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含水油井自转向酸酸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郭树召 杨扬 韩晶玉 闫阳 闫钰摘 要对高含水油井进行常规酸化措施酸液延孔道或高渗带指进优先进入高含水层酸易出水。

目前采用底封封隔器不能油水层、油水层酸化施工;尤其对生产开发期油井层出水问题采取化学方法酸化措施适用性更强措施效更明显。

通对向酸化学反应机理及性能评价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该工艺进行了现场试验并取得了良措施效提高了酸化成功率。

关键词高含水油井酸化向酸增油应用随着国各油田开发不断深入油井高含水问题日益突出部分油田平含水率90%以上些区块达到95%以上。

例如港油田区块、二、三四六断块目前生产沙下油井共9口水井口日产油76日产液77方含水99%。

该类油气藏属型生物灰岩油藏储层薄而集裂缝发育孔隙60%渗透率50300×03μ。

目前单常规酸化技术已不能满足生物灰岩储层区块改造技术。

高含水油井进行常规酸化措施酸液延孔道或高渗带指进优先进入高含水层酸易出水。

急研究形成种适用高含水油藏酸化改造技术改善高含水油井酸化效提高区块整体采收率实现降增效。

向酸酸化机理研究向酸是指酸液加入种合成聚合物酸液初始有定粘酸岩反应值变发生交增加酸液粘减缓酸液+向已反应岩石表面扩散使续酸液入其它低渗透层和污染严重层[]。

利用这特酸液进入地层优先进入渗透率相对较高高含水层和出水层酸岩反应值升高发生交达到主封堵水层向分酸、匀处理储层目。

酸液消耗残酸能动破胶降粘酸化施工结束暂堵住水层随着油层温恢复向酸能实现动破胶且变粘向酸遇原油与烃类也可实现动破胶。

酸液体系试验及评价研究配制向酸酸液体系由酸液+新型表面活性剂(V)组成配置简单操作方便配伍性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行业标准。

向性能评价入清洁向酸实验组 三块不渗透率岩心得到了较改造而常规盐酸只能改造渗透率岩心渗透率岩心基得不到改造这表明清洁向酸具有明显向性能。

缓蚀性能评价实验结表明清洁向酸对80钢片腐蚀速率满足行标。

行标0 g()3現场应用效07年应用向酸酸化工艺港油田区块现场实施7井次平初期日增油6平含水率降低9%。

提高油井产量降低了原油含水率取得了明显储层改造效。

实施例井(官井)目层97000层生物灰岩。

进行补孔+酸化措施渗透率差异措施前日产油3含水83%向酸酸化日产油7含水68%。

结论()研究配制向酸向、缓蚀、动破胶等方面具有良性能各项指标优行业标准;()现场应用7井次平初期日增油6平含水率降低9%取得了明显改造效。

参考献〔〕曲占庆曲冠政齐宁 粘弹性表面活性剂向酸液体系研究进展[]油气地质与采收率0(05)899〔〕李侠清齐宁杨菲菲 V向酸体系研究进展[B]油田化学03(0)63063作者简介郭树召男987工程师007年7月毕业太原理工学化工工艺专业。

现港油田石油工程研究院压裂酸化技术心主要从事酸化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工作。

相关热词 油井含水酸酸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