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葩奇芬.艺林揽胜:艺林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一面做工糊口,一面喝酒吟诗刻印涂鸦,我经常收到一些省内外书画家惠赠的作品。

曾经起了一个将之装成一本册页的念头,是因写了一卷拙词《忆江南长沙好》的初稿。

那时买不到也买不起好的宣纸,只能用能找到的廉价纸裁成斗方,邮寄和面请钱君匀、费新我、吴丈蜀、黎泽泰、周达、王郧上、梁凤、黄铁庵、朱乃正、尚涛……诸位各书一阕,夏承焘师与林散之翁还各为之题了封签,后来因拙词又颇多修改,迄今未付装池。

又起了拟请画家们合写一本册页的念头是在1979年我来出版社从事文艺编辑之后。

因为组稿,至外地的机会多,之前只能尺素神交的书画家们亦每得缘晤面。

1982年春再次赴沪去拜访钱君訇老时,便提到想在上海购一本好的册页

不料钱老十分肯定地回答我:“现在买不到好的。

”接着又说:“我送你一本,是不久前日本篆刻家梅舒适送我的。

”此册页果然材质、装裱都属上乘,书画家们见了无不备加赞赏。

既然是在上海,那时上海书画院亦已恢复,但钱老的老师院长丰子恺已于“文革”中辞世,便首先送请副院长(后任名誉院长)唐云开笔。

唐翁别名老药、药翁、大石,时年七十有二。

他二十岁时便名满江南,与张大千异峰并峙,他的画将北派的厚重与南派的超逸熔于一炉,山水花乌俱精,尤擅兰石,正是人称最出神入化时期。

但他不是画在第一开,而是在第二开落笔。

这幅《兰石图》满纸清风摇曳,高雅多姿,我曾将其略去上款,发表于1985年参与主持创办的全国第一家旧体诗词刊物《湖湘诗萃》创刊号的封二。

他后来还为我画了一幅大的兰竹石图。

接着几位画家都谦让地拉开了距离,紧接药翁就自然只有请最年长的沈迈士了。

迈老幼承家学,书画皆优,民国期间与沈尹默叔侄俩多次在上海举行联展。

晚年号所居日梅屋,所钤一印即为“老迈画梅”。

这幅梅花斜放密枝繁朵,绰约风姿,见者无不惊讶这是出自一位九十二岁老人之手。

迈老之后便是曾任上海美术学校校长的张雪父。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周恩来总理曾亲自选定其作品赠给酷爱名画的印尼总统苏加诺,后收入1956年人民美术出版社精印的《印尼总统苏加诺工学士、博士藏画集》。

他以山水见长,这幅题为“水落葱茏树,云封洒落泉”的作品尺幅虽不大而气象万千,实是精心之作。

应野平与张雪父同年又同是浙江人,一镇海,一宁海,俱精山水

他自1932年22岁起十数年间,连续于上海《申报》刊登《画例》,润格一路飙升。

1941年任新华艺专教授,新中国成立时尚年未满四十。

这幅山水和张雪父各展风华,极尽自家笔墨之妙。

朱梅邮时年亦71岁。

他是大画家吴湖帆的外甥,曾任湖南巡抚的大书法家、大收藏家吴大�的外曾孙。

家藏既富,师从皆是名家,复得乃舅精心培养,19岁即在沪上高悬润格。

1942年吴湖帆为其代为重订的《画例》有云:“姊子朱梅邮,习画已廿年,人物山水,无所不精,深得六如、十洲遗意,而仕女尤臻精妙。

识者当能共鉴,此非余所阿私也。

”他画的是一幅新荷,题曰“媚水荷花粉未干”。

他知道我爱喝酒,曾画了一幅李白醉酒图《举杯邀明月》相赠,后来又画了一幅拙作《论诗绝句》之一的诗意图,句云:“花草妖娆倍有情,山川绮丽染瑶琴。

寄语时人休掠影,毋忘白傅重秦吟。

”曾寄来一批作品的反转片,湖南美术出版社张进贤兄等看了皆大为赞赏,在《湖南画报》上发了几个专版。

被称为中国第一女画家的吴青霞,别号龙城女史,又号篆香阁主。

出生书画世家,12岁参加常州救灾赈济画展,时称女神童。

19岁在沪上与马公愚、张冷僧、姜丹书等大家同组雨社,1929年5月3日于上海《申报》联合刊登的《画例》称其“尤精仕女”,笔润每尺8元,足够当时一普通三口之家一月的生活费。

1932年又与陈小翠、顾青瑶等成立中国女子画社,《国画月刊》1935年2月刊登的《画例》大幅仕女已每尺合18元。

她是长居沪上的上海画院画师、上海师院美术系教授,但这幅仕女却是1982年冬在南京画的。

1983年秋,钱君�翁在长沙举行书画篆刻装帧展后,我陪同他伉俪去游南岳南岳管理局趁机要求他为其代邀一些沪上名画家来衡山歇暑。

1987年夏,钱翁便邀了吴青霞、施南池和吴昌硕之孙吴长邺等同来,她又为我画了一帧花卉。

同年冬在南京画画的还有徐悲鸿的高足黄养辉。

他19岁师从徐悲鸿,以半工半读毕业于中央大学美术系,任徐悲鸿秘书二十年。

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其作品就多次在国外展出,美波士顿博物馆等世界各大博物馆多有收藏。

