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没有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尽管患病多年,自己却浑然不知,因为其他症状就诊时才被偶然发现,老王就是如此。

排尿是在自主神经的支配下,通过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的协调运动来完成的。

正常情况下,当膀胱被尿液充满,神经感受器将信号经传入纤维送达神经中枢(脊髓和大脑),神经中枢再通过传出纤维发出排尿信号,于是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松弛,排尿得以顺利完成。

长期高血糖可以损害支配膀胱尿道自主神经,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膀胱逼尿肌尿道括约肌发生功能障碍,或二者功能不协调,就会引起排尿功能障碍。

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是糖尿病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在病史较长的糖尿病患者中,本病的发生率达到40%以上,只不过是症状轻重不同而已。

诊断本病,首先要排除影响尿道膀胱功能的其他疾病,如男性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疾患、妇科肿瘤、尿路结石等。

另外,还应排除中枢性疾病,如脑、脊髓病变等,以及是否用了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的药物。

在排除上述情况后,结合患者有糖尿病史及排尿困难、尿潴留、尿失禁等临床症状,B超显示残余尿量异常增多(正常不超过50毫升),即可诊断“糖尿病神经性膀胱病”。

本病除了表现为尿潴留外,也有患者表现为尿失禁,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因此,如果B超检查排除了前列腺增生,一定不要忘了查查血糖,这将有助于我们找到真正的元凶。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