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不能做“差不多”先生] 审计

审计人不做“差不多先生      “差不多先生是胡适先生笔下那位“中国最有名的人”,他的口头禅是“凡事差不多就好了”。于是,他把红糖买成白糖,把十写成千,把山西当作**,临终时都说“活人同死人也差不多”,把“差不多”哲学发挥到了极致。“差不多先生在生活中或许是个乐天知命的“老好人”,不较真、不苛求,但是在审计工作中,“差不多”的心态确要不得。当前,审计进入创新转型时期,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与新挑战。如果,在各项改革创新推进过程中,审计人员沾染了“差不多先生” 的习气,满足于小进则满、小进则安,或是做事安于现状、不求上进,或是遇到困难绕着走,凡事追求“差不多”,那再好的机遇,也将成为空中楼阁。面对审计发展的新形势,审计人员必须坚决摒弃“差不多”状态,把细致、精致、极致的标准贯穿于每项工作的每个环节,凡事力求做到最好。

不做“差不多先生就要坚持高点定位。古人云:“谋其上,得其中;谋其中,得其下。” 在数学公式中存在这么一种计算比较,1.01的365次方终值为37.8,而0.99的365次方终值为0.03,每天多做一点点与每天“差不多”,经过日月的积累竟产生巨大差距。因此,只有把工作标准定得高一点,才有可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一点。如果每天工作中都抱着差不多心态,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长此以往 工作标准一再降低,势必会导致错误。特别是在审计工作中,如果面对重大违法违纪线索,不较真、不深究;面对风险隐患,未察觉、不知情;就会使使国家蒙受损失,群众利益得到侵害。    不做“差不多先生就要倡树工匠精神。去年,央视播出的纪录片《大国工匠》,讲述了我国8位不同岗位劳动者,用他们的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他们都是默默坚守在在平凡岗位上,孜孜以求,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最终脱颖而出,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再看中外享誉天下的艺术精品,哪件不是经过精雕细琢、千般锤炼锻造而成。审计要想经得起数据检验、风险考验,必须倡树工匠精神”,把每一个审计项目都当做精品来雕琢打磨,从计划实施到出具报告,严格每一道工序、注重每一个细节,确保每一个审计环节不是“过得去”、“差不多”,而是“过得硬”、“高标准”,锻造审计精品

不做“差不多先生就要完善制度机制。“差不多先生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制度机制的不完善,问责不到位。导致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 “多干多错,不干不错”、“为官不易、为官不为”等错误思想。因此,要建立健全严密的制度体系,责任到人,既为敢担当、敢作为的审计干部撑腰,也使抱有“差不多心态、喜欢敷衍塞责的人失去土壤,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