徐悲鸿逝世后回到江苏,任江苏国画院画师、南京大学教授。

时值大寒,他画的是一幅红梅怒放,题日《迎春》。

册中以沪上画家最多,前已说到连这本册页亦是钱翁所赠。

钱翁是长我31岁的忘年交,为我刻印十六方,写赠的书画亦移,乃至他写赠给湘人的书画和刻印,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我代求的。

他凡写赠我的书画和书籍与通信中皆称“我兄”、“老友”。

令我惭悚交并,但屡求不改。

1998年8月2日93岁高龄的他在沪辞世,之前的五月下旬,我还专程赴沪,陪同他到上海艺术书店为读者签名。

程十发是继丰子恺之后的上海画院院长。

生于1921年,比册中不少老画家要年轻,但大名满天下,特别是他创作的许多美妙的连环画妇孺皆知。

他的人物、花鸟、虫鱼、走兽构图奇巧,精灵的神态妙趣横生。

所画的双鱼飞跃,题句中的水陌朱楼,于无画处皆成妙境。

刘旦宅以中国画人物著称,同样亦精于花卉,此幅幽岩翠谷,春兰绽吐芳香,别饶天然清韵。

施立华满幅漫天风雪,点缀灿漫红花,题寓啮雪老驼,开天新雁,意境高远。

曹简楼的石榴绽开笑口,簇拥层丛翠叶,诗意盎然。

满族的富华别号长白山民,这幅墨荷酣恣晕染,嫩、破浑融,极抒笔墨性情。

关良是中国油画界的元老。

17岁东渡日本研习绘画,1922年回国投身美术教育事业,桃李遍天下,我的文学恩师萧殷和他的好友赖少其就是他在广州美专执教时的学生。

他于中国画擅长画京剧人物,以善描眼神,湿墨淡彩抒写神态,开创了中国画戏曲人物的新流派,师仿者众多。

这幅《火焰山悟空遇铁扇公主》是他的得意之作。

1983年我为曹瑛老编他的诗词集,同在长沙定稿。

曹老是解放后的第一任长沙市委书记,后任驻捷克大使、对外文委副主任。

时为中顾委委员,具有很高的文化素养而人极谦和,书法精美,为当时新成立的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

我因见其诗集中有赠白石老人第一大弟子许麟庐的诗,就央他代请许翁画一开册页,他欣然将此册携往北京,很快许翁就画好交他用专递送回来了。

许翁因听曹老说我能刻印,即以“竹箫斋”、“麟庐七十后作”相命,不久内人赴京出差将印奉呈,他即画了一帧《渥丹颜不渝》为赠。

1984年12月四届作代会期间我踏雪造访,两人以酒当茶,谈得眉飞色舞,妙语连珠,当我问及报载某某云是白石老人弟子他是否知时。

他叹了一口气说:“老师在世时弟子没有这么多,现在是弟子越来越多了。

”   1986年秋天,曾在湖南出版过培根译作的北京学者何新忽然偕画家刘棣来长沙找我,提出要去游南岳,恰值南岳正有一个活动,钟增亚兄也在山上。

刘棣时年还不到四十,但书画造诣皆深,笔墨娴熟,乘兴遣画,落纸如风,增亚亦十分赞赏。

回长后又一同来望月湖寒斋作画,这幅《东坡玩砚图》就是那一次的酒后画的。

湖南画家中曾晓浒和钟增亚都是我多年好友,且皆比我年轻,在册中除刘棣外,亦是最年轻了,但在中国国画界早已遐迩闻名,不仅是三湘画坛翘楚。

晓浒兄时正应邀在枫林宾馆作画,距望月湖不远,这幅《山行图》就是在那里画的。

增亚兄则是在我家中一张方桌上挥毫泼彩。

朱乃正兄和我相识于七十年代他自青海来到长沙,此后两人书信频通,成为知友。

1980年8月,我随同省出版局长胡真一行走访西北刚到西宁,便立刻向人打听到他的住处,公务将结束的那天清早,步行数华里在市郊的一座小山上找到了他。

两人欢喜抱持,随即倾杯畅饮,他乘兴挥毫,为我写了几幅整宣,之后又一同下山,午宴后送我至车站目送列车南去。

他那时已被安排为青海人大常委,然谪居地毕竟难留,正收拾行装准备回中央美院任教。

册中这幅,就是1986年春我到美院去看他时画的。

柳丝如发,缱绻多情,题日《柳依依》,足见他对友情的珍视。

从作品所署的年月可知,良公与乃正兄落笔时前面尚多空页,但两人皆谦逊地画在最后两开,成为两代油画大家以中国画为本册的压卷。

1983年由沪携册过杭州时,沙孟海翁展阅后大为激赏,欣然题曰“天葩奇芬”,出自韩昌黎诗“东野动惊俗,天葩奇芬”,喻意十分确切。

另一面的“艺林揽胜”则是费翁新我1986年秋来湘在寒舍题的,费老原来本是画家,后因右腕病残,尤以左书名世。

时光流逝,从大石翁于壬成春为本册开笔,已经快三十年了。

册中诸老多已驾鹤西行,连比我年轻好几岁的增亚亦英年早逝,展册思人,令人曷胜伤感!高谊难忘,幸有丹青留纪,天葩永艳。

健在诸公,敬祝龟龄鹤算,艺术之树常青!      2010年10月于长沙望岳楼。

1 次访问