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玉宝华开天目,大吕雷音震殊俗 异什么殊俗

姚宗勋先生自师从王芗斋后,终其一生与意拳融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神乎其技,奇乎其人,实意拳、乃至拳学史之里程碑人物,与芗老共就中华拳学之一高峰。

我随恩师姚承光先生习拳已逾三年,虽不勤不敏,但爱之、习之不已。

尤以今年三月以来,更是习之不缀,时以“拳拳服膺”之教诲激勉自身,于行走坐卧中体味、摸索,于每日实操中激发、思悟。

几年的坚持,深感意拳的锻炼惠及我身心、生活、工作、学习等多方面。

虽时有思绪欲施诸笔端,然自认得之不实,悟之不深,终未成文。

今逢姚宗勋先生90周年诞辰纪念文集结集出版,承恩师姚承光先生之不弃与鼓励,故不揣冒昧,述心得,写心意,庶几上可慰先哲于万一,下可彰意拳其一二,我心足矣。

入常言:中华武术,源远流长,众采纷呈。

现实中,南拳北腿,武当少林,太极八卦,套套神奇,路路精彩,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我一普通人,欲于这众多武林大餐中,找到适合于我且“色、香、味”俱佳的美味,何其难也!然而,我有幸,无家学之源而得遇意拳;吾有缘,无铁鞋之费而学于姚师

才疏学浅,赖姚师亲为指画点拨,虽未窥全豹,亦有一、二得于心、应于身,然后曰:意拳乃真拳学

实战、搏击乃各门武术之源泉,亦是武术终’极之效用。

意拳无招法、无套路,不抻筋拔骨,不窜蹦跳跃。

只浑然静立,思绪如丝而不断,心意广阔无不含。

察静中微动,周身荡无边之水,体臂摇参天之木。

水无微而不浸,木无处而不实。

动而摇之,体而味之,思而悟之。

正是:假作真时身有应,浑然静立一抱撑;胯下猛虎逃无计,掌中苍龙信难挣;六面合出浑圆意,手中黄莺飞不成;大哉身心俱一统,复向苍茫探真诚。

复推拉开合,勾锉劈按。

身在粘浆之内,举动牵挂;行在泥沙之中,步履艰难。

身行慢而不停,心意细而不断,总在虚处求实,直向无中生有。

陡然间,崩断周身牵挂,撑破紧身牢笼。

石破天惊,处子作雄狮怒吼;云淡风轻,静塘鉴中天明月。

千含万蓄,只为惊天一击,处处牵挂,原求周身均整。

意拳之所练者,均整而发之打击力也,细微快速之紧松转换也。

发力以制敌,惊弹爆发瞬间即逝;转换以寻机,连绵缠绕不绝如缕。

桩无妄动,意不虚发,丝丝紧扣者,实战、搏击也。

此其真之所在者一也。

习拳者,须经逐步之阶梯,方可得其门径,入其堂奥。

意拳创自芗老,姚宗勋继芗老之志,创新之、完善之。

保核心之不变,因可用以补之。

引西式拳击沙袋、拳套等训练法,以效搏击,以利实战;又整理、著述,以新思想解释、完善之。

至恩师姚承光先生,更在其父之基础上,细化训练方法而成一系统训练体系。

站桩、试力、走步、发力、推手、实战,细致详尽、环环相扣、次序井然。

其教学,错落参照,传统韵味与现代习惯交融渗透,不以神秘而惑众,不傍时论以媚俗。

引导后学,直欲废而不忍,欲停而不能。

其讲授,口传身授。

口传者,意念活动,身授者,意念所引导的形体运动。

形、意同动,以应于身者,感觉也。

感觉周密既达均整之效。

故意念,意拳之根本;均整,意拳之效用。

姚师授课,体用兼备,内外并修,不离根本,不弃效用。

习练门径,系统周详;拳学之法,悉数授出,此其真之所在者二也。

意拳有健身之能,亦具怡情之效。

健身之能,人所共知。

站桩、试力直至推手、实战,意以身出,力由身发,筋骨百骸、脏腑器官、经络气血,无不得锻炼之益。

怡情之效,亦惠我至深。

实践经年,观意拳怡情,一则为沉静周详,二则为超迈豪壮

沉静,无论站桩、发力,抑或推手、实战,均要心意沉静

站桩中,于沉静中微动,于沉静中细细体味周身之力,于沉静中求实、求密、求周全。

试力时,形似滞阻,意如抽丝,于慢动中寻求浑圆力,非沉静则无所落实。

发力时,亦须沉静

发力前,于沉静中蓄势待发,于沉静中默想感受;发力时,意念陡然而发,身体轰然而震,此时亦须持沉静之心,以求身体感应,由局部而全体,由模糊而真实。

如此习练日久,心自沉实,人亦安静。

复辅以武德修养,则工作生活自能持心有素而临事不乱,接人待物亦可沉稳持重而勇于担当。

豪壮,站桩时自我放大,意含天地;发力时假想激发,力透峰峦;行走时挺拔超迈,一往无前;实作时不惧不避,玉石俱焚。

久则自信倍增,坚韧更具。

豪壮之情蓄积于内,气质之华化溢于外。

行奋进而不轻狂,性谦退而不怯懦。

沉静怡情之阴柔;豪壮怡情之阳刚。

阴阳参合,刚柔相济。

如此形神意俱,健美好身手;“习之甜蜜”,成就真性情。

此其真之所在者三也。

意拳之真,远不止此。

我为后学,所识浅短,所悟零乱。

然所论皆自本意,所赞亦从己心。

古人倡导知行合一,所感悟亦当于自身处落实,所模糊、局部者,更当于实践中求真切、求周全。

持之不缀,习之不绝,宣之不已,没身而已矣!   观如今社会,经济为首,西学横肆,国术数奇。

国人或奔忙生计,无片刻之暇以整顿身心;或傍依外势,无些许之情以容生国术。

意拳创自芗老,名噪京师,一时宣盛。

中遭动乱而衰败,致伤元气。

幸有姚宗勋殚精竭虑,于万难中扶大厦于将倾,保珠玉于即碎;苦心孤诣,终得明灯不灭,绝学有继。

逮至今日,其后人、众时贤勉力撑持,虽声名远播海外,然终属惨淡经营、举步维艰。

更兼鱼龙混杂,泥沙俱下,致使珠玉混同顽石,黄钟蔽于瓦釜。

遂使有识者痛之,受益者痛之,习练者更痛之。

我爱国学,亦重拳术,今即有缘,幸遇明师。

得其惠爱,受其激励,虽不敏如愚,愿效微薄以贡献于意拳之倡明。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拳之倡明,赖习拳、爱拳者勉力修为,以实力征服人心;自强不息,以功夫赢得尊重;广播真意,以效用造福民生。

我以此为有生之愿,示之与同学、同道共勉。

意拳之为道也,障暗有日矣。

其之复明也,我之愿矣。

终有曰:珠玉宝华开天目,大吕雷音震殊俗。

姚宗勋信之,其后人信之,我亦信之。